刘浩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九章 必先利其器,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刘浩渊,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今赵国的北疆祸患基本已平,胡人的归附,战争规模的扩大。
让赵雍意识到,对华夏内部的统合战争已然是迫在眉睫。
通过魏、韩对赵国近期的态度变化,他基本可以确定,列国诸侯对于赵国的强势崛起,已经做好了应对策略和必要防备。
若是不采取措施,想必在不久的将来,引来列国的合纵攻伐的便是赵国了。
赵国的下场或许将成为下一个秦国。
在这个纷乱征伐的时代,人人都是主角、也没有人甘愿成为配角,列国诸侯更不想成为那酿醋的虞公、亡国的郑伯、摇尾乞怜的卫君。
魏国也好、韩国也罢,曾经的盟友、转瞬间便可能成为死敌。一切的友谊、仇恨,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今日可盟赵伐秦、他日便可能联秦伐赵。
孔夫子提倡的天下大同,或许在遥远的将来可以实现,但这美好的憧憬,一定是建立在残酷的杀伐之上。
而赵国,若想在往后的战争中继续取得一次次胜利,除了新颖的战术,还需要更加领先于列国的武器、军队!
现在赵雍最关注的事,便是新器的铸造。
而新式武器的冶炼,也让他明白了规制的重要性。往日由于赵国各个郡县的武器规格不统一,最大的影响,便是武器的重复使用率和资源的调拨。
譬如最简单的一支弓箭,便需要:箭翼、箭杆、箭簇,这三者缺一不可。而赵国的各级武库,往日所生产的武器规格却是尽不相同。每逢战争,武器辎重的调拨、大多都是从各级郡县的武库统集而来。
打个比方:若是晋阳征调的箭翼在运输途中不甚出现了损坏,那导致的后果便是整个晋阳征集上来的弓箭都没法使用。
这样的情况并非是罕见,可以说每次对外战争都会出现类似的猝发事件。在这个落后的时代,道路的不便,造成的辎重运输将是成倍的困难,更不用说还有突发的天灾人祸。
但若是统一了规格质量,那晋阳统筹的箭翼、箭杆、箭簇三者损一,还可再用他郡统筹的做配用。
这样一来不但可降低物品的报废率、增大其使用性;二来也可设立一套更严禁、更规范、更效率的生产流程。
现今赵国的各级武库,已经从原本的内史部逐渐分离出来,由新统建的少府所管辖。
内史部也从最初的独掌全国财政话权,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只管农业的治粟内史。
而新筹建的少府,除了掌管王室国库的财政,还掌百工技巧之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少府下辖的‘诸冶监’,掌铸全国之兵农之器。
帝国的上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武库的最高的统辖官员也从最初的相邦变成了食邑六百石的尚方令诸冶监的长官。
分化下级权利、增大中央对地方的统筹力度;改土地自给制,为薪俸制,增大官员对帝国的依赖性。
以赵雍的思想自然是知道统一度量衡的好处,但是真正的实施起来却不是想象中那般容易的。其实从昔年马镫的改造开始,他便为之努力,但当时所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统制之事,只能暂时搁置。
直到现在,历经数年时间,才算是初步完成改革。
赵雍审阅着兵部准备调运的武器辎重,装备的规制对于‘函谷之战’时赵军使用的东西、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完善的只是当初还不太成熟的制作体系。
其中的箭矢、枪杆,以前尺寸不统一、使用麻烦。如今各郡县武库,已经统一使用了少府下达的尺寸标准、以及铸造技术。
此外,便是十多份关于马鞍的改进、马铠的改进和青铜武器淘汰的奏简,其中还夹杂着数张绘于帛纸上的图画。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战马对于骑兵来说,可谓是最重要的武器,因此,战马在战场上自然也成为了敌军重点照顾的对象。
通过对晋阳战役、函谷战役、灭胡战役、这三场战役的分析,赵雍发现,骑兵损伤最大的原因,便是骑士容易被战马连带。
虽然新式骑兵才刚刚出现在列国的视线之中,但战马的运用,却早在以车战为主的殷商便大规模出现。
敌军或许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抵御这些强悍的新型骑旅,但凭借着往昔车战的作战经验,‘马’便成了他们的突破口。
赵国的骑兵虽然有护具的,但由于最初工匠们缺少经验,只能仿照往昔给‘战车马’用的皮甲进行简单的改造。虽然效果差,但聊胜于无。
然而随着列国对骑兵的重视,针对骑兵的防御手段自然有所增多,什么长枪阵、拒马桩等等花招百出。
函谷一战中,秦国最初便是用长枪方阵和拒马桩、抵住了赵国的骑旅冲锋,若非是凭借骑兵的机动性,那一战的结果熟胜熟负还尤未可知。
赵雍现在迫切的需要一支可冲锋陷阵的铁骑,以发挥骑兵在战场上最大的威慑。
他的骑兵最大的作用,便是用来冲锋陷阵,凭借其一往无前的气势,击垮敌军的士气。
长柄骑殳、骑枪可不是用来摆设的。
具装铠甲虽然难度很高,但作为这个时代冶铁最发达的国家,通过多年的浸淫,赵国的匠人们已经初步完成了对马铠的冶造。
看着帛书上那一幅幅生动的马具,赵雍眼神不由有些火热。
若是组建这样一支具装铁骑,那对以步兵为主的列国军队,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但待他看到图画下面的几排篆体时,心头不禁一沉。
具装铠大概需要七部分组成: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颈甲’、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躯干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以及竖在尾上的‘搭后’、保护马腿的‘护腿’,使战马除耳、目、口、鼻以及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铠甲的保护。
然而以赵国现在的国力,搞出几万副具装马铠实在是负担不起。
不过,若是组建一支精锐想来还是不难的。
但,面帘、颈甲、当胸却是轻骑必备。
只能进行暂时的取舍了。
马鞍的改进倒是没有多么复杂,只是将曾经的软垫马鞍,改变为高桥马鞍,更大一步提高骑手在马背上的平衡能力。
当然,若非是赵雍的推动,任由历史大势去发展的话,高桥马鞍的出现最起码也得是几百年以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