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叫大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4章 三米粗的红色光束,离开,开挂的学霸,吾叫大师,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一早,苏哲、范晓明等一众人吃过早餐后坐上西北电子科技大学安排的大巴车。
一行三百多人将乘坐大巴车前往离西北电子科技大学五十公里远的逐光工程基地。
逐光工程基地坐落在一处山沟沟里,周围二十公里内没有人烟。
大巴车队在路上行驶了将近两个小时,最后顺利的到达了逐光工程基地。
逐光工程基地被小山丘所包围,进出就靠一条公路。
苏哲一行三百多人到达,稍作休息后开始参观逐光工程基地。
这个山沟沟中有着不少依山而建的大楼,可最为显眼的是山沟沟的中心位置。
在山沟沟的中心位置有着一个直径三十米的圆形建筑。
赵国安院士介绍后,大家知道这是双光源能量传输技术的接收器。
这个接收器能够从多个方向接收传输能量的光束。
上午一行人参观了逐光工程基地,下午的时候,一行人来到了逐光工程中控中心。
中控中心有着一个很大很大的屏幕,屏幕中有着众多的分画面。
有地面接收器的,有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
赵国安院士兴奋的介绍着这些。
一开始,赵国安院士总体介绍了逐光工程。
逐光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在地球外太空建造太阳能发电站,再通过无限传输的方式将能量传输到地球地表。
赵国安院士科研团队经过了多年的研究解决了绝大多数难题,唯一没有解决的是太空到地表能量传输的问题。
在双光源能量传输技术还没有出现之前,使用的是微波传输,可微波传输弊端太多,导致的结果就是逐光工程迟迟不能突破。
现在,逐光工程的整个过程是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将收集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接着将电能转化为特定波长的光,也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再通过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发射器将光能传输到地表,在地表的接收器接收光能后,将这些光能转化为电能。
电能通过调频变压就能并入电网了。
对逐光工程做了简单的介绍后,赵国安院士开始给众人讲解中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各个画面。
地面接收器上午众人都参观过,赵国安院士一句话带过,之后重点介绍了处在同步轨道上的太阳能发电站。
大屏幕的画面中,太阳能发电站整体看起来如同一把撑开的雨伞一样。
赵国安院士一边介绍一边看着大屏幕。
“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处在离我们三万多公里的同步轨道上,在我们的设计中,那些发电板始终正对着太阳,而太空太阳能发电站搭载的双光源能量传输技术发射器始终朝着逐光工程基地。”
“说实话,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难,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来调整,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动力由九台等离子发动机提供。”
“大家知道,等离子发动机不仅需要能量,也需要介质,能量不缺,可介质就难了……我期待重光子航太发动机早日成功。”
“……”
赵国安院士介绍完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后,试验开始了。
中控中心的那些参观者紧张的看着大屏幕。
在中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控制下,同步轨道上的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动了起来。
接着,地面接收器也动了起来。
几乎是同时,地面接收器和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发射器的边缘发射出了清晰可见黄色光束。
眨眼间,发射器和接收器都接收到了各自发射的黄色光束。
两条平行的黄色光束将地面接收器和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发射器连到了一起。
看到这一幕,赵国安激动的说:“不说别的,为了做到跨越三万多公里的点对点对接,我们可是下了苦功夫,就算到了现在,我们还在优化,这两道黄色光束是高纯度的单色光,能够……”
在赵国安的介绍下大家知道,这两道黄色光束是为了定位,使得地面接收器和太空太阳能发射器两者间始终是相对的。
这两条黄色光束相当是地面接收器和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发射器的开关,只有在两条黄色光束平行的情况下,太空太阳能发电站的发射器才会启动。
通俗点说,两条平行的黄色光束是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发射器启动的必要条件。
赵国安正说着,大屏幕的画面中,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发射器发出一道直径三米的红色光束。
0.1秒的时间后,这道直径三米的红色光束到达了地面接收器。
随即,大屏幕的一侧显示了整个系统的各项参数。
从参数上知道,能量从太空传输到地面,能量传输的效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
三万多公里的距离只损失了百分之二的能量。
要知道,传输能量的光束可是经过了大气层。
此时此刻,分别处在三百三十公里和四百公里轨道高度的两座空间站上的宇航员通过空间站的舷窗看到一道红色的光束将地球和宇宙的深空连接了起来。
前者的宇航员感觉到了恐惧,不知这道红色的光束是从地球射向深空,还是从深空射向地球。
这些人焦急的联系着地面,想知道这道红色光束的来历。
后者的宇航员满脸的激动,要不通过舷窗看向那道红色的光束,要不看着空间站中显示屏显示的画面,这些画面和逐光工程基地中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的画面是同步的。
宇航员们一边看着,一边兴奋的聊着天。
能看见这道红色光束的不止这些宇航员,还有处在黑夜中的部分地区的人们。
不过裸眼是很难看到的,需要借助望远镜。
通过望远镜,这些处在黑夜中的人们能够看到一道红色的光束穿过星空,且还能发现,这道红色光束一动不动。
逐光工程基地,中控中心的众人盯着大屏幕的那些参数,听着赵国安院士的讲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