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2章 帝王,宋魂,酒徒,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话音落下,垂拱殿内,刹那间一片沉寂。
所有人,包括对韩青和丁谓两个抱有极大信心的寇准,都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寇准先前之所以坚持要等等再做决定,是相信丁谓、韩青和王钦若配合默契,可以顶住叛军的进攻,或者取得一到两场局部胜利,稳定局面和人心。
寇准却无论如何都不敢,也不可能想得到,韩青竟然在丁谓和王钦若的支持下,主动向叛军发起了夜袭,并且一战就让杨行彦身首异处!
将众人的表现看在眼里,刘成珪偷偷撇嘴。随即,双手将密报举到御案前,躬身行礼,“老奴恭贺圣上,用人得当,一举扫平反贼!”
“官家洪福!”
“官家英明,提前布下杀局,令反贼无路可逃!”
“官家未雨绸缪,贼人原形毕露,自投罗网!”
……
垂拱殿内,会拍官家马屁的,可不止是老太监刘成珪一个。
六监、九寺、二班,都有一大堆平时列席廷议,却没机会说话的闲散官员,需要在赵恒面前表现。因此,一个个纷纷闪身出列,将称颂的话一筐接一筐朝着御案之后砸。(注:六监九寺,指少府,将作,太常,宗正等事务性机构。二班是东西两班。这些部门的主官都在正六品之上,但在大宋,基本都属于没有实权的闲职。)
“谬赞了,谬赞了,诸卿谬赞了。”虽然明知道闲官们是在奉承自己,赵恒依旧觉得飘飘然肋下生云。笑着摆了摆手,故作谦虚,“朕只是觉得丁谓和韩青两个,人才难得,才派他们去京东东路处理张文恭遇刺之案,没想到,他们居然给了朕这么大一个惊喜!”
说罢,大宋官家赵恒清了清嗓子,就准备给韩青、丁谓和王钦若三个以重赏。却不料,谏议大夫李隆,竟然又抢先一步“跳”了出来。先对着他施礼谢罪,随即,便将目光转向了刘成珪,“敢问都知,你手中的捷报,是从何而来?能否保证准确无误。据李某所知,王钦若能调动的,只有数千厢兵,又如何能靠一场夜袭,便击败了登莱水师左军?”
“刷——”仿佛有声音响起,无数道目光迅速落在刘成珪的脸上,等待他的确切答案。
特别是那些先前试图替严家脱罪的官员们,一个个恨不得把目标变成刀子,逼着刘成珪承认,他带来的捷报,是以讹传讹。
刚才这些人之所以有胆子颠倒黑白,最大的依仗,便是杨行彦和此人麾下的登莱水师左军。
在他们看来,眼下朝廷在京东东路缺兵少将,从汴梁派禁军平叛,一时半会儿又赶不及。为了避免事态糜烂,让丁谓和韩青受一点委屈,对严家的罪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理所当然。
所以,刘成珪献上的捷报,必须是以讹传讹。哪怕不是,叛军输的也不应该像他说的那样利落。
退一万步讲,哪怕杨行彦真的已经身死,其麾下,也应该有残部,继承他的遗志,继续打着讨逆的旗号,跟丁谓和韩青两个周旋到底!
令他们非常失望的是,刘成珪几乎想都没想,就冷笑着回应,“李大夫怀疑刘某手中这份捷报不实,恐怕让你失望了。这份捷报,是皇城司的儿郎们,反复核实了三次,才上报的。否则,应该昨天半夜,就能送到官家案头。如今,叛军已经作鸟兽散。杨行彦和那个辽国细作头目的首级,也被丁谓装进了匣子里,与他的报捷文书一道,以八百里加急往汴梁送。估计最迟今天下午,李大夫就能亲眼看到。”
故意稍作停顿,他快速扫了一圈儿满脸失望的言官们,才继续补充,“至于王钦若手头只有数千厢兵,如何能一战全歼了登莱水师,你可得问懂行的人了。刘某是个外行,不知道其中缘由。不过,想必是杨贼不得人心,而官家洪福齐天罢!”
“李某,李某并非,并非怀疑刘都知手中的捷报。而是,而是事关重大,理应谨慎!”李隆彻底绝望,先结结巴巴地解释了一句,随即再度对赵恒躬身,“官家恕罪,臣过于谨慎了,并非存心扫官家的兴!”
“无妨,你不过是尽分内之责尔!”赵恒心情正好,懒得跟他计较,笑着轻轻挥手。
“臣弟刚才误判形势,差点儿令皇兄做出错误决断,请皇兄治臣弟之罪,以儆效尤!”雍王赵元份的表现,比李隆磊落得多。不待此人后退入座,就主动向赵恒请求责罚。
“雍王这是哪里话来?你能替朕分忧,朕高兴还来不及,怎能因为小错,就降罪于你!”赵恒笑了笑,满脸慈爱地摇头。
“臣弟惶恐。”赵元份又行了礼,坚持自请处分。
“这样吧,你最近也是累坏了。”赵恒又笑了笑,轻轻摆手,“控鹤司的事情,就先交给王曙处理。他年富力强,又是状元出身,相信不会令你失望!”
“臣弟,遵旨!”没想到赵恒竟然来了个顺水推舟,赵元份微微一愣,随即,面无表情地行礼,后退落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