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大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章 改制军事 名将云集,宋雄,曹家大叔,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义胜军是朝廷招募的另一支部队。当朝廷在招抚燕云地区的百姓内迁时,感觉当地男子悍勇可用,从中招募了批山后汉儿,称作义胜军,其中驻扎在河东的有十万余人。朝廷依靠义胜军就可以防守阿东,所以对义胜军的待遇远远高于其他的禁军。时间一长,义胜军由于朝廷给钱粮不及时而怨声载道,而当地的禁军看到自己的待遇竟然不如一支投降国家的百姓组成的军队,心中极为不平。他们以为自己的口粮都被义胜军所夺走,所以两支部队之间冲突不断,造成严重的内耗不说,朝廷每年用于养义胜军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所以下官认为不管是朝廷的禁军、厢军、乡兵、番兵还是常胜军、义胜军,由于都实现募兵制,导致每年的财税耗费巨大,特别是此举让士兵没有紧张感,反而对朝廷产生了依赖性,多年以来就造成了数量巨大的军队,而战斗力确日益降低,面对如此的局面,是时候刮骨疗伤了,也是势在必行了皇上。
见军事派的蔡懋、童贯都已经表态支持,经济派的蔡京等人也是大力赞同,此时宰相王黼急忙出列行礼道:启奏皇上,下官亦完全赞同。梁师成等人也是不甘落后,都纷纷表态支持。见众臣都先后陈诉了目前军事体制的弊端和对其改制的急迫性及必要性,我便心中放松不少,虽然身为皇上可以强制性推行军事改制,但是毕竟具体事务是由他们这些大臣去办,要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下达,名义上没有问题,但是在事情进展和涉及的范围及办事官员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就会很不尽人意,这就是之前很多改制失败的主要原因,上面的初心和政策是好的,但是到了下面执行层面确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最后导致了好好的一个改制政策不了了知。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在思想上朝廷中枢没有形成统一,之前的王安石变法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见目前意见统一我便我便对众人说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朕也是慎之又慎,亦是再三考虑及推敲后才下定决心推行改制。这不仅关于朝廷之安危也关乎今日在朝诸位之安危,要是朝廷兵事不强,从而必定任人宰割,到时恐怕诸位的高官厚禄也就随时可以被敌人剥夺了去,诸位也就更不要谈及福萌子孙了。
既然今日诸位爱卿都如此识大局,顾大体,那朕就谈谈对朝廷军事改制的一些想法。首先是对其行政体制的改制,目前枢密院作为朝廷的最高行政机关,要增加武将的职位,提高武将的地位和发言权,为了便于提高其决策力度,在原有的枢密院一正使,一副使的框架下,增加二位武将副使。其功能就是对朝廷的重大军事布防、改制、调动、作战等行动进行决策和部署。其他繁琐的事务皆由尚书省兵部负责执行。也就是在行政体制上,军事层面由枢密院作出决策经过朕的批准后,尚书省右丞(副宰相)负责落实到兵部尚书执行。
原三衙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撤销,殿前都指挥使主要负责皇城及京师守卫,职责都不变,但是在行政体制上殿前都指挥使纳入大内管理,其他指挥全国骑兵的指挥使和步兵指挥使就地撤销,这样再行政体制上军事方面就决策和执行二个机构,既枢密院决策,兵部负责执行。这样不仅提高了其效率,更简化了流程和政出多门的弊端,要是出现偏差也好及时的追责和改正,原来枢密院掌管军事调动,三衙负责统军和指挥,两者互相牵制、互相制衡,兵部负责非正规军。在作战时,朝廷会任命将帅率军出征,称为“率臣”,一般为临时制,作战结束之后撤销。这样的指挥体制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的局势发展,朕要精简其流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这次执政兼枢密院使蔡懋反应挺快,直接马上表态支持,副使童贯随之支持,执政兼尚书右丞宇文粹中也表态赞同,其他众臣一看相关的大臣都没有意见,便也都表态认可,便顺利了通过其军事体制改制。接下来便是人选的问题了,我想到这里便朝众位大臣点点头说道:所谓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君不择将,以其国与敌也,由是言之,可不谨诸也,至于二位枢密院副使的人选,不知诸位爱卿有何人可以推荐?
从实事求是角度出发,适当的时候应该征求下他人的意见,关键大方针有时可以强势推进,但是细节的问题或者自己不懂行的事务一定要征求其他人的意见,不然很容易形成一言堂及造成自己过分的自信,从而会给自己的以后之路埋下很多定时的雷,更重要的是严重打击了下面人的积极性和思考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