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战略反击的疑虑,国策,闪烁,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六十四章战略反击的疑虑
送走北山志川等人,村上贞正让桐生俊次把大野冢雉夫请了过来。
“泄密的事情不可避免,做决策的时候,我就提出,不能采纳军部的建议。”大野冢雉夫似乎早就猜到结局一样。“半岛战争期间,支那就在设法制造向我们开战的理由,正是首相大人的英明决策,我们才没有卷入战争,没有给支那任何机会。谁都知道,我们与支那抗衡的基础是战略反击能力。按照我们制订的发展计划,2030年左右就能拥有真正的战略核潜艇与潜射战略弹道导弹,具备第二次战略打击能力。支那一直在关注我们的发展进度,肯定会想方设法的获得与我们相关的情报。在我们内部、乃至在军部都有支那的间谍。出兵福摩萨,参与策划的人员众多,别说做到保密,就连追查都非常困难。首相大人,我觉得当务之急不是查出泄密人员,而是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
村上贞正点了点头,示意大野冢雉夫继续说下去。
“这几个小时发生的事情,足以证明支那已经对我们开战。”大野冢雉夫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我的猜测没有错,支那元首正在准备对我们宣战,很快就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相关消息。我们与支那的战争已经无可避免,很有可能演变为全面战争。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确定战略目标与作战对策。”
“我已经命令军部启动‘天字号’作战计划。”
大野冢雉夫猛的一惊,说道:“首相大人,你准备……”
“没有下达发射导弹的命令,只是让军部做好准备。”村上贞正长出口气,说道,“你分析得没错,支那已经向我们开战,只是暂时没有袭击我国本土,所以支那没有宣战。自从我们研制出核武器之后,支那就在为战争做准备。当初支那没向我们开战,原因很多,比如美国起到的牵制作用,还有支那自身的准备工作等等。这些年来,支那的军事建设几乎都是针对我们。半岛战争之后,美国全面撤离西太平洋,主动与支那改善关系,甚至提出与支那建立两极世界的构想,摆明了不会与支那直接对抗。美国的态度肯定会助长支那向我们开战的决心,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美国会积极推动我们与支那的战争,因为不管谁获得最后胜利,都只是惨胜,战后需要美国的帮助,美国能借此机会重返西太平洋。现在没什么好怀疑的了,南亚冲突肯定是支那一手导演的,目的是让我们做出错误决策,从而为支那提供向我们开战的理由。”
大野冢雉夫叹了口气,没多说什么。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不要立即展开反击?”
“使用核武器?”大野冢雉夫看了首相一眼。
村上贞正点了点头,说道:“在你过来之前,北山志川、东机谷胜与佐藤信斋等人要求立即展开反击,表明我们死战到底的决心。”
“提出使用核武器的是北山志川?”
村上贞正冷笑了一下,没有多说什么。
“首相大人,必须提防北山志川。”大野冢雉夫显得非常担心,“东机谷胜与佐藤信斋等人不用考虑,军人没有政治头脑,而且不具有领导口木的能力。北山志川就不同了,作为民粹份子,北山志川一直得到军人的支持。如果他有什么企图的话,很有可能倒戈一击,对首相大人构成威胁。”
“这个我知道。”村上贞正叹了口气,“我只想知道,我们要不要进行反击。”
大野冢雉夫皱起眉头,低头沉思起来。
进行战略反击绝对不是可以随便做出的决策。再蠢的口木人都知道,即便口木拥有真正的战略反击能力,也不应该在战争中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因很简单,只要口木使用了核武器,华国就有十足的理由进行战略反击。与华国的核武库相比,口木的那点核武器根本算不了什么。对口木来说,核武器是用来威胁潜在敌人的“防身武器”,不是进行战略扩张的“进攻利器”。谁都知道,华国的目的不是消灭口木,而是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在此情况下,华国不会冒着本土遭受核打击的危险与口木开战。正是如此,口木需要真正的战略反击能力,而不是战略打击能力。
沉思了很久,大野冢雉夫才抬起头来,说道:“首相大人,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村上贞正的眉头跳了几下,朝大野冢雉夫看了过去。
“我们已经丧失了战略反击能力,如果支那存心要与我们打一场全面战争,肯定会在正式宣战之后袭击我国本土的导弹基地与核武器基地,争取在战争规模扩大之前消灭我们的核打击能力。”大野冢雉夫长出了口气,说道,“当然,我们拥有机动式弹道导弹,只要有一枚导弹生存下来,就能对支那构成威胁。问题是,我们有能力在战争中夺取制空权吗?如果没有,我们的机动式弹道导弹也形同虚设。加上支那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我们的战略打击能力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在此情况下,支那为了彻底摧毁我国的战略打击能力,肯定会肆无忌惮的打击我国本土。”
“你的意思是……”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大野冢雉夫苦笑了一下,说道,“北山志川的话没有错,我们必须尽快表明死战到底的决心,让支那知道,进攻我国本土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阻止支那无限制的扩大战争规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