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章 诱敌深入,国策,闪烁,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九十章诱敌深入

如果说吉申根杰南面的战斗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突击战,那么吉申根杰西面的战斗就是一场磨磨蹭蹭的诱敌战。

地理位置,阿拉里亚距离吉申根杰60千米,布尔尼亚距离吉申根杰90千米。在阿拉里亚距离吉申根杰更近的情况下,蛮军第一集团军没有把主力部署在阿拉里亚,而是选择从布尔尼亚出发,一是布尔尼亚有较为完善的后勤保障设施,二是从有一条从布尔尼亚直通吉申根杰的高等级公路。正是因为从阿拉里亚到吉申根杰没有直通公路,蛮军才把阿拉里亚定为助攻方向。

蛮军面临的问题,也是77军面临的问题。

安排战术计划的时候,凌云霄不得不考虑地理环境与交通情况对作战行动产生的影响。

第771装甲突击旅在南面打快速突击战的时候,第773装甲突击旅却在西面摆出了阵地战的架势。准确的说,利用伊拉姆河西面的2条支流,部署3道防线,在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之间,也就是在2条支流形成的三角形平原地带上歼灭冒进的第54装甲师与第44步兵师。

战役开始前,凌云霄提前部署第773装甲突击旅的原因也在这里。

进攻的蛮军无法沿公路行动,防御的77军也无法沿公路部署。虽然77军早已实现轻型化,但是8月初正是南亚地区的雨季,天气条件对部队作战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很多时候甚至超过了敌人。

别的不说,伊拉姆河就是摆在交战双方面前的一道天然障碍。

伊拉姆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向南注入恒河,是恒河下游较大的支流之一。与恒河的上百条由北向南流淌的支流一样,伊拉姆河的季节性变化很大,旱季时河面宽度不到100米、水深不到3米,雨季时则扩张到500米以上、水深超过5米。南亚地区的雨季从每年的6月上旬开始,持续到11月初,8月上旬是全年降雨高峰期。伊拉姆河水位上涨、河面变宽对交战双方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对而言,第773装甲突击旅受到的影响更大。

作为“主军”,蛮度陆军早就摸清了恒河的脾气,知道在什么时候会发洪水,也知道涨水时的情况,早就做好了准备。比如蛮度陆军为每个主力师都配备了数套机械化桥梁,可以通过串接的方式,架设宽度达到150米的机械桥、或者宽度达到600米的浮桥,所有机械桥与浮桥都能供战斗重量超过60吨的主战坦克通行。与蛮军相比,77军的准备并不充分。工程营带来的桥梁设备,最多只能架设宽度为100米的机械桥,或者宽度为250米的浮桥。即便所有桥梁都能供主战坦克通过,却无法派上用场。值得庆幸的是,77军在实现轻型化之后,dz-31a与db-30a因为质量较低,所以在经过简单准备之后,就能浮渡宽度在2千米以下的河流。只有一些较重的装备,比如电磁炮系统、电力供应系统无法在没有桥梁或者渡轮的情况下通过河流。

很明显,凌云霄在西面采取固守战术,与基础条件有很大关系。

天亮前,第773装甲突击旅的先头部队、即第7731装甲突击营、第7732装甲突击营与第7737机械化步兵营率先度过伊拉姆河,在伊拉姆河西面的第二条支流东岸设置了前进防御阵地,随后将装甲主力放在北面,仅在防御阵地上部署了第7737机械化步兵营的2个步兵连。

与前锋部队一起渡过伊拉姆河的还有由第7733装甲突击营、第7734装甲突击营、第7738机械化步兵营与第7739机械化步兵营组成的主攻部队。该部队的任务是在伊拉姆河西面的第一条支流西岸北面埋伏下来,与前锋部队围歼突破第一道防线的蛮军,并且协助后卫部队守住伊拉姆河西面的第二道防线。

最后出发的就是由第7735装甲突击营与第7736装甲突击营组成的后卫部队。

到此,除了几个支援营与旅部警卫连之外,第773装甲突击旅派出了所有部队。

与南面的战斗不同,率先发起进攻的蛮军。

6点35分,蛮军先头部队到达第一道防线对岸。发现77军已经控制了河滩阵地,蛮军第54装甲师停止前进,呼叫炮火支援。

此时,南面的战斗正打得如火如荼,凌云霄没有立即为第773装甲突击旅提供支援。

在蛮军进行炮火准备的时候,第773装甲突击旅的3个炮兵营进行了反击。因为蛮军炮兵的主力装备是传统身管火炮,即便采用55倍径身管,使用火箭增程弹的时候,最大射程也不会超过60千米,而蛮军炮兵必须靠后部署,不可能伴随先头部队行动,所以无法对部署在吉申根杰的77军炮兵构成威胁。

炮兵之间的对决,可以说是炮战的最高形式。

虽然交战双方都看不到对手,但是都可以大致判断出对手的位置。相互进行压制式炮击的时候,关键就得看谁的射程远,谁的反应快。毫无疑问,这两个优势都在77军的炮兵手中。

蛮军炮兵开火之后,前出的侦察兵、以及驻守第一道防线的步兵立即测出了蛮军炮弹的飞行弹道,随即将相关数据发给了炮兵,解算出蛮军炮弹的弹道参数之后,炮兵就能确定蛮军的炮兵阵地,从而进行反击。

因为只有3个炮兵营参战,且每个炮兵营只有1套电磁炮系统,所以第773装甲突击旅的炮兵没有打击进攻的第54装甲师的先头部队,而是全面压制蛮军炮兵。

毋庸置疑,首先遭到打击的就是蛮军炮兵。

问题是,蛮军炮兵根本无法进行反击。

暂且不说蛮军炮兵能否将炮弹打到吉申根杰,就算能,也打不中77军的炮兵阵地。原因很简单,电磁炮的弹道非常高,只有初段与末段在大气层内飞行,占弹道总距离80%以上的中段弹道都在大气层之外。在没有辅助力量支持的情况下,压制对方炮兵的时候,炮兵只能依靠炮兵雷达侦测对方的炮弹弹道,从而推算出对方炮兵阵地的准确位置。因为电磁炮的末段弹道非常陡峭,所以无法从末段弹道推算出电磁炮的开火位置。炮兵雷达的探测距离都比较有限,不可能探测到电磁炮的初段弹道。换句话说,就算蛮军的炮兵雷达能够探测到以接近20倍音速落下的炮弹,也不可能由此推算出电磁炮的部署地点。连对手在哪都不知道,自然无法压制对手。

显然,这也正是电磁炮为什么要在所有状态下都选择高弹道的原因。

虽然所有电磁炮都有平射能力,在打击距离较近的目标时可以选择低弹道,即让炮弹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从而缩短炮弹的飞行时间、降低炮口输出动能,但是为了避免遭到对方炮兵与其他打击力量压制,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都在作战手册中明确规定,只有在对付目视距离内的目标时才能使用低弹道,其他任何情况下,都要使用高弹道。虽然高弹道会导致电磁炮的炮口输出动能增大,从而提高电磁炮的能耗,但是电磁炮不是传统火炮,增加点耗能对战斗成本几乎没有影响,对炮兵的作战行动也没有多大影响。

炮战打了10分钟,蛮军炮兵就变成了哑巴。

按照第773装甲突击旅提交的战斗报告,在这10分钟的战斗中,3个炮兵营总共摧毁了18个蛮军炮兵阵地,至少摧毁了200多门火炮。由此可见,蛮军不是没有准备,早就知道77军的炮兵很厉害,才在战斗中采用了分散部署的方式,让炮兵以连级规模、而不是通常的营级规模投入战斗。问题是,在战斗力差距过于悬殊的情况下,即便蛮军炮兵以单门火炮的方式投入战斗,也会遭到致命打击。要知道,每套电磁炮系统有6条火力控制通道,也就是说,24门电磁炮,可以以4门炮为一个单位,同时打击6个目标。3个炮兵营,就能同时打击18个目标。在压制敌人连一级规模的炮兵部队时,4门电磁炮只需要进行1分钟急射,就能形成完全覆盖。用10分钟打击18个目标,对第773装甲突击旅的3个炮兵营没有任何难度可言。

当然,炮火压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因为蛮军炮兵分散部署,而且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没有提前向西派遣侦察兵,甚至没有出动无人侦察机,所以第773装甲突击旅的炮兵营只能在敌人开火之后,也就是前线部队发回炮击数据之后,才能进行炮火压制。如此一来,蛮军炮兵在遭到打击之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6到10次齐射,或者在完成4次齐射之后转移阵地。正是如此,第773装甲突击旅的炮兵才不得不反复炮击蛮军的炮兵阵地,用了更多的时间歼灭对手。同样,在蛮军炮兵瘫痪之前,由第7737机械化步兵营守卫的第一道防线遭到了炮击。

利用这个机会,等在河对岸的第54军开始渡河。

因为没能抢占对面的河滩阵地,所以蛮军先头部队没有架设浮桥,而是让坦克与战车以浮渡的方式发起进攻。

如果凌云霄的目的是挡住西部军团,就应该全力防御。

只不过,凌云霄的目的不是挡住西部军团,而是歼灭西部军团。

7点过,第7737机械化步兵营的2个机步连在进行了短暂的抵抗之后,主动撤出防御阵地。为了让蛮军相信防御部队是在遭到打击之后仓促撤退的,第7737机械化步兵营的官兵还在阵地上留下了不少的物资,并且趁蛮军炮击的时候,以爆破的方式炸毁了在昨天晚上修建的防御阵地。

不得不说,蛮军的炮击确实不怎么样,不然步兵也不用亲手炸掉防御阵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都市大仙君

沧月傲天

朱门风流

府天

至尊鸿途

影独醉

天才狂妃,废物三小姐

雪山小小鹿

武碎三界

李家小羽

美漫:我成了托尼的弟弟

拾一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