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五章 论争,国策,闪烁,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伊朗战争将中俄友好关系推上巅峰,当时甚至有人认为,为了抗衡美国,两个相邻的大国会秘密结盟,但是常言说得好,盛极必衰,巅峰之后就是下坡路。从本质上讲,共和国与俄罗斯能够友好相处,原因只有一个,即面临共同威胁。准确的说,伊朗战争前,面对美国的霸权,共和国与俄罗斯都难以自保,只有积极合作,才能获得一席之地。伊朗战争之后,美国霸权衰落,共和国蒸蒸日上,加上全球性大萧条产生的影响,共和国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自然走到了尽头。
客观的讲,谋变的不是俄罗斯,而是共和国。
虽然在哈萨克斯坦事件之前,共和国并没直接挑衅俄罗斯,甚至在某些关系到两国根本利益的问题上有所顾忌,比如直到裴承毅上台,共和国都没有吞并蒙古,但是出于本身利益需求,在一些与俄罗斯有关的问题上,共和国就没那么客气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是针对印度的3场战争。要知道,在俄罗斯的全球战略中,印度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棋子,而是俄罗斯最重视的友好国家之一,其地位甚至在共和国之上。可以说,在共和国必须借助印度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大前提下,与俄罗斯的关系、特别是基本层面上的关系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在2015年之后与共和国的国力差距日益悬殊,恐怕俄罗斯早就动手了。
问题是,在2035年之前,能够准确认识到这一点的俄罗斯人并不多。
不管怎么说,印度战争之前,中俄关系还是以合作为主。更重要的是,受全球性大萧条的影响,俄罗斯还得借助共和国、或者说依靠共和国的庞大国内市场,不然俄罗斯的经济将遭受灭顶之灾。
正是如此,印度战争之后,契力亚科夫才进入了俄罗斯高层决策圈。
由此可见,契力亚科夫并不是天生的亲美份子,甚至算不上货真价实的亲美派,可他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大俄罗斯主义者”。在他眼里,俄罗斯的利益高于一切,为此可以做出任何事情来。
虽然对共和国来说,契力亚科夫绝对是个不受欢迎的家伙,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他比那些主张倒向美国的亲美份子可爱得多。不管怎么说,契力亚科夫不会为美国卖命,更加不会为了美国的利益出卖俄罗斯。说得更直接一点,如果对俄罗斯没有好处,他肯定不会兑现秘密同盟条约。
问题是,在俄罗斯,像契力亚科夫这样的政治家已经非常少见了。
别说那些在第三次车臣战争后出头的新生代政治家,很多与契力亚科夫同时代的政治家都主张完全投靠美国,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战略。这些政治家认为:短期之内,俄罗斯很难具备与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全球争霸的条件,国际影响力甚至连欧盟都比不上;俄罗斯要想崛起,除了积极发展壮大之外,还得充分利用两强争霸的有利局面,抓住一切机会推动世界局势大变革;只有在共和国与美国两败俱伤、全球局势重新洗牌之后,俄罗斯才有机会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因为俄罗斯与共和国接壤,加上历史积怨,所以帮助共和国取代美国不会给俄罗斯带来任何好处,反而会把俄罗斯置于绝境,只有协助美国击败共和国,并且让美国大伤元气,对俄罗斯才最为有利。
暂且不说这一观点是否正确,至少在契力亚科夫看来,这等于把俄罗斯置于风口浪尖。
受此影响,从2056年初,即出兵哈萨克斯坦之后,俄罗斯当局就在要不要主动与共和国翻脸的问题上争执不休。以契力亚科夫为首的“务实派”认为,在大变革时代,俄罗斯应该退守二线、稳守成果,而不是当出头鸟,更不应该主动挑衅共和国的霸权,只有在美国与共和国开战之后,俄罗斯才能侍机而动,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参战。以副总统乔德诺维奇为首的“理想派”认为,如果没有俄罗斯的支持,美国不可能击败共和国,而美国战败,等于俄罗斯战败,所以为了俄罗斯的未来,应该更加积极,主动迎接挑战。
如果在以往,这一争论也许会贯穿契力亚科夫的整个执政生涯。
问题是,大战爆发的态势已经十分明显,在没有主导权的情况下,不管是契力亚科夫还是乔德诺维奇,都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让俄罗斯当局定策,所以在这一年多内,两人都在积极行动,希望自己的主张得到支持。
不管怎么说,这两位俄罗斯最有影响力的大人物都在为国家利益着想。
只是在两人之外,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按理说,俄军将领应该鼎力支持军人出身的总统,而俄联邦政府官员则应该支持文职出身的副总统,可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主战的乔德诺维奇获得了军队的支持,而主和的契力亚科夫得到了官员支持。归根结底,这也是利益使然的结果。只是在众多高官要员中,总理伊柳申科的态度最暧昧,也最重要。在两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伊柳申科的态度显得至关重要。非常可惜的是,在俄罗斯的政治框架结构中,总理往往是没有明确政治主张的骑墙派政治家,或者说是行政管理人员。伊柳申科也不例外,在契乔之争中,他一直没有表明态度。
受此影响,一年多下来,俄罗斯除了备战,还是备战,却没有搞清楚备战的目的。
直到2057年7月中旬,随着共和国国家元首与中央政府换届选举尘埃落定,契力亚科夫与乔德诺维奇才达成共识,无论如何,都得尽快定下基本战略,不能继续在大方向上的选择上浪费时间了。
可以说,共和国的换届选举,逼迫俄罗斯当局当机立断。
问题是,如此重大的战略决策,绝对不是一锤子买卖,即便已经争论了一年多,在落音之前,两大利益集团仍然会做最后的较量。
从8月6日夜间到7日凌晨的这次会议,将俄联邦高层内部斗争推向了巅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