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期而遇的决战(三),1900翻云覆雨,纷卿,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庄虎臣这两天愁坏了,马福祥的七千人被十万俄军围的铁桶一般,不救肯定不行了,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甘肃派不出兵了。
旅顺附近来了密电,乃木希典攻打203高地依然是没有进展,旅顺缺冬装、药品,唯独不缺炮弹、子弹、伏特加和粮食。斯塔克中将又是个堡垒建筑爱好者,足足二十万吨的混凝土把旅顺修成了铜墙铁壁。没有重炮,连小口径火炮的炮弹都缺乏的日军,仅靠肉弹很难对旅顺构成真正的威胁。
日本运往旅顺的重炮被马福祥给炸了,俄国不缺粮食和弹药,应该是可以顶一阵子的,庄虎臣原本也认为日本人打不破旅顺,可是混在旅顺开酒馆的俄国社会工人党来的情报说,旅顺的俄军准备投降了。
这个消息让庄虎臣大跌眼镜,旅顺的俄军里正在流行坏血病,一半的人身体溃烂,实值冬日,天寒地冻,俄军缺医少药又缺乏御寒的冬装和木柴,旅顺城里的俄国士兵哭号声震天动地,现在连旅顺的俄国远东总督府里都有不少人患上了坏血病,医官每天干的工作就是给人锯腿截肢,现在旅顺几乎是个人间鬼蜮,缺胳膊断腿的人比比皆是。俄国人没被小日本打败,却被流行病给打垮了。军队减员一半,按照军事常规,早就算是丧失战斗力了,天知道俄国老毛子是靠什么支撑到现在的。
辽西一带,甘军有两万人,辽东则有三万五,刨掉马福祥带走的七千人,还有四万八,要说打旅顺,凭借甘军优良的装备和高素质的士兵,有两万人带着重炮拿下旅顺满够了。可是情报说。估计三、五天的之内,旅顺的俄军就打算投降了。旅顺港内可是停泊着五艘俄国战列舰,如果投降日军,加上日本的四艘战列舰,那么海军对比,日本是九艘战列舰,而顾小五在安南地那支挂羊头卖狗肉的“波罗的海舰队”的四艘战列舰,还不够给小日本塞牙缝的。
甘军的水兵几乎全是旱鸭子,也就最近偷袭过一次日本,还是攻击拆掉了岸防炮。毫无防范能力的大阪和横滨,如果面对面和联合舰队打一仗。恐怕主力战舰要有三比一的比例,才凑合着能有一战之力。
庚子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从大沽到天津,所有的炮台都被拆除了,整个北中国是没有海防地,大阪和横滨的遭遇,证明了没有岸防炮地海港是多么的脆弱。一旦俄国远东舰队投降日本。那么日本将拥有九艘战列舰,消灭顾小五手里地四艘战列舰简直就是老水牛吃豆芽――小菜一盘!
一旦舰队被消灭了。日本海军将比开战前还要强大许多,而中国将面临处处受制于日本的尴尬局面,日本舰队可以随意袭击任何一个中国的港口城市,而更可怕的则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不但没有海防,还没有江防,日本地小型驱逐舰可以沿着长江长驱直入,长江流域一旦陷落,这个后果庄虎臣已经不敢想了,那将是一场塌天的浩劫。
指望洋人调停,那更是做白日梦。英国佬是什么样地。庄虎臣最清楚,甲午年。英国人指望李鸿章的北洋水师遏制俄国人,所以开战前,多少还帮了北洋一点忙,结果一看战局对日本人有利,马上翻脸和小日本结盟。英国人的眼里只有俄国,谁能帮它遏制俄国人,谁就是朋友,眼下大阪、横滨被袭击,英国人转脸向庄虎臣示好,可是一旦日本人得到了俄国远东舰队的五艘战列舰,那么估计大英帝国又该向日本扔橄榄枝了。
如果仅仅是这些也就罢了,朝廷还把在天津的李贵给调进了北京,而准备接替杨士琦做上海道的徐世昌也在八千山东新军的保护下向上海进发,眼看就快到了。
战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而朝廷又开始掣肘了,马福祥危在旦夕,而看起来固若金汤的旅顺港也将在三五天之内就要开城投降了,这么多的事情挤在一起,庄虎臣就算是铁打地,也照样着急、上火,喉咙肿成了桃子。如果分兵救马福祥,起码要派两万人才能救地出来,而剩余的两万八千人是否能在几天之内逼乃木希典这样地老顽固就范?如果不救马福祥,七千人就要全部报销了,这将是对整个甘军士气的一次极大的打击。而其一旦士兵们知道了袍泽被围困,主帅不派兵救援,这将也是对庄虎臣声望的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现在甘肃的士气和民心,全都维系于庄虎臣巨大的个人声威。一旦个人声望受损,将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料的后果。而如果救援马福祥,造成兵力不足的困境,乃木希典是个连儿子性命都不看在眼里的人,这样铁石心肠的家伙能是轻易就范的吗?一旦俄国向日军投降,那后果更不堪设想。
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难题!
“大人,别犹豫了,所谓慈不掌兵,为大将者,当断则断,标下以为,马镇台短时间必然无恙,只要咱们能迅速拿下旅顺,然后挥师北上,则可一战鼎定东北的局面!”一个年轻的军官目无表情的道。
庄虎臣一咬牙,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就按你昨天说的办,怪我,耽误了一天的功夫,昨天就应该按你说的办了,孙清啊,我怎么看你有些面熟呢?”
年轻的军官微笑道:“大人贵人事忙,如何会记起标下这等小人物,标下原本是同文馆的通译,在祁县的时候,大人关押的俘虏,还是标下给陈铁丹大人当的通译,后来标下就读于兰州陆军学院,这不又到大人麾下讨生活了。”
庄虎臣一挑大拇指道:“好样的,国难当头,好男人投笔从戎,正是大汉朝班定远的遗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