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萧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4章 灾民苦水,天龙八部之梁萧,公子萧弟,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子瞧得心中一酸,自思:“哪里逃荒来这一大群饥民?”又忆起适才舅舅所言,莫非他那一巴掌就为了此事,思不透,耳听嘈杂噪嚷,凄惨一片,公子不忍心问:“请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顿时噪嚷起来,有的说河南,有的说洛阳,有的说苏杭,甚有其者言汴梁。
这公子一听,都是一些大宋管理的地方,而且都离朝廷颇近,不是附近的州,便是省市,只是苏杭一带远了点,难道也有波及。他纳闷:“难不成发生甚么事了么,为何离皇城附近的州县会引发如此大的灾害,难道州官都不管的吗?任意百姓四处流浪?”
饥民中有位老者,年及古稀之龄,额上面上全布满了皱纹,一头稀疏的银发只用一根木簪盘结,他告诉公子说:“小哥,我们都是四处逃荒来的难民,我本居住长江下游一带,以农耕为家计,祖传爷,爷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生活在那片土地上,自凭其力,自食其果,日子倒也过得安然。”
此老语气一顿,满口悲伤:“哪知天有不测风云,今年春上游不知何故,河道竟然决了堤,长江里的水犹如从天上而来,一下子就淹没了好几座城镇,村子里的房子毁了,良田没了,也顺带把些老人和孩子卷走了,存活下来的也无家可归。”
他老目坠泪:“可怜我那儿子孙子,在这一场洪灾之中也都被冲走了,只剩媳妇和女儿。待水一退眼见甚么希望都没了,教我们这些穷苦百姓如何过活?幸存活下来的人商议着到苏杭一带投靠亲戚,或许有条活路。便一块结伴同往,怀着对生存的勇气进入了苏州地界,不想更大的灾厄却在等着我们。”说到这里老者很是伤心,已完全步入歇斯底里之状。
公子好奇,问他:“甚么灾厄,与眼前这事有关吗?”一提起苏州,公子就特别在意,不久前公子才知生母也是于此逢难而亡。那老儿只管痛苦,根本没力气答公子的话,还是旁边一位中年汉子代答,他道:“我和林老同村,这场天灾也让我失去了挚爱的妻子,她是为了救女儿送命的。”
他吸口气,停顿一下:“那天,本想着到了天堂地境会有好日子过,一进城才知是地狱。自家的亲友日子也是过得非常紧迫,那里的收成也不是很乐观,官府不但不体恤反而加重赋税。老百姓已经柴米油盐难顾了,当官的还要在他们身上挤血,这叫人能活吗?”
中年汉子说得很气愤,公子静心听着,看得出来此人对当官的做法深有怨言,却也无可奈何,他抱怨一阵才回归正题上:“后来我们才知是一个名叫童贯的贼人献计皇上,蛊惑他兴建甚么‘万岁山’,那帝是一位具有高深艺术文化修养的皇帝天才的艺术。他对诗画艺术迷恋,对奇石着迷,对美的追求近乎苛刻。不再强调模仿真实山水,为了‘万岁山’的假山,下令各州府搜集苏州盛产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色的太湖石,并且在苏州设立应奉局。”
公子暗惊:“应奉局那不就是……”果听那汉子道:“底下那些人拿着鸡毛当令箭,知府已经下令今年的税收加上二成了,而那班衙役还打着旗号闯进老百姓家里,初始见石便拿,渐渐地演变成见玉或贵重物品就抢,而这些一一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
此汉叹一声道:“唉,老百姓当真有苦难言,有冤难伸。有些商豪也曾进衙门找知府讨个说法,但官官相护,还不是骂几句了事。富不与官争,不情愿也得作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