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八章 蛇尾,回明,无辜的虫子,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天看到金忠慢慢的进入角色,他心里也是暗暗的高兴,装作思考一下,遂慢慢道:“听都督如此说来,使下官恍然大悟,下官连日来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才明白过来。”
“其实按照都督先前所言,只要把松亭关的陈亨拉到北平阵线上来,下官相信,凭借大军威势,要到高丽境内,并非难事,只因辽东都司虽然兵多将广,但是分布却是十分散乱,我们大军一路不停,想要到达辽东并非难事。”
“而且,大军到达高丽之后,如何使世子放心,那就要靠都督去说了,下官倒是有一种说法,可以是世子放下叛国之虑,也不知道可行否?”
金忠听景清如此说,大感兴趣,连忙问道:“布政使大人所说,必然是妙计,还请说出来让金某领会一下吧。”
“我们北平可以打着以死报国的旗号,向三军言明,咱们此次并非移师高丽,而是代国伐罪……。”
“代国伐罪?”金忠疑惑的问道。
“不错!”看见金忠慢慢的走进自己的话题,景清愈加有些神秘起来,将身子朝金忠倾斜了一点,低声道:“年初朝鲜为了配合北平牵制辽东都司的注意力,陈兵边境,虽然为北平赢得了时间,但是总是为了李芳远自己篡位打算。为此朝廷准备在铁岭设置卫所,收复咸兴一带故土,这一点,都督都清楚吧。”
金忠点点头,不敢打断景清的说话,继续听到:“我们北平只需要打着代国伐罪的旗号,说是北平大军要去东征高丽。相信现在通讯不畅,辽东很多卫所不知究竟,再加上大军实难抵挡,所以大部分卫所不但会不闻不问,相信还会提供部分军需。咱们只需要抢在朝廷前面渡过鸭绿江,在沿江设防,在那里以朝廷的名誉设置卫所,相信士卒们不会有太多反弹。而世子趁机可以消除军力被高丽夺取的后果,然我们并非投靠高丽,就更不需要担心什么叛国之罪了。”
“那李芳远不是傻子,岂能愿意我们大军压境,且名誉上是讨伐他们的呢?”
“都督去过高丽,应该知道那里的情况,弹丸之地,有我大军在那里威压,相信他们只能听话,更何况,咸兴之地本来就是我大明的领土范围,不过是被那李成桂巧取豪夺罢了,那里都是女真无主部落,我们在那里稍作经营,悍卒强骑将会源源不断,只需三个月,根基一稳,便不怕其他。更何况一个李芳远呢?”
金忠听到这里,陡然从椅子上坐了起来,眼睛炯炯有神。大声道:“布政使大人果然好计,到时候李芳远真的听话也便罢了,如果不听,我们大可将其灭掉。有此大功,相信朝廷也暂时不好说什么,我们就更有时间休养生息了。”
景清被吓了一跳,听其说完,苦笑着道:“下官哪有那么好的计策。全是都督大人提醒的好,下官才猛然想到这一条,其实具体如何去办,还要都督操心,下官是一点头绪也没有了。”
金忠并不疑心,因为景清在北平也不出彩,只能算是一个中庸的官员,有些急智罢了。那是他的看法。听其这样说,分明是不抢自己的功劳,连声抚慰了几句,再说了几句,看到榨不出什么油水,遂告辞而去。
在送出厅堂那会。金忠有些兴奋的说了句:
“布政使大人的高见,我自然会禀报给世子殿下。看来布政使大人在世子心中的地位会更上一层了。”
景清知道这全是阳奉阴违的话,他这晚上的一番话。朱高炽很难知道是他说的,即使知道了,也不会是全知道,金忠不会那么好心的把功劳让给自己的。
一夜没有睡好的朱高炽,头脑里想着的,仍然是左右为难的选择。他想金忠给他一个答案,但是金忠一直没有出现在燕王府。他想了想,在偌大一个北平城,真的没有两全之策吗?
来到庭院中,发现雨还在下,仍然是毛毛细雨,虽不怎么湿身,却特别冻人。
冷风卷着雨沫,扑在耳畔、脸上,冰凌子似的刺得皮肉痛。推开前来打伞的太监,顶着这样的雨,在庭院内走了几圈,把个脸冻得红扑扑的,就像多喝了几杯早酒一般。
“金都督求见!!!”
没有想到,金忠会一大早自己找了过来,朱高炽心里大喜,连忙请金忠觐见。
金忠也不啰嗦,在书房内,他将昨晚拜访景清时所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果然不出景清所料,出主意的人变成了协商之人,反正现在也无人计较真假,朱高炽听了金忠的解释后,反应也是好了很多,这个主意算是两全了,虽然失去了北平之地,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在北平,北方有大宁、辽东都司,西面有大同、太原的大军,难免有朝廷的定国军,要是再迟疑下去,朝廷醒过神来,封锁了海面和山海关,那就算是不攻打北平,也只剩下死路一条。
连连点头称是,道了一句:“都督还是有些迂腐啊!”
乍一听觉得十分意外。怎么,这样还说我迂腐?难道这个计策还有什么不妥之处?从金忠疑问的眼光,朱高炽明白自己言重了,立即补充说:“都督的方略,一字以概之,曰“妙”,但是我们还用假作代国伐罪吗?真的把高丽灭了又如何!”
没有想到平时胖胖的世子也有这样的雄心壮志,金忠点点头,道:“世子说的是,不过我们真的要去,开始的时候就不能和高丽打仗,只有扎稳脚跟,粮草充沛后,在做计较。因为我们还要高丽提供粮草,眼下,北平的守军有四五万,加上各地卫所,总共超出十万,只要我们激励军民,至少有七成都会跟随咱们去东征高丽,开始的时候粮草也是一个问题。”
顿了一下,心里盘算着,又道:“如果能成功劝说动陈亨,他那里至少还可以为我们壮大五万人,十余万的军民,粮草不是个小数目,我们就算是带走此地所有的粮草,也支持不到明年春天,高丽多少要补贴一些的。”
朱高炽点头称是,心情大好,近几日来,一直纠结于的心事,一早解开,随即同意了金忠的全盘计划。
现在北平主战的人,已是凤毛麟角了。想着投降朝廷的人倒是很多,的确不能久留。在这种情况下,金忠的主意,算得上最好的一条出路。
这以后的几天,北平所有的官员都把心力用在准备移师东征的事情上,朱高炽为了笼络每一份力量,连连召集文人士子和将校们开会,忙到夜里才回寝宫休息,虽然瘦了许多。但是身体却强健的多了,也不知道算不算是意外的收获。
几天之后,耿炳文突然接到一道诏令。让他突然收缩对北平的包围圈,他亲率部队进驻了逼近北平的门户涿州,并向涿州受尽徐松发出了最后通牒。七日后,李景隆出紫金关往大房山周围推进。铁铉进而渡过黄河。进驻武清、东安、固安一带。
距离北平都不足百里,这突然的变化,使朱高炽和金忠等人的精力全都集中在自身的安危上了,无暇顾及周边地区的管理,加速了准备。因为据斥候回报,宋忠带领大军正准备起兵,往居庸关方向聚拢。
这时,最为惊慌的,要算朱高炽了。本来对于去高丽犹豫不决的他,既然下了决心,那就要义无反顾的去准备了。在北平垂危的关头,作为北平名誉上的掌控者。本该指望他拿出个像样的主意来。但他正道的主意没有。唯一的希望走的再快点。
他在茫然无策的情况下,在北平匆匆的召集将校门阐述了金忠的主张,说是在朝廷的不理解,要斩尽杀绝的情况下,他不甘心死于刑场,愿意代国伐罪。以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宁愿战死沙场等等。
道:“眼下大军实际上已是兵临北平城下了。随时都有可能攻入城来,为了太祖高皇帝的血脉不自相残杀。为了表明北平的将士都是忠于大明,准备立即东征高丽,就算是死在战场,也不辱没大明的铁血之心……。”
已经知道情况的人在一旁默默不语。事先不知情的人一个个都慌了,不知如何才好。看到这样的景象,金忠反倒觉得事情好办了,便道:
“事到于今,已是没办法的事了,我们北平将士唯世子殿下马首是瞻,愿意追随世子殿下战死沙场!”
朱高炽听到动情处,竟然落下眼泪。一边哭着一边说:“我从来就是反对离开北平的。毕竟父王经营燕藩二十余载,都是各位心血所在,但是不如此,必将被朝廷陷于不忠不义之地,唯有带领大家以死明志,是非孤所愿,但又对朝廷有幻想的,可以留下,本世子以燕王之名起誓,绝不为难,否则,就以你们的血来证明对大明的忠心,有此大功,或者可以在本世子死后,你们可以得到朝廷的谅解!!!”
听了朱高炽这番话,倒是激起了部分将校的血性,而朱高炽又一句一个燕王心血,不由使大家又想起了燕王的沙场风采,不知该怎么说才好,大家都默默的认同了朱高炽的说法。
金忠接着说:“正是为朝廷着想,在朝廷大军压境之势,才想到移师东征以暂避一时,这样才能保存实力,为大明立下功劳。请各位从大局着想,勿再犹疑观望,失此良机。”
朱高炽无可奈何地深深叹了一口气。顺势说道:“既然各位都是这么个想法,那就依了你们吧!一切就由金都督作主安排。”
“臣遵命。”金忠迫不及待地应着,“事不宜迟,明晚就要离开。请世子殿下速速传谕,立即遣散多余的宫人内侍,收拾好细软,准于酉时出城。这一切行动,一定要秘密进行,不得外传,一则以免引起百姓的惊恐;二则防止朝廷大军获得消息后追击我们。”
这么议定之后,朱高炽就铁着心迁都了。那些被宣布遣散的内侍太监,大都是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人,前途渺茫的他们,如同一群被遗弃的羔羊,忍不住暗放悲声,更给这冷寂混乱的燕王府,增添了沉重的悲戚气氛。
而金忠在几日之前,已经遣使往朝鲜报讯,然后又请袁容往陈亨处接洽,说明情况,让陈亨知道,朝廷已经明白了他和燕藩勾结的事情,看看张玉的下场,就知道朝廷不会留情,而他曾经和北平合谋害死卜万,和北平的诸多书信皆在手中,现在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还不如随世子东征,以博得一个万世声名等等。
本来还以为要有一番计较,所以才让口才绝佳的袁容出马,没有想到,陈亨却好似早有准备一般,没有费袁容多大的心思,就答应了,不但言道自己可以带足五万兵马,而且可以为此次东征大军提供足够三个月的军粮,搞的袁容有些心里不安,觉得这次自己的任务完成的太容易了。
但想想陈亨面对灭族之灾,和北平合作,至少还可以做个雄霸一方的大将,作为一个曾经背叛过朝廷的大将,等待的只能是文官集团弹劾,就算是皇帝不追究,这辈子估计也没有什么出路了。
再说了,北方虽然并入大明版图多年,但是一向是自治状态,这里的人大部分对朝廷的忠诚度不算太高,想到这里,随即释然。
陈亨说道:“从前一段朝廷的态度,可以分明地看出,就算是认罪,朝廷也不接受了,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杀出一片天地,在知道袁大人要来时,我已经遣人去探了路,辽东都司的兵马,大部分集中在镇江堡沿线,还未撤回。我有几个心腹在那一带地形很熟悉,只要绕过去就可以保证兵不刃血,但是兵贵神速,还请世子殿下早下决断。”
袁容权衡了利害,觉得陈亨没有必要说谎,于是就下定决心相信,为了保险起见,还讨要了陈亨的亲笔书信。这也是朱高炽和金忠下决心的主要原因,两军合并,十余万大军,到那里生存不得,非要在北平等死吗?
经这一天的折腾,虽说金忠说要绝对保密,但整个燕王府也被搅成一片混乱。人心不安了,秩序也乱了,不过朱高炽只有一个妃子,并无子女,也算得上了无牵挂。要不早就被折腾得心灰意冷。
第二天一早,他就安排着妃子内侍们随着朱能的大军先行,袁容和李让及其家眷随行,负责护送之责,也算是在异乡多了几个亲戚,同时算是给两位姐夫要了一些兵权,不能尽是让外人掌握兵马,否则一点安全感也没有。金忠也没有什么意见,他自己有私军,而且燕山护卫所属,本来只是名誉上听他的号令,真的有什么事情,还是看朱高炽的眼色行事,他也不屑于贪图那点不属于自己嫡系的兵马。
涿州城已被定国军占领了好几天。耿炳文将大本营扎在这里后,又令先头部队伸展到北平城郊十几里地的卢沟桥附近。铁铉受命清剿永平府的叛逆并抚慰百姓,李景隆在大房山上可以看到北平的城墙。宋忠也攻下了居庸关,各路大军都出乎预料的顺利。
耿炳文有意的压制着兵马行进的节奏,建文三年十一月间,当得知朱高炽等人已经逃离北平城的消息后,才下令发起对北平城的军事行动。他派了驸马都尉李坚和大将徐晓率领一个师的兵力进驻北平城,首先受到了以郭资为首的官员欢迎。朱高炽转移了,带走了可以带走的兵马,整个北平,没有了反抗朝廷大军的力量了。
于是,十二月初五这一天,天气晴朗,冬风虽冷但却让定国军的将士十分高兴,北平城大门洞开,的的确确,没有抵抗,没有厮杀,当然也没有流血。在这种和和平平的气氛中,耿炳文骑在高头大马上,随着威武雄壮的骑兵队伍进城。
就这样,历时不到一年的靖难,便简单而静悄悄地、戏剧般的宣告结束了。
ps:今天一万五千字,算是补上昨天没有更新和来不及通知大家的补偿吧,虫子都是码好就传,今天的辛苦大家可能也知道一点,是不是能求点什么呢?大家能给点什么呢?虫子期待中!!!
求支持,求票喽,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