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一章 十年后,回明,无辜的虫子,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允炆来到了杭州,居住在杭州城边的西湖北面的葛岭,那里有一片相当豪华的行宫,曾经是历史上有名奸臣贾似道的安乐窝,叫做半闲堂。
说起“半闲堂”,倒是有点来历。传说这是晋代儒士葛洪修仙炼丹的地方,所以取名为葛岭。南宋末年皇帝将这片地赏赐给了贾似道。贾似道在此大兴土木,增建楼台亭榭,处心积虑地在这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营造了一个仙境也似的享乐窝,取名为半闲堂。倒是一个十分风雅的名字。
南宋灭亡之后,半闲堂被蒙元盘踞,成为了一个王爷的安乐窝,最后蒙元灭亡,朱元璋建立大明,这里又被改成皇家休闲的行宫。几经修建后,半闲堂的名字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葛岭却随着逐步的完善,日趋富丽堂皇起来。
现在已经是建文二十三年了。距离帖木儿的败亡已经十余年的时间。
自从朱棣整肃军马西征鞑靼开始,大明已经出现了十年的宁静。朱允炆已经四十多岁了,从洪武年间的监国到二十一岁登基至现在,他执政已经超过了二十五年,年限已经可以和朱元璋相媲美,在大明上下所建立无以伦比的权威,已经超过了朱元璋。
四十余岁的年纪,不得不使他开始考虑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太子朱文奎已经二十二岁,在四年前他十八岁的时候,就被朱允炆送到了北平,开始让其尝试执政,并从此立下训示,但凡储君年满十八岁,都要在北平开始执政,一直到登基为止。
这也是经过朱允炆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地处江南的京师,使大明的执政重点有些偏向大海,因此也常常会使人渐渐忘却北方的重要性。
也可能是另一个时空所留下的深刻印象,朱允炆对于北平有种由衷的好感。但同时更知道,如果国家的权力中心一直在江南的话,可能会造成大明落入两宋时的尴尬。
随着建文十五年禁海令的解除。江南会越来越繁华,而北方如果不被重视的话,也会越来越苦寒,越来越没有人想去。不论是做官还是移民,都将会是一个麻烦。
但是他又没有朱棣那种魄力迁都,劳民伤财只为皇家的事情他做不出来,而且迁都往往是禁海的前奏,就算是自己一直坚持海上贸易往来。但是自己的子孙会不会改变这个政策,朱允炆不敢保证,不过由心而论,朱允炆相信,自己的子孙们难免会受到大臣们的蛊惑,为了江山的稳固,再次颁布禁海令。
因为商业的发展,对于皇权的稳固的确存在着隐患。
商业发展了。有钱人也多了。有了钱之后,难免会生出别样的心思,想获得更大的利益,于是官商勾结,比如说勾结皇族,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利益等等的事情都有发生。自己能镇压的住。不代表后人能镇压的住。
为了杜绝这些隐患,于建文二十年。朱允炆成立司法部,准备开始实施他设定的皇权之下的三权分立。但是他不敢讲步伐走得太快。因为他控制不住三权分立后的结局。在这三年里,司法部的职责就是为大明帝国制定各种法律。
这个是他的老本行了,试图引导着司法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而他这次来杭州,就是为了查访法律的落实情况。
这天春和景明,朱允炆的心情又特别的好,正是游览的好日子。他领着跟随一起来杭州的几个妃子,来到挨近西湖边的内花园里。这里是按京师御花园的规格修建的。
沿湖有矮花墙隔开湖水,矮墙之上筑有长亭,可供观赏湖面景色。他们一路说说笑笑地登上长亭。早有宫女把佳肴美酒、香茶时果安排就绪,好让他们享用。
湖面热闹得很。远处的苏堤,游人如织;近处的湖面,游船如林。一群群锦衣男女,也在游湖。同样的欢笑,同样的趣闹,但是有着严格的界限。湖面游船上的文人雅士,都知道这边是皇上的行宫,而皇上近日在杭州盘桓,出于对皇室的敬仰,所以他们不敢靠近这边,只能远远的眺望。
明媚的****,和滟潋的湖光,生气勃勃的游人,都令人心里感到舒畅很多,宫女们也忍不住要悄悄将眼光朝湖面瞟。有个大胆的看着看着痴迷了,竟盯着一叶小舟上的两个少年。那少年眉清目秀,肩宽胸丰,浑身透出一股昂扬的青春活力。
宫女们幻想着几年出宫之后,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如意郎君,一时都心乱如麻起来。
正在嬉戏的朱允炆捕捉到了这一墓。追随宫女们的眼光看见了那两个潇洒少年。那两人的游船已划向湖心。这说明已经发现有人注意自己,在羞涩中逃去了。朱允炆一笑,用平静的声音问:“想嫁人了吗?”
那宫女一听皇上如此说,明白自己闯了祸,赶忙跪下,求饶道:“奴婢不敢,奴婢不敢!”
杨蝶在一边帮着皇上说道:“啊,你是不敢,还是不愿的。”
那宫女更吓坏了,抖索地说:“不愿不愿!”
看着宫女吓的那个模样,朱允炆心里有些不忍,忙止住杨蝶准备的再次调笑,柔声说道:“算了,算了。你起来吧!”
大明现在已经彻底禁止了太监的增长,严禁私自净身,在紫禁城内,缩小了内廷的范围,并将四司、八局、十二监的部分权利分给了礼部,让外人开始干预,内廷之中,朱允炆再开明,也不敢冒着自己带绿帽子的危险,随意让男人进入。但是他虽然不用太监,却可以用宫女,宫女十六岁入宫,二十二岁在自愿的情况下,可以备案后离开内廷嫁人,所以宫女们比较自由。
但是怪自由,也经不起皇上和淑妃的联合调笑,吓的也是不轻,自从这番对话之后,宫女们的目光顿时收敛了很多。
毕竟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了,大家很快的就忘了这件事情。几场春雨,几度阳光,矮墙旁的草地绿了。湖边的杨柳青了,花儿红了。花圃里的芍药开得正艳,碗大一朵的。一片血红。朱允炆面对这一片姹紫嫣红,感观上也颇有触动。他心里痒痒的,像有什么话要说。说什么呢?
目光停在一丛芍药花面前,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时。耳边传来一声声稚气的话语和笑声,朱允炆抬头一看,原来杨蝶正在逗皇子朱文宇玩。
朱文宇是杨蝶在建文十一年所生的儿子,这时十二岁了,长的比较像杨蝶。偏向文弱,身子从小到大都不太结实,虽然经过太医院的人多次调养,但是依旧没有起色,所以朱允炆一直都很怜悯这个儿子。这次来杭州也随身带着。被儿子那清亮无邪的笑声所感染,禁不住招招手,把朱文宇叫到身边,示意他坐在自己身侧。
朱文宇身子虽然弱。但是脾性却是有点像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维。也可能是小维一直没有子嗣,把朱文宇当做亲生儿子养的缘故,不但对其百般维护,而且也熏陶了朱文宇的倔强个性。
见儿子到了自己的身边却没有了笑容,朱允炆有些不愉,不过也不会因此而破坏此时的气氛。只是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解老师最近都教你们什么了?能不能吟首诗给父皇听听!”
见儿子一脸的心不甘情不愿。杨蝶连忙走过来,拉过儿子亲了一下。解围道:“皇上。宇儿才十来岁,就不要难为他了!!”
她母子俩这样亲密地和皇上聚在一起,是很少有过的。她珍惜这一幸福时刻。朱允炆颓然地叹息一声,极乏信心地说:“这几个孩子,怎么没有一个能和朕亲热的呢?”
见皇上这副气馁模样,杨蝶以为是自己言重了。忙安慰说:“臣妾言辞欠当处,请皇上见谅。”
朱允炆说的是实话,他现在后宫连同皇后在内有二十八个妃子,子嗣却是只有三个儿子,二个女儿。朱文宇是最小的儿子,老大朱文奎在北平开始执政,监国辽东。老二朱文清也已经十五岁,现在京师读书,这个老三朱文宇他最疼爱,但是由于国事繁忙,很少亲近,造成了现在的陌生后果。
这三个儿子都拿他当皇帝看,而不把他当做父亲,虽然很少责备他们,但也不愿意主动和朱允炆交心,这次的出巡,朱允炆有些拉近父子关系的想法,看来还是需要一段时日啊。
难道自己做了皇帝,注定了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吗?还是自己的做法有问题,朱允炆有些想不通。听杨蝶告罪,忙摇头说:“爱妃所言极是,宇儿还小,是朕心急了。”
眼见圣上这天的好心情要被破坏,杨蝶忙道:“恕臣妾多言,皇上勤于政事自然是万民之福,但千万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