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三章 御驾亲征,诸侯争霸,月鼠,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四百六十三章御驾亲征
五桅巨舰,船身长三十三丈,宽五丈,立有一主桅,两副桅,以及前后两个次桅,通常使用的时候,起用主桅,副桅三个桅杆,而在逆风的时候则使用两个次桅上的三角巨帆,战船高达近四丈,好似一面城墙,航速为七节,因为船身加长,所有甲板空间更大,而在船身上,还设有两层船楼,船身共有甲板五层,除去底舱密封之外,余下四个船舱中有一个专用的水舱,可提供船上两百人一个月的用度。
五桅巨舰可以说是大夏造船工艺不断提升的结果,从设计到建造,到定型,花费了近两年时间,如今打造出来的巨舰共有两艘,一艘是首舰,按照大夏船厂的规矩,首船通常都会交由王室,作为夏羽的坐船,而眼前这艘大船则属于外使部。
外使部是从礼部单独划分出来的尚书省部阁之一,主管大夏的对外事宜,以及接待外使等等事务,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随着大夏的国力不断提升,已经逐渐成为东北的中心之国,使部的作用也越发的突出。
不过在四周群敌环绕,外使部的主要职责却是放在与一些与大夏相隔较远的国家建立友好的关系,比如宋国,宋国地处黄河中下游,占据着小半个中原,虽然面积不及大夏一半,但人口却足有大夏两倍,如今大夏与宋国兵无边界接壤,而且两国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吴国,吴国占据着大半个幽云,虽然山海关被大夏所占据,但吴国的实力并没有下滑的太狠,而且在这片区域,吴,宋,清三朝属于三国鼎立之局,吴国前一段时间被两国打压的厉害,但随着满清逐渐势大,宋,吴两国边境却是烟消云散,之前大有大兵压境之势的宋兵尽数退却,吴国抽调了十万南方兵马西进,挡住了清军的步伐。
张禄此行倒不是为了谴责宋国,毕竟大夏与宋国虽然建立了联盟关系,但在大夏还无力踏足吴国疆域的时候,对于宋国的长袖舞剑,玩权术平衡,对大夏来说并无害处,张禄此行的目的在于中原诸国。
随着新一轮征兵的结束,大夏已经做好了再次扩张的准备工作,尽管在面上大夏兵马达到了恐怖的四百万,但大夏地方守备营除了是一线兵马的预备役之外,还兼职地方巡逻,治安负责驿站等等职责,甚至在混乱的地方,守备营的士兵还要担任地方官的衙役,这部分兵马除了作为后备补充之外,是不会加入战斗的。
而刨除这部分,大夏三大海军驻守着海域比起大夏疆域还要宽广的大渤海各地,而大夏正不断的吞食着辽东半岛,并准备向山东半岛进军,北部,东部是东胡汗国的各个汗国,内部还有燕,幽未靖,一百余万兵马看似很多,但分散到各处要隘,重地,实际上却都不多。
丘居力之死很快就传回了夏国王城,阿恰图一路紧赶慢赶的逃回乌桓草原,身边只剩下不到五六骑,余下的人都分散开来,以吸引追兵,阿恰图在滦河源头等了一日,就一路南下,来到了大夏控制的滦河入海口处的两县之地,进入到山海关。
丘居力的小儿子如今也已经不在是那当初那个落冠少年,而长成了一个彪悍的乌桓战士,丘居力将楼班送入到大夏军中,调拨了一万乌桓骑兵归其管辖,让驻扎在山海关内的西南镇守使苏定方教导其子,乌桓部落位于大夏占据的两县北面,过了乌桓走廊就是河西草原,可以说是山海关内面的屏障,苏定方自然不会拒绝这个提议,于是楼班就成了苏定方的麾下亲兵,平素在苏定方身边学习兵法,战阵,或者训练自己麾下的一万骑兵。
接到父亲被草原各部杀害的消息,楼班双眼血红,愤怒不已,但已经冷静沉稳许多的楼班并没有大呼小叫着报仇,而是在苏定方的扶持在,在山海关内接任了乌桓王的称号,并纳表乞求并入大夏,成为大夏臣民,夏羽这次得到消息之后,与内阁商议不久,就做出了决议,册封楼班为顺勇乌桓王,置河西草原为河西郡,由乌桓王担任郡守,世袭罔替,并赏赐了众多的东西。
尽管大夏的边境还是一片风轻云淡,丝毫没有大战来临的气息,但大夏内部的兵力部署,后勤布置却已经开始了,如今正是七八月份,天气正热,雨水不断的时候,而草原各部也需要召集兵马,所以战争很可能会在九月间爆发。
张禄作为使部尚书,是可以得知国家核心机密的,此番出使,张禄的担子却是不轻,据蝶楼和参谋情报司大夏两个谍报组织的消息回报,东胡汗国已经派出密使前往南面的吴国,打算合兵攻打山海关,山海关地锁关内关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门户,大夏为了夺取山海关可是耗费思量,利用吴国的疏忽大意才拿下这里,山海关确实是一座天下雄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山海关毕竟是一块飞地,尽管东面有滦县,门台两县之地,但却回旋空间不大,如今这块飞地可谓是三面环敌,北面有东胡,东面是幽国,西面是吴国,三国一但尽弃前嫌,那山海关的压力可想而知,而这次就是要劝动宋,清两国对吴国增加一些压力,让吴国就算想夺回山海关,却后腿被拉住,无法全力而为。
五艘大夏使船出现在中山镇外海没多久,从镇内就迎出四艘三桅的战船,尽管中山镇周边十里都划归为大夏租借之地,大夏可以驻扎部分治安人员,只是数量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对于宋王赵匡胤来说,租借并不算是一件大事,只不过划出一小块土地而已,比起与大夏贸易所得的战马以及其他货物,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而大夏在这里也没有驻扎多少人,战船也只有八艘三桅战船理由还是防范海盗侵袭,这时候五艘大夏战船的出现,却足以让中山海港码头上的人都放下手里的活计,侧目观看,四桅的大船他们见过不少,但眼前几艘四桅战船护卫的,分明是一艘还要大上一圈的五桅战船。
使者在外,就是一国之国体所在,所以大夏的使部是众多衙门中最风光的一个部门,毕竟使者出使外国的底气,跟国家的实力是成正比的,后台硬,自然就更强硬一些,手上的筹码更多一些,反之就会处处碰壁,处处掣肘,弱国无外交,在这片烽火大陆上也是不变的真理。
五桅战船的出现,本身就是大夏国力的一种体现,因为受到大夏的影响,宋国已经开始加强水军的建设,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宋国的水军却始终无法走出黄河河口几十海里外,只能在黄河那宽阔的水道上行驶,宋国人多,能工巧匠也不少,加上宋国民风开放,虽然不比大夏那般重视匠人,却也没有多少压制,而中原地区历来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发源地,尽管大夏如今是在向宋国不断的倾销着大夏的出产,但随着宋国有样学样的加大生产规模,进行了流水作业,加上宋国纺织品工艺更加的精美,已经有了与大夏争夺市场的苗头,只不过宋国周边市场广大,大夏的货物依旧畅销无比,但隐患却已经埋下了。
在宋国的中山港,大夏专门设立了一个六品官员,租借使,管理的地盘虽然不大,但地位却要比七品县令高上一级,租借使全权负责租地上的事务,甚至还具有部分外交的职能,毕竟与周边的大宋官员要打好关系。
“中山港租借使刘维拜见尚书大人!”刘维是一个典型的书生文人,举止儒雅,颇有君子之风,是大夏阳明学宫一期学生,受到过王阳明的亲口夸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