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三章 皇太子麒出兵伐倭,诸侯争霸,月鼠,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海涛咆哮着拍打着海岸,卷起万千的雪花,淡淡的海风透过窗吹动那白色的纱帘,卷动那丝丝的发梢,那羊绒的柔软地毯之上,一张靠椅上坐着一个白衣少年,少年身侧摆放着一个不大的方桌,上面摆放着不少的公文,以及一杯散发着淡淡雾色的清茶,而在少年的另一边,一个穿着着吊带连衣裙,将秀发随意束起的少女则跪坐在地毯之上,手里拿着一份公文,声音清脆悦耳的念着。
皇太子麒继承了他父亲夏羽的那种随和,厌烦束缚,加上他本身就博学,所以比起夏羽那强烈的武风不同,皇太子麒要儒雅的多,看上去也更加文若,而皇太子麒身边的靓丽少女自然是皇太子麒的太子妃,李世民的小女儿,李霜月,自从领了差事,夏麒就带着太子妃来了海都居住。
两人相处一年之久,也从当初的互不相识,到如今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也算是一对才子佳人,李霜月当初嫁过来的时候还有些担忧,不过这一年来,却是全身心的融入了这里,因为皇太子麒与其他男子有些不一样,总是给人体贴,温柔的感觉,让人很有安全感,而且比起其父的花心,皇太子麒在感情方面明显很专一,估计八成是被周紫晴熏陶的。
“夫君,父皇这份旨意是什么意思啊!”李霜月很是轻柔的扭过头,看向微微阖着双眼的夏麒,本来后宫是不可干政的,不过大夏算是一个另类吧,夏羽也从来没有禁止后宫谈论国政,甚至很多时候,夏羽还会跟后宫妃子讨论一下,因为大夏的体制是内阁制,所以也没有后宫专政的土壤,加上夏羽身强体健,威望正隆,也不用担心谁敢干政,不过随着皇太子就位之后,陆续有皇子成年,后宫内也开始有了些约束。
夏麒平素处理奏章是不会让李霜月接触的,因为比起随意妄为的夏羽,夏麒受到更多的古代教育,很多东西都潜移默化,不过同样的,夏麒也受到夏羽和周紫晴的影响,可以说夏麒这个皇太子夹在古代和现代之间,被两面熏陶,非但接受了两者,还融汇于心,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也愿意跟自己的爱妃分享,因为夏羽和周紫晴两人给他做了一个好榜样,夏羽虽然后宫妃子不少,但与皇后感情却十分深厚,夏麒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受到影响。
“父皇这份外封制的旨意,应该是为了避免我们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位而相斗,或者说父皇将我们之间的争斗用另一个方式确定了下来,看看谁更有本事,而不是皇子间明争暗斗,相互拆台。”夏麒只是说出一点,他从这份旨意里还看到了许多,比如大夏皇国将会明确八十一府,而不会继续在对外大规模扩张,估计在拿下中原之后,很快皇国将转入防御,并进行内部消化,也就是说大夏的国策要变了,从武重文轻向着,文武并重倾斜。
父皇已经开始改变国策,从扩张变成守成,可以想见的是其后的十年,甚至二十年里,大夏都会以和平发展为主,战争将不会成为主题,可以说这是要做过渡了,而这也是在为他打最后的基础,不过国策趋向守成的同时,父皇却以另外一种方法对外扩张,就是外封制,以皇子征战周边,建立相对独立却又依附大夏的子国,既可以解决内部皇子相争,又能间接的扩张大夏的疆域,而对于他来说,大夏目前的疆域已经够大了,想要守住这八十一府,并代代传承下去已经是一件难事,而外围更广阔的土地,交给他的兄弟们去占领,这样大夏在间接强大的同时,也不在需要担忧边疆,父皇这一手可谓是高瞻远瞩。
“难道父皇又改变主意了,不打算让你继承皇位了?”李霜月在大唐几乎属于无忧女,根本就是被宠爱长大的,根本就没有领教过宫廷斗争,而到了大夏,夏麒又是一个亲切的人,连个侧妃都没纳,李霜月可以说依旧是无忧无虑,加上她年岁小,对于这些东西只是听过,哪里领教过,所以说起话难免有点傻傻的。
夏麒看着眨巴着大眼睛的李霜月,呵呵一笑,道:“不准胡乱说,父皇将我的兄弟们打发了出去,本身就已经说明了父皇的态度,燕,海俩都是辅都,如今燕都军管,而父皇将我放在海都,并委任九部官员,让我协助处理如今辽东三府,两藩的军政,父皇的态度在明显不过了。”
“不过父皇发来这旨意给我看,怕也是在鞭策我,让我要努力了,别被其他的兄弟给超过去。”夏麒呵呵笑着,让李霜月趴在自己身侧:“我近期可能要出海一趟了,父皇交给我的任务也有一年之久,也是火候了,这一走怕是要去不少日子!”
李霜月被夏麒搂在怀中,身子早就软了,胸前饱满被抓,让她更是心里小鹿乱碰,脸上火辣辣的,但听到夏麒说要离开一阵,立刻扬起头,望向夏麒道:“夫君去哪,臣妾就去哪。”
夏麒刮了下李霜月的秀鼻,轻声道:“夫君我这次出去可是要打仗,所以你要老老实实的在家里呆着,等着我凯旋回来,听到没有,不用担心,有我大夏强大的舰队,一切都不会有问题的。”
“真的么?”
夏麒看着乖巧可爱的李霜月,终于忍不住的将其抱起,丢在一旁的床上,海浪翻滚,风,阵阵吹拂,那一声声的娇吟伴随着海浪之声好似一曲优美的旋律,此起彼伏。
大夏圣元八年,十月下旬,西北风起,海都,大夏皇太子麒率领海军舰队,大小战船五百余艘,离开了海都,远征朝鲜半岛南方重要的大型海岛,为大夏与倭人贸易打通最后一个关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