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原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二十章 小径,丑女如菊,乡村原野,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青木见他来了,也很高兴,这栽秧人少了实在是闷得很,便笑道:“你来了正好。我跟娘明明都栽了好几趟了,可是瞧过去,还有这么大一片田空荡荡的,瞧了真是让人丧气。”
张槐笑道:“那还不是因为人少。要是十几个人一齐下田,一人一趟,这田就去了一大半了。所以哩,栽秧还是插伙栽比较好,不然心里觉得没盼头哩。”
杨氏在前面笑道:“刘家每年总有好多人,他家能换工的人多,等自个栽秧的时候,一来就是十几个人。两天就栽完了。”
青木就笑道:“就是不换工,三顺一人栽秧也抵得过两个人。真不晓得他瞧着胖乎乎的,干活咋那么溜刷!”
张槐笑道:“这跟胖有啥关系哩?他是手指灵活。你瞧他栽秧的时候,那手指分秧苗特别快,一挑就是一束,‘刷’地就插进水里,这边手上早又挤出一小簇,都不带打顿的。”
青木摇头苦笑道:“没法跟他比。今年杨子咋也下田了哩?”
张槐道:“他自个想要下田,说是要体会耕种的幸苦。我想着是该让他劳累几天,不然生在农家,居然不识耕种的诀窍和经验,不懂农家生活的艰辛,那念一肚子书有何用?将来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对于这一点,他有自己的看法,他最不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了,在他看来,各行各业都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因此他也是不喜“君子远庖厨”这句话的。
夫子说书中的经济学问均是来自于生活。是先贤从生活中体验出来的心得,若是后人反而脱离生活,单纯地去学那些文字,那学来有啥用哩?
连菊花都说天下大道是相通的,这种田是百业的根本,是第一个要了解的。杨子作为农家出生的娃儿,若是连身边的生活也不能体会,不能据此对最底层百姓的生活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就算是将来取了功名,又如何凭借所学去管理百姓?
青木曾经和槐子讨论过这个话题,他们都受夫子的影响,很是不喜那些空谈高论的读书人,因此说道:“也好。让他吃些苦,想必日后当了官,就不会胡乱管理了。”
张槐点点头道:“我们都是十来岁就下田了,如今他念了书,我跟爹娘不想他太分心,才不让他多干活的。”
青木笑了,转而问起另外的话题道:“槐子,你那木耳长得咋样了?
张槐高兴地拎起一把秧苗。“刷”地往后一甩,把根须上的水甩干,解开草绳,一边继续插秧,一边回道:“不错哩,我照你那样法子,把干木耳的碎末撒到木头上,都长出来了。就是还小的很。这东西从发芽到收,怕是要几个月才能长大哩。”
想了想又道:“我见村口那有棵死槐树,我就扛回来了,也弄了些木耳种撒上去。还砍了好几棵杨树的枝桠,埋在草堆下,等它烂了,也种了试试看。我就想。把这些树都试试,心里也有个底。”
青木点头道:“是得这么干。那你试吧,我忙得很,顾不上干这个哩。”
菊花觉得自己坐那玩,瞧着娘和哥哥干活有些不好意思。正好瞧见田埂上有野葱,便寻思扯些回去煎鸡蛋。
其实菜园里的葱蒜香气都很浓郁,比野生的味道还好――这可是没有浇化肥,纯粹施农家肥长大的。不过,她习惯性的,对那些野生的东西情有独钟,总是喜欢弄些野菜来吃,对野笋野蘑菇更是喜欢的很。
她猫着腰在田埂上找了半天,扯了不少野葱,听了张槐的话,便插嘴道:“梅子家也弄了不少树哩,我见她兴头的很,就把木耳交给她了。长明哥伺候的很精心,天天去瞧,说是一定要把这木耳种出来。有这么些人用心琢磨,肯定能搞清楚这东西的脾性的。我倒是有些惦记山上的蘑菇了,挤一天空闲出来,到山上再捡一茬才好。”
杨氏忙道:“明儿就能去捡。这个时候,哪里有空闲,非得挤出空来。先捡蘑菇,完了再锄草割麦。”
说着话,来回栽了两趟秧,就要收工回去吃晌午饭了。
杨氏和张槐先上了田埂,青木落在后边,觉得脚边一条滑溜溜的东西窜过去,心中一动,手快地一把揪下去,攥住一条大黄鳝提出水面。
张槐一见,呵呵笑道:“你能跟三顺拼一把了,这么的都能逮一条黄鳝,真是长进了不少。”
遂在田埂边扯了几根细长的胡须般的水草,把那黄鳝给穿了腮,提到菊花的跟前。
菊花见好大一条黄鳝,心想还是留着做种吧,于是说道:“就一条,费事烧了,还是放到咱家的鱼塘里去吧。”
青木和张槐听了一齐笑起来――都晓得她放鱼比捞鱼还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