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70章 太原人民喜迎共和军,天下豪商,大罗罗,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共和九年二月初十,天色蒙蒙放亮的时候,喧闹了一个晚上太原府城的北门拱极门忽然大开。把贴近太原城墙侦察的共和军骑兵吓了一跳,还以为宋军要出城决战了,连忙集结队伍,拦了上去。

走近一看,才发现不对,因为出门来的不是大宋兵将,而是一群赶着牛羊,挑着竹箪,捧着瓦壶的老百姓。

这是什么意思?要逃难吗?逃难往西边去啊!北面和东面都是战场,随时要开战的,你们一群老百姓溜达过来干什么?被误杀了算谁的?

一队隶属于第一步兵师的斥候骑兵(名为斥候骑兵,实际上也能干重骑兵的活儿)就在“二代骑士”张高中尉的带领下,一字排开,把这群疑似太原父老的人给堵住了。

“尔等何人?因何出太原北门?意欲何往?”一个大嗓门的周军骑兵也不等人家靠近,就大声嚷嚷着发问。

与此同时,其余的骑兵都在张高的指挥下摆开了冲击队形。身穿半甲的骑士,人人马矟在手,杀气腾腾,一看就是不得了的精锐啊!把一群太原老百姓吓了个够呛。

不过这群老百姓也没逃跑,而是推出一个白胡子老头,总有七八十岁,看着像有钱人。老头不是步行的,而是骑着匹驴,身边俩仆人扶着,还穿着一身做工考究,用上等的天津布缝制的儒服,头上还戴着一顶东坡巾。

这老头在两个仆人搀扶下,骑着驴,摇摇晃晃的向大周国的骑兵而去,看着也不像是要交战。

“各位太尉,”也没靠那帮凶神恶煞般的周国骑兵太近,就在驴背上抱拳拱手道,“老夫是太原府阳曲县教谕王守礼,这厢有礼了。”

一县教谕是个不值钱的芝麻官,一般授予特奏名进士。也就是那种考了许多次礼部试都落榜的举人。这老头显然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不过他不是措大,因为他家祖辈出过两个进士,在太原城又是一等一的名门。翻翻族谱可是出自太原王氏!

大大的地主啊!

“王教谕,”张高张中尉也拱拱手,“您老人家要到哪里去啊?这里是战场,马上就要打仗了,您老人家要逃难往西走吧。”

看着张高彬彬有礼的模样,王老教谕一张绷着的老脸儿也松下来了,又笑着道:“这位太尉,不必打仗了,老夫就是受太原府阖城士绅所托,出城迎接王师的。”

迎接王师?不会是说我们共和军吧?张高愣了愣,又瞧了眼那群跟着王老教谕出城的老百姓,都拿着竹箪和瓦壶。这大概就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意思?

“你们太原城要投降?”张高不确定地问。

“不是投降,”王老教谕摇摇头,笑着道,“我们是来欢迎王师进城的!和大周天兵交战的是弱宋的贼兵,不是我们太原阖城士绅百姓。昨晚上弱宋的贼兵就跑了,还洗了遍城,现在已经逃之夭夭了……所以太原阖城的士绅商量了一下,就推老夫出城迎接王师了。”

什么?这就跑了?也太快了吧?连追击的机会都不给咱!

包括张高在内,所有的周国骑兵都是好一阵失望。

因为现在的太原是“双城计”了,汾河西岸还有一座西城,东西二城用浮桥连接。而太原附近的汾河上面又没有第二座浮桥可用,也不可能涉渡,渡船、渔船也被宋军清理干净。所以当太原东城内的宋军通过浮桥撤走的时候,城外的周军是无法追击的。

他们甚至没有办法发现宋军撤退。因为太原东城的西门和浮桥之间有夯土墙壁构成的甬道,而浮桥上也有木板遮拦,所以无法用目视观察到宋军撤离。

而且宋军撤离的时间是晚上,能见度也不够啊。

……

“什么?跑了?”

“太原可是坚城啊,他们怎么就不守一守?”

见到王老教谕还有一群太原父老的李孝忠、武义勇二位也有点吃惊。

他们其实都在为攻打太原城的事情头疼呢!

太原距离河东军团出发的易州有750里,中间又有大段路况不良的山路。所以攻城的重炮运输落后于计划,装备了12斤和18斤大跑的两个攻城炮兵营,现在刚进瓶形关,没有一个月根本到不了太原城。

实际上,不仅12斤和18斤大炮没有运到,连共和军步兵师标配的6斤野战炮也没拉到太原前线呢。只有属于第三骑兵师的4斤骑兵炮刚刚抵达。

而太原的城墙又高又厚,靠已经运上来的4斤骑兵炮恐怕很难轰塌城墙。

而且太原不仅有东城,还有一个位于汾河对岸的西城呢!

如果光靠4斤炮、6斤炮和简单的攻城器械,只怕个把月都打不下来。

所以李孝忠和武义勇都认为暂时打不下太原,都准备要绕城而过了,结果人家牛啊羊啊欢迎共和军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高危职业

风三十五

无良皇帝

傲无常

北宋小厨师

南希北庆

玫瑰在心间

九和十二

大魏宫廷

贱宗首席弟子

农女有毒:邪王宠妻无下限

良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