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六十二章 有本事你咬我?,山沟皇帝,雨天下雨,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齐文欢脑袋里冒出这个年头后,却是看了眼总兵府那边,炮声隆隆、浓烟滚滚,看样子也不像是作假啊!

而且更关键的是,对面的那些明军,似乎也是出现了一丝骚乱。

这事,难不成是真的?

带着怀疑,齐文欢接见了这个明军千户,此人自然就是秦志福的心腹手下,当即就是给齐文欢一纸亲笔书信,然后言语中还是不断说着我们大人愿意反正,现在已经是开始率领部将夺取港口了,还望大唐天兵能够策援一二。

尼玛,今天真走狗屎运了,还能遇上这种好事来,自己都还没有开始打了,敌人自己就开始内讧了,而且还是真刀真枪的干了起来。

心情大好的齐文欢让手下善待这个心向大唐,已经是一口一个我大唐,一口一个伪明贼军的千户,然后率领大军准备发起进攻。

甭管真假,这仗还是要打的,更何况他也听那千户说,决定反正的总兵秦志福,麾下兵力不过千余人,而岛屿上的其他一万多人和不归他管。

这是一个被架空的倒霉蛋,也是怪不得想要反正投靠他们大唐了。

如果这个秦志福是真的想要反正的话,恐怕凭借他那一千多人难以控制港口区,毕竟那边还有几千明军水师以及卫所兵呢。

所以齐文欢打算先把眼前的这七八千人击溃了再说,然后再去港口和总兵府,到时候,秦志福是真反正还是假反正,一目了然!

齐文欢陆军准将开始指挥着部队发起进攻了!

进攻的战术也是干脆而简单,直接列阵朝着前方的明军阵列推过去,同时火炮也是上前开火。

大唐王师在正面决战的时候,战术一向来都是简单而干脆的,可不会和什么小说演义里的那样搞乱七八糟的战术,什么奇袭啊,声东击西啊之类的东西。

大唐王师靠的可不是这些,而是堂堂正正的实力碾压。

老子就是比你火炮多,就是比你火枪多,就是比你盔甲多,有本事你咬我?

也正是因为大唐陆军经常这样以势压人,搞的对面的明军是相当的郁闷,甚至到了现在的惧怕,人家堂堂正正和你打,你都打不过,还有什么好说的。

如果是伪唐贼军玩偷袭,那还能说他们运气好,但是双方摆开了架势再打他们都赢,而且是十次有九次都赢,那么就绝对不是运气问题,而是实力问题了。

当然了,大唐王师之所以喜欢正面打仗,那也是和大唐陆军里的军官素质的战术水平比较中庸有关系。

偌大一个大唐陆军里,其实没几个个人能力特别出色的将领,勉勉强强说起来,其实也就只有李春景这么一个人,即便是郝柏年,他打仗也是不玩什么奇袭之类的,依旧是以势压人。

而中低级军官就更是如此了,因为这些中低级军官清一色都是武学堂,御学堂出身的,他们接受的军事教育都是一摸一样的,而且接受军事教育的时间还都比较短暂,唯一一批接受了正规军事教育的御学堂第一期学生,现在只毕业了那么几个而已,如今都是被陆军的高层当成了宝贝,都在枢密院作战部里担任作战参谋呢。

因为接受的军事教育很统一,说实话这么短的时间也很难涌现出来什么名将之类的,毕竟名将也是需要时间来熏陶的,所以大唐陆军打仗,尤其是中低级军官指挥作战,基本都是照本宣科,当年他们学的教材里怎么打,他们也就怎么指挥打仗。

让他们临时变通,可以是可以,但是会打成什么样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为了避免无所谓的风险,所以大唐陆军打仗,也都是比较刻板的,野外对决的时候,永远都是炮兵先开火,中近距离永远都是打排枪,而近距离也都是清一色的齐射加投掷手榴弹后刺刀冲锋。

从战术来看,其实看大唐陆军打仗是非常枯燥而无味的。

然而就是这么刻板的战术,这几年却是打的明军溃不成军,搞的明军都是开始学习大唐陆军的战术。

齐文欢的部队发起了进攻之后,对面的明军一开始还抵抗的有模有样,在炮击中还能勉强保持阵型,等到了百米内,七八十米的时候还能用弓箭、碗口炮之类的反击,但是当齐文欢的部队冲到三十米一轮齐射过去后,还没有来得及投掷手榴弹呢,对面的明军就是崩溃了。

看着对面的明军崩溃了,齐文欢也没有露出什么高兴的神色,以四千兵力,而且这四千兵力里火枪兵的比例都是占据了近半数之多,对面的明军如果是督标或者破贼军的话,依靠两倍兵力优势还能勉强打一打,但是对方的却是卫所兵啊,这要是能够挡得住自己的进攻才见鬼了!

击败了这股明军后,齐文欢的部队没有停留,很快就是杀到了港口区,然后就是看见了已经混成一团,彼此都是在相互厮杀的明军。

看这架势,这南澳岛总兵秦志福还真是要反正啊!

看到这一幕,齐文欢一边指挥部队杀进去,以彻底攻占港口区以及总兵府,一边也是心理嘀咕着,这个秦志福反正了,而且还是个总兵,也不知道肇庆那边会怎么处理这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唐万户侯

高月

重生从中锋打起

我就剩两张牌了

战国霸业之燕昭王

长安客

大明妖孽

冰临神下

农门悍女掌家小厨娘

昕玥格

大变傻子

南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