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绝北道
社会和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零六章 绝北道,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社会和谐,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关羽说到这里,黄忠更是羞愧。</p>
关羽却不再多说什么。周瑜骄傲,关羽又何尝不比他更骄傲?</p>
周瑜跑就跑了,在关羽眼里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p>
更何况,如今的周瑜还是像丧家之犬一样,败军之将。</p>
这样的周瑜更不会被关羽放在眼里了。</p>
虽然在董良和诸葛亮长期以来潜移默化旁敲侧击的让关羽不要小觑天下英雄。</p>
但是人无完人,关羽也是如此,骨子里的骄傲实在是去不掉。</p>
“天意如此,天不让周瑜死于此处,待我下一战亲自擒之。”</p>
关羽为这个结果下了最后的论调,并没有对黄忠做出什么处罚。</p>
而黄忠将此战中隐身的程普捉拿到,是个意外之喜。</p>
程普在江东威望极高,捉拿程普不比捉拿周瑜的意义小。</p>
程普这样德高望重的一个人被拿到了,对于江东人的士气是一个巨大的打击。</p>
无形的压力会笼罩在吴郡孙权的头上,这对董良的下一步操作会有很大的好处。</p>
关羽不再去讨论关于周瑜逃跑的事情。</p>
只是让黄忠将伤兵们留下治疗。</p>
另外替换上一些好兵,命令他去将庐江郡各地的城池拿下。</p>
关平、刘磐他们已经出发了。</p>
再多上一个黄忠,很快就能将庐江郡彻底的掌握在手中。</p>
关羽十分的自信。</p>
将庐江各地的城池拿下之后,就彻底打通了庐江郡到合肥的通道。</p>
就可以对远征的邓芝和甘宁做出一些支援。</p>
于是关羽将众多将军分下去之后,立刻派人下去征调民夫。</p>
他认为,等自己民夫征调之后,庐江郡各地一定已经全部拿下。</p>
刚好可以分毫不差地将人从刚打通的道路送到合肥。</p>
合肥城也一定已经被甘宁拿下。</p>
打下合肥,自然要赶紧修筑防御工事,面对一座空城,自己征调的民夫,刚好是及时雨。</p>
……</p>
新野县的南边,一场新的战斗正在打响。</p>
这一次,为了防备赵云等人在运粮途中的骚扰。李典亲自带队,希望能够遏制住敌军。</p>
运往西陵县的粮草被烧了一波。</p>
李典在后面也感觉到头大。</p>
固然是李典在官渡之战时表现了非凡的才能,运输粮草没有发生失误。</p>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p>
这新野县,或者说整个南阳郡,在半年前刚被曹操烧杀一遍。</p>
而曹操经过官渡之战,也不过刚过了半年。</p>
哪里就能收割许多粮草存储呢?</p>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p>
虽然说官渡之战之后,曹操就在积极的屯粮,并且大肆的进行屯田。</p>
屯田也需要时间呀,如今才过了半年。</p>
而单已南阳郡供应两万兵马的粮草,还是非常辛苦的。</p>
每被烧掉一批,都是在南阳身上割肉。</p>
随县已经开始向新野告急。</p>
李典没奈何,只能又搜刮一批粮草,准备运往前线。</p>
好在于禁那边虽然缺了,但是夏侯惇却不怎么缺。</p>
夏侯惇跑到了襄阳南边,烧杀抢掠。虽然打不下各处城池,但是乡野之间的粮食,也够他搜刮用的。</p>
所以夏侯惇一时半会还撑得住。</p>
但是,随县已经撑不住了。</p>
随县需要给于禁运粮,而随县自己也有守军。</p>
库房里的粮食已经运完了,已经开始从百姓手里抢粮食了。</p>
所以,接下来的粮食不能有任何的闪失。</p>
李典自己带了两千兵马,四五千的民夫。</p>
浩浩荡荡的往随县走,前去运粮。</p>
以李典的才能运送粮草是难不倒他的。</p>
但是这一次却不一样啊,因为他的对手是常山赵子龙。</p>
绵延的粮车走在大路上。</p>
扭扭曲曲的,像一条大蟒蛇。</p>
在曹操阵营中崭露头角的李典亲自率队慎重的押运粮草。</p>
他往南边放出了许多探哨。</p>
防备着一切的伏击。</p>
但是它只防备了南边却没有看北边。</p>
他就是从北边新野过来的,怎么会担心后面有敌人呢?</p>
远远的跟着他们后面的赵子龙难以被发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赵子龙的人手太少。</p>
三百余骑骑兵。</p>
虽然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但是在李典庞大的车队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渺小。</p>
赵子龙的士兵也很不理解,为什么要从北边追踪李典向南走。</p>
战斗的双方情报都是靠猜的。</p>
虽然各自都心知肚明自己的实力能够做到知己,但是很难完全的做到知彼。</p>
两方又不会互通有无。李典也不会将新野困难的情况告知赵云。</p>
赵云虽然可以猜测到南阳郡供养着两万大军是比较困难,但是却猜不到究竟困难到什么程度。</p>
“此次劫粮,从北向南攻。”</p>
“截断他们的退路,从后方偷袭。”</p>
赵云在马上,藏于树林里。</p>
用手指着前面的队伍,给身边的士兵做着解释和安排。</p>
“但杀破了敌军。务必驱使其往南跑。不可让其返回新野。”</p>
“将军,让他们往南跑,岂不是给曹兵增加力量?”</p>
身边的士兵对赵云的做法提出了疑问。</p>
也就是在赵云这里,他们敢和赵云这样问一下。</p>
赵云有意栽培他们,本人也比较温和。</p>
“敌军没有粮草,南边的人越多,负担越重。再者,将溃败的敌军赶到南方,让他们把吃了败仗的消息,后路被断绝的消息以及粮草被烧的消息一起传过去。”</p>
“夏侯惇他们的士气必然会受到影响,军心大乱。这叫攻心。”</p>
赵云解释完这一条之后,又解释第二条。</p>
“不让他们返回新野,是不让新野得到他们的情报。”</p>
“免得敌军收到消息,立刻又引兵来援。其援兵多少且不论,南边的曹兵得到了北边有援军的消息,想让他们士气崩溃就很难了。”</p>
“再者说,我们不知道南阳郡的虚实。曹操那里到底还有多少余力,也不清楚。所以尽量不让他们把坏消息带回去。”</p>
“如此一来,没有确凿的消息,北边的人支援就慢。调动士卒,也不卖力。”</p>
“既可以给我们创造机会。也可以使南边的敌人置于孤立无援的状态。”</p>
赵云对左右解释一遍,众人才明白赵云的高瞻远瞩。</p>
有赵云这样言传身教,经过这场战役,日后这些人到了下面做中层军官,一定都可以独当一面。</p>
“进攻!”</p>
赵云只淡淡的吩咐了一句。众人勒马,小碎步前进,准备发起冲锋。</p>
比起在举水之上,赵云率几十骑冲击于禁军阵,这三百余骑冲击李典的运粮队,实在是十分轻松。</p>
一来是因为李典的运粮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多的是民夫,而不是士兵。</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