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欣欣向荣的京口城
社会和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五章 欣欣向荣的京口城,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社会和谐,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两人说说笑笑,看着京口城的变化,路途便走了一多半。</p>
本来不用这样浪费时间,耗费体力,无论是骑自行车还是骑马都可以很快的到达码头,只是关平还没来得及好好的看看在刘备治理下的京口城的样子,所以就请董良带着他慢慢的穿城而过。</p>
如今一边看,一边在董良的介绍之下,果然,嘴角越咧越大,黝黑的脸上露出一排白牙。</p>
幸福的笑容始终挂在关平的脸上。</p>
不能说关平有多么的崇高,但毕竟关平和关羽都是从底层爬出来的,他们能够做到感同身受,能够明白眼前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p>
而这样的幸福之中,还有自己添的一把火,自然也感到与有荣焉。</p>
即便是对于普通的上位者来说,见到治下的百姓能生活的幸福,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p>
走了这一大半路途,百姓们家中的炊烟逐渐的散去。</p>
因为关平和董良起的早一些,所以现在百姓们应该才刚刚吃完了饭。</p>
一些勤快的妇人已经收拾完毕,打开了大门,准备出门上工去了。</p>
成年男子们路上却不见很多,这些人往往选择住在工地。</p>
在工地有住的宿舍,虽然也只是普通的草棚,但是在官府的统一管理之下,卫生条件还算可以。</p>
主要是住在工地,来回不用浪费时间,一天可以在工地吃三顿饭。</p>
这既让这些汉子们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也为家里省一口粮食。</p>
而女子们的工作多是织布绣花或者一些杂活一类的,工作地点一般都在城中,而且还需要照顾家里的孩子,所以要在家里生火做饭、主持家务也不容易。</p>
但这样的生活,虽然忙碌,总是有盼头幸福的。</p>
随着三三两两的妇人离开家门,一群半大的孩子也个个背着书包从屋里冲了出来。</p>
从那大街上见到自己的同学,互相的呼朋唤友,一起来来往往在街道上乱跑。</p>
咯咯大笑着欢天喜地的去上学,时而碰见自己家中的亲戚长辈,又被她们笑骂几声。</p>
骂着这些皮猴子,不要在路上疯玩,赶紧到学堂去,耽误了上学就要请他吃一顿竹鞭炒肉。</p>
安静的京口城终于不再安静,被笑容充斥了。</p>
关平和董良也失去了清晨的静谧,漫步走在这京口城的宽阔街道上,也失去了一开始的悠然,不由自主的心情和动作都变得热烈了起来。</p>
但这种感觉并不坏,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发自内心的畅快也感染着他们。</p>
对于眼前这样的场景,关平就不感到陌生,不需要董良再去做解释了。</p>
关平知道在汝南,在豫章实行的政策,一定也在这里进行推行了。</p>
这些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的在学堂里接受一些基础教育,这是不需要学费的,中午学堂里还管一顿饭。</p>
等基础教育完毕后便开始分流,愿意对于政务等学问进行钻研的则开始钻研准备科考。</p>
对于科考不感兴趣或有个人特长的,在进行专门的培养,一些生活技能以及用得上的技术。也不过是两三年的功夫,便可以成为一名成熟的技术工人,走上工作岗位。</p>
而如今正在推行的政策便是工匠分级政策,董良要求由官府牵头,邀请各个行业的熟练工匠一起商议出一套完整的技术手册。</p>
并且将相关的考核标准明白的设立出来。</p>
将工匠划分为九级,后三级同等级的工匠和官员俸禄们的对比,工匠的俸禄是官员的一点五倍。</p>
中间三级是官员送出门的两倍,上三级则由官府和高级工匠评定,最低三倍,上不封顶。</p>
董良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能够推动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吸引更多的人去发展生产力,提高技术。</p>
免得培养出来,所有的孩子都变成官迷,都削尖脑门儿往官场里冲。</p>
将来到底能实行成什么样子,却不知道。但归根到底政策都是好的,具体的行政还要看人。</p>
如今有刘备、诸葛亮等人在,自然不用担心吏治腐败,而这种政策的延续,到了以后还是要交给后人来处理。</p>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好的。</p>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需要有人开个头,然后一代一代的去努力。</p>
董良和关平两人到了码头,刘备等人也已经到了。如今码头上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p>
贺齐和陈武,廖化、施云等人都带着精兵通过京口向东到大海上沿海路南下前往直线距离约一千两百里外的永宁,和两千里外的东冶。</p>
他们首先去打打头阵,站稳脚跟,开辟出来一片范围。然后开始不断的往那边接引后续民夫。同时将那边山野之间的蛮人纳入管理之中。</p>
整个会稽郡略微有后市两省之地的大小,可如今,恐怕连五分之一的土地都没有得到利用。</p>
会稽郡的南部虽然没有得到东汉朝廷太好的控制,那里的人口并没有什么人统计,但其实也是有着不少的人口的。</p>
当初施云偷家鲁肃的时候,一起投靠来的洪家兄弟等就是当地的势力。</p>
如今贺齐,陈武,廖化等就是要南下。开发南方的土地。</p>
施云因为在原来的会计立下了大功,如今已经得到了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却仍然主动的参与了这样筚路蓝缕的开荒。</p>
他想的很明白,今世的富贵和地位已经得到了,再追求就要追求万世留名了。</p>
会稽郡南边山野中的势力头领已经投到了施云的手下,有施云在,对于南方的开发会有非常多的便利。</p>
陈武贺齐,也是在南方大开杀戒过的,会稽郡人人胆寒。</p>
与此同时施云还追求的是东冶县正东的那一座大岛。</p>
董良告诉他,如果他能成为登岛第一人的话,那么万世留名便是板上钉钉了。</p>
www.yqxsg.cc。m.yqxsg.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