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2章:人的成功和失败,席卷天下,荣誉与忠诚,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qg34
出身于一地,但凡是有能力也有机会的人,便是再冷酷的人都会想着为家乡干点什么好事。此便是家乡情怀。
谢艾不是一个冷酷的人,他在这个历史版本没有了西凉的成名之战,自然也就没有“儒将白衣击麻胡”的传说。
事实上,谢艾在历史上也不出名,就如同五胡乱华时期多次抗击胡虏的那些人一样,没有得到当代人应有的尊重。
要是历史没有被改变,谢艾是以儒生的出身成为张氏凉国的一名统兵将领,小的战事不算,于三次大型战役中击败石碣赵国的军队,却是死在了张氏凉国的内乱,留下的《谢艾集》。此书直到唐朝初年仍然存世,魏徵编撰《隋书经籍志》时,著录了这本书。
在被刘彦改变的这个历史版本,谢艾的成名之战是在草原追亡逐北战役,追击少量奔逃的羯族人,转战千里入侵拓跋代国,又与柔然在草原会战一场而得胜。
至少是在当前年代,诸夏还是重视对外的军功,人们对于敢于深入草军人还是存在佩服的情绪,尤其是掌握历史记录权的东晋小朝廷被灭,那些抗击胡人的人物与烈士并没有被刻意打压或抹除。
东晋小朝廷消除和压制那些抗击胡人的英雄,是因为小朝廷的一种怯懦,他们对自己做的事情没脸向后人交代,只能去无视甚至敌视一些真正干了大事的人。不说小朝廷先后消除和压制,例如祖逖的北伐,又有庾亮的北伐,更有冉闵在邺城起事后邀请晋军北上被拒绝,反而以“正朔”地位宣告各方谁能消灭冉闵就将得到封赏。
胜利者才有资格来书写历史就是定律,有太多真正为民族干了事实的人并没有得到该有的历史地位,只因为那些人在后续的内战中站在了失败的一方,他们所做的事情不管多好基本是被否定,除非是与新朝不搭边,要不然都不会得到应得的历史评价。
很明显的例子也发生在了当代,刘彦统治下的汉国也在消除西凉张氏的影响,比如无视张氏其实是庇护了相当数量的汉人,也一直在抗击胡虏,一切都是为了统治的正义性这个出发点。
没办法的事情,一旦宣扬张氏的正确和伟大,消灭了张氏的刘彦可不就成了反派?再来是西北之地的人会更加怀念张氏,对汉国统治西北造成障碍。那只能是刻意的无视,不抹黑就算是有点良心了。
张氏在统治西北的时候,不能说是干得多好,至少保证了绝大多数人有个安身立命的环境。不过张氏凉国与东晋小朝廷都有着相同的毛病,统治范围内世家的权力无限大,社会资源大部分是被掌握在少数的世家和豪族手中,反而是作为普通人的绝大多数人,再努力也无法使自己过得稍微好一些。
哪怕是那样,可仅仅是得到庇护,不让自己像中原地区的同族被胡虏肆意凌虐,西北的人对张氏就有感恩情绪。所以说是有了对比才更能使人看清楚现实,但西北人对张氏有感恩,实际上是对汉国统治西北不利的。
谢艾有在张氏凉国当过官,但并不能说是被挖掘出来,之所以能够当官,是世家政治的一种延续福利。他后面是经过汉国与张氏凉国的交涉才转为刘彦的臣工,身份的转变上不存在背叛行为,道德上也就没有亏失的地方。
只要是人都会有现实或市侩的一面,只是表现得明不明显罢了,现如今西北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就谢艾一人。
之前张氏凉国没灭的时候,谢艾在张氏凉国官方的定义虽然不是叛臣,可真没有多少正面的肯定,甚至是会被恶意的抹黑。
等待张氏凉国被灭,哪怕就是西北人再不愿意也要抬高谢艾,是在表明西北至少还有能上得了台面的人,也希望谢艾能多多照顾一下西北。
乡土情怀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是出身于那个地方,就是家乡的人再怎么恶意对待过过某人,等某人发达了有能力时却不照顾家乡,该人的风评就绝对好不到哪去。
很明显的事情,人们才不管家乡是怎么对待过某人,只会感慨连家乡的人有机会都不照顾,哪能奢望跟着某人有什么好处。
谢艾现身西北,消息一经传出,不但是谢氏原先的友人动身赶往日勒,便是一些觉得自己有些面子的人也是启程。
那些人找谢艾也许并没有太特别的目的,可能只是纯粹处于礼貌和尊敬拜会一下,但更多实际上是出于一种自古就有的乡党情绪,想在谢艾这里找到一条通畅大道,参与到汉国的统治阶层中去。
谢艾是敦煌郡人士,从敦煌到张掖足有千里之遥,等待他们到日勒县的时候,实际上谢艾已经不在该地。
“新亭侯断无刻意躲避我等的意思。”谢平也是敦煌谢氏,只不过是不在谢艾五服之内的旁支,要不然就该是早早搬迁到刘彦治下。他就算是旁支,于一些人眼中也是很有地位,矜持地说:“诸君且稍候,平往县衙一问。”
敦煌在大一统时代是边陲,就是在张氏凉国时期也是地地道道的边陲,甚至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前线。
一般情况下,处于边陲的人真不会老实到哪去,真正老实的人在边陲基本活不下去。可他们的那种不老实绝对不是贬义,是相对于身处绝对完全区域的人民风显得更加彪悍,就是再富足或大的家族出身,基本是看不到养尊处优的影子。
谢平是一个皮肤黝黑且看着壮实又魁梧的中年人,他没费什么劲就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谢艾是往玉门而去,也就是他们和谢艾错过了。
现如今是有两个叫玉门的地方。一个全称叫玉门关,是在敦煌郡境内,是真正意义上的边关,与阳关同为边疆军事重镇。另外的一个玉门是在晋昌郡靠近酒泉郡的方向,非常靠近后世的嘉峪关。
西北之地就算不是灾年,相当多的区域也是一片荒凉,绝大多数地区不是草原就是戈壁,尤其是以伊吾以北最为荒芜,姑臧和张掖郡以北到了现代干脆就形成一片沙漠。
在很久很久以前,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兴郡其实是胡人的地盘,一个叫休屠的部落盘踞在这一片土地上,他们主要的栖息地是在祁连山周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