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都流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5章 占潼关,山地合成营到北宋,渝都流民,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函谷关现在是一座兵城,东西关门被控制后,城内的金虏便成了瓮中之鳖,装甲战车连迅速把兵营的大门给堵住了,金虏组织了一波集团冲锋,被车载机枪和突击步枪达成了碎肉后,就再也不敢冒头了。
两个骑兵营赶到城内立即下马,机枪控制制高点,手持步枪对所有房屋逐屋搜索,遇到反抗就立即击毙,到上午九点肃清了城内金虏,俘虏金虏八千多,缴获战马一万一千多匹,民夫五千多。
下午一点,特战队四个组和三个侦查小队连队部乘坐五艘飞艇向潼关飞去。
所谓潼关,历史上潼关有三座,分别是汉潼关、隋潼关、唐潼关。
沿崤函古道西去,有一段险峻奇绝的官道叫黄巷坂,北依黄河南靠黄土高原,长约三十公里。
过了黄巷坂地势抬高便进入了五里暗门,这里是进入汉潼关和隋潼关的必经之路,长五里路宽仅两三米,两侧是壁立千仞的绝壁,过了五里暗门再上两里长的坡道才到汉潼关,汉潼关地势险要比函谷关还要险峻。
若不走汉潼关可以不上坡道,直接南下十五里,右侧有一段被雨水冲刷处的坡道,可以直接爬上黄土高原,为了控制这段道路,隋朝时在此建了一座关城,就是隋潼关。
如今这两座潼关均已废弃,因为雨水冲刷,黄河下切导致河床裸露,崤函古道经过黄巷坂后可以沿着黄河河床进入关中平原,唐朝武则天时代在禁沟与黄河交汇处的东岸建筑了唐潼关。
唐潼关黄河渡口对岸就是风陵渡渡口,从此唐潼关就成了三秦锁钥,是进出关中平原的必经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雄关虎踞易守难攻,此时城里已无大宋居民,不是被杀了就是已逃离。
在无人机导航下,飞艇飞跃黄河,沿着黄河上空飞行,下午一点四十分,飞艇飞越太行山,避开黄河南岸的视线,沿着太行山北麓继续西飞,从黄河东岸的蒲州在次飞越黄河,出现潼关以西官道五公里处的拗口。
拗口是关中平原东部边缘,自西向东有十来度的坡度,飞艇徐徐下降在拗口上面宽阔的斜坡上,塬上白雪皑皑,北宋冬天的野外真冷啊!
特战队员和侦察队员全副武装携带备用弹药,陆续走下飞艇吊舱,一百五十多人迅速展开,选择合适地形构筑防御工事。
张敬指示在官道两侧构筑两道防御工事,按训练大纲标准构筑,一小时后检查,不合格的重新构筑。
侦察队一小队为单位,侦察队队长李宪拿出望远镜,观测了一会,开始分配任务,
蔡大力小队的位置在官道左侧,距官道一百米的斜坡;
余大兴小队的位置在管道右侧,而且就在蔡大力小队斜对面,由于官道低于两侧斜坡十几米,所以不必担心侧射火力射界。
陈世杰小队一分为二配置协助两个小队挖掘伏击阵地。
队员纷纷拿出工兵铲开始构筑伏击阵地,一个小时后张敬亲自检查工事,检查结果全部合格,伏击战壕前直后斜,战壕线呈曲折状态,深度宽度都达标了。
但是张敬还是把李宪和所有的小队长班长召集到一起,指着战壕说道:
“这两道工事就工程来说虽然全部合格了,但是还是有很大的问题,一是这两道战壕都是单一战壕,缺乏防御纵深,二是机枪阵地过于前置,容易遭到敌人集火攻击。”
“正确的构筑方式是在每条战壕前30-40米,再增加一条战壕,并挖出交通壕链接后面战壕,如敌攻破前一条战壕,可以立即后撤到第二条战壕,若敌进入第一条战壕,我可在第二条战壕用手榴弹轰炸敌人。”
“第一条战壕据官道约六七十米,发起攻击后可以近距离形成密集火力,大大提高火力杀伤效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