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炒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觉醒时代之。鲁迅,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鱼炒饭,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说,所以,六道轮回的“六道”不需要转世去理解,可以从现世去类比。在同一时间的上海,有人挣扎在温饱线上,有人富可敌国,你想要的“六道”样本,无比幸福的,无比痛苦的,都能找到n多。

我问,袁世凯复辟称帝时,大家要不要抓紧留辫子?

他说,不需要。辫子是清朝专属,袁世凯是想走君主立宪的道路,自己做皇帝,就是改朝换代了,与清朝没关系,自然不会对辫子有要求。但是,张勋复辟引发过辫子热销,因为张勋是支持别人做皇帝,支持回到清朝。

我说,张勋跟袁世凯脑子一根筋,这么执着于当皇帝?

他说,现在回头看觉得很荒唐,但是,在当时这一切都属于可行性的探索。问题是,世界格局已经变了,不仅上层民众觉醒了,老百姓也在觉醒。全民觉醒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中国绝对不能再出现“皇帝”这俩字眼。所以袁世凯和张勋他们俩都背上了骂名。

我问,张勋复辟时,买个辫子要多少钱?

他说,两个大洋,约八百元人民币。鲁迅回国结婚时,还专门在上海买了个辫子戴上。岳父家听说鲁迅是新世界的人,不喜欢女人裹脚,特意给朱安穿了双大鞋,因为朱安裹了脚。结果新婚那天,鞋子从花轿上掉了下来……

我问,鲁迅不会是因为朱安脚丑而拒绝同房的吧?

他说,这属于八卦,无从考究,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两个人很难有统一的价值观。鲁迅是新时代人,而朱安还活在旧时代。鲁迅后来爱上了比自己小17岁的学生许广平,他唯一的儿子周海婴,便是许广平生的。因为俩人是师生恋,惹来不少争议,郭沫若骂鲁迅是衣冠禽兽,鲁迅则回击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

我问,鲁迅在日本留学,咋突然回国成亲?而且是娶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

他说,因为谣言,被家人催婚。小田岳夫《鲁迅传》里记载:有人说看着他和日本妇人结了婚,而且还领着孩子在神田散步呢,等等无稽的谣言都飞散了,这谣言传到了故乡,故乡像发箭似的来信催促他回国。

我说,我去绍兴时,专门去鲁迅祖居逛了逛,很是震撼。鲁迅说自己家道败落,他肯定是对“家道败落”一词有什么误解。据说鲁迅祖父手上有百多顷湖田,还有一套一百八十多间房屋的宅子;自家孩子专用的私塾有两处,私家花园有三处;还有自家专用的祠堂、家庙,家里仆佣多达八十余人;另外在宁波、杭州、上海都有产业。

他说,他是大户人家出身,这个毋庸置疑。旧社会能供子女读书,且能留洋深造的,有几个不是大户人家?贫民百姓一日三餐都无着落,能长大成人而无中途夭折已是万幸,还读书呢!

我问,当年留日学生纷纷回国参加辛亥革命,鲁迅为什么不回?

他说,这一直是个迷。后来鲁迅写信给李秉说:“我也常常想到自杀,也常想杀人,然而都不实行,我大约不是一个勇士。”另外,他对革命前景不乐观,这一点在《阿q正传》里有所体现:“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钱店掌柜是军械司长。”

我说,怕回国成了戊戌六君子。

他说,也有你说的这个原因。他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话:“先觉的人,历来都是被阴险的小人、昏庸的群众迫压、排挤、倾陷、放逐、杀戮1

我问,辛亥革命比戊戌变法强在哪?

他说,戊戌变法是一小撮人觉醒了。辛亥革命则是一个阶层的人觉醒了,什么阶层?精英群体。

我说,书上说,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那时是行不通的。

他说,算是一种尝试吧。毕竟在我党出线之前,没人知道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救中国,大家都是在试错。这就如同无数科学家一辈子的研究成果只是4个字:此路不通,这个结果对于整个科学界也是一种贡献。

我问,为什么行不通呢?终极原因是什么?

他说,辛亥革命以及之前一些革命失败的终极原因是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走精英路线永远不会成功。

我说,要走群众路线。

他说,群众被动员起来且有了革命意识与没有被启蒙过依然认命顺从不修今生修来世,是天壤之别。最直观的,人力资源有着数量级的差别吧?最关键的一点,人民群众是中国的基本盘,基本盘从内心深处认可了你,天自然就亮了。所以,我党最注重的是什么?群众自发。解放前土改,有人提议让工作组代劳,上层坚决反对,主张一定要发动群众,形成群众自觉,否则即便分了田地,也不算成功的土改。历朝历代那么多口号,巅峰之作就是5个字:为人民服务。

我说,鲁迅其实也是这个观点,试图唤醒民众。鲁迅也看到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全民总动员的弊病,相当于完全把底层当空气,只是依靠少数派,注定走入歧途。

他说,鲁迅的唤醒,门槛还太高,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读不懂他。土改时的唤醒是什么?走街串巷,用最直白的标语去启蒙。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凡是需要经过思考才能理解的政治宣传,本质上都是失败的。

我问,鲁迅算是民国第一文人吧?

他说,放在今天对比,应该是,但是回到民国时期,他坐不上头把交椅,因为每个时代真正热卖的是通俗文学。今天一群传统作家照样干不过一个网络写手。民国时期最富有的文人是张恨水。老舍曾说:“他是国内惟一的妇孺皆知的作家。”他是民国第一高产作家,写过一百多部小说,三千多万字。要说今天比较有名的,就是《啼笑因缘》和被称为民国《红楼梦》的《金粉世家》。

我问,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他呢?

他说,因为他“生不逢时”。当时的中国文坛正处于新一轮的文学倡导运动,推崇新文学,以胡适鲁迅等作家为代表。而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其言情小说被认为是洋产物,是消遣文学,是旧文学,受到主流文学家的抵制、甚至批判,连带的张恨水也不被待见。而且他的作品没有入选教科书。

我说,没有入选教科书,说明写的太水。

他说,通俗文学,核心卖点是故事。当时报纸只要连载他的小说就畅销,报馆门前常会有读者排队。新中国成立后,这类小说在大陆不流行了,哪里继续流行?香港,金庸就是典型代表人物。为此王朔总是愤愤不平,感觉金庸是钻了空子,在大陆通俗文学不发达的年代,大家可看的东西太少,把金庸的武侠小说给催火了。

我说,一提民国剧,我脑中立刻浮现出上海滩,旗袍,军阀,大小姐。

他说,可能在编剧眼里,民国是一块浪漫的背景板吧。实际上呢?民国是中国最短命最苦难的朝代之一。军阀娶了年轻大小姐以后还会娶好几个姨太的,然后吸烟片,局势一变,四处逃窜。实际上,民国时期没有美好喜悦的爱情故事,看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张爱玲的《第一炉香》、钱钟书的《围城》,多是爱情悲剧。

我说,不过,我也觉得民国很浪漫,你看作家们的笔名:舒庆春——老舍,周树人——鲁迅,李尧棠——巴金,张心远——张恨水,林和乐——林语堂,沈雁冰——茅盾,万家宝——曹禺,沈岳焕——沈从文,钱仰先——钱钟书,郁阿凤——郁达夫。

他说,再过几十年,人们觉得莫言、余华、苏童这些名字也很浪漫,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符号和味道。

我问,民国时期,谁最讨厌鲁迅?

他说,讨厌他的人多了,比如郭沫若、苏雪林。若说最有代表性的,肯定是老冤家梁实秋。俩人论战了8年,包含了人性、教育、人格等等方面的问题,后来上升到人身攻击。鲁迅骂梁实秋是资本家的走狗,梁实秋回敬说,“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是哪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份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钱呢。”

我问,梁实秋如何评价鲁迅?

他说,梁实秋是一位学者,他曾说过,他和鲁迅并没有仇恨,只是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已。鲁迅去世后,梁实秋对鲁迅没有说一句坏话,包括跟自己的女儿也只字未提。

我说,算是大儒。

他说,梁实秋的观点是什么?同情是需要的,普遍的同情要不得,平等在理论上不可能,实际上也不应该。自有生命以来,不论动物界,植物界,人类,野兽,同情不解决问题,平等也不存在。过去,现在,将来,不会变。这恐怕也是自然法则了。这话鲁迅不爱听,抓住辫子猛揍。

我说,看来民国时期比较宽容,允许讨论这些敏感话题。

他说,一般诸侯割据连年混战的时期,大量思想家会有著书立说的机会,不是时势造就,而是时势无法束缚。

我问,鲁迅时期的民国,整体是什么状态?

他说,鲁迅一生,经历的整个社会、经济、文化都是朝上走的。鲁迅青年留日,30岁时中国实现共和,随后中国在一战中属战胜国,20年代北伐,之后是黄金十年,鲁迅死于黄金十年的末尾,正好躲开了日本侵华。应该说鲁迅生活在一个乱世中的太平期。

我说,一说鲁迅,我就想起他笔下的几个符号:祥林嫂的拐杖,阿q的辫子,孔乙己的茴香豆,闰土的猹。反正鲁迅笔下,全是国民劣根性。

他说,鲁迅作品的核心宗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意思是你们快醒醒吧。同在民国时期,沈从文的小说是另外一个视角看世界,他认为国民劣根性只是表象,更深层是老百姓不知道一个“人”的权利有哪些,也不敢向社会争取这种权利,更不敢去捍卫。后来胡适总结的更具体了: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我说,我对沈从文还是比较熟悉的,黄永玉的表叔,擅长写妓女,我看过他的一部小说《丈夫》,写女人结婚后,进城卖身,丈夫也支持,甚至成为当地一种风俗。

他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了,《村妓》。应该被禁了吧。沈从文无论写船妓还是吊脚楼上的村妓都很传神,我想他肯定深入生活体验过很多次。毕竟他一出来就在陈渠珍这些地方军阀部队混,嫖娼和抽大烟都是普遍现象。

我说,那个年代的作家的确大胆,放在今天,拘留了。

他说,老舍的早期作品也非常好。例如《四世同堂》里的这段:“他已经三十二岁,还没有结婚,对于女人,他只能想到性欲。他的脸同诗文一样不招女人喜爱,所以他因为接近不了女人而恨女人。看到别人和女性一块走,他马上想到一些最脏最丑的情景,并去写几句他自以为最毒辣而其实是不通的诗和文,发泄他心中的怨气。他的诗文似乎专为骂人的,而自认为最富有正义感。”

我说,前几天,网上曝出了鲁迅的孙子长得格外像鲁迅但是不会写文章的新闻。

他说,鲁迅有过遗嘱: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鲁迅长的也的确很有辨识度。1936年,上海,日本美术家奥田杏花得知鲁迅去世,在征得鲁迅家人同意后,用石膏在鲁迅脸上拓了一个脸模作纪念,现在这个脸模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在继母文里觉醒了

棠眠

我的小宗门

该死的小老头

被恋爱之神胁迫的我该怎么

冬霜月寒

万人迷成为渣女后[快穿]

人生重来

黑曜石之王

不灭龙王

八零小娇妻带空间赚了一个亿

熏鱼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