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归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五),周易哲学解读,周易归来,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章:《周易》思维方式的诗性特征——比喻说理

第十四节:《周易》一书《姤》至《困》文里的比喻说理内容

四十四、《周易》第四十四篇《姤》文,是为君子讲述婚姤子嗣,善莫大焉的道理

(原文)

“姤,女壮,勿用取女。

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踯躅。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包无鱼,起凶。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姤其角吝,无咎。”

(译文)

“四十四、婚配,过分强势的妇女,不适合娶为妻。

纺线系于纺车的金锭上,真不错,利于长久的工作。看见了伤怀的事(触景伤情),羸弱的母猪在护爱哺乳它的幼崽时,驻足不动。厨房里有鱼,平平安安,但不是用来招待客人所备的。屁股上没了皮肤,行动就艰难。虽遭磨难,但无大的祸害。厨房里没了鱼,开始起了风波。匏瓜绕着杞树上生长,成熟美丽的花纹彰显在外,瓜熟蒂落。婚配如雄性,虽会出现问题,但没有咎害。”

(解读)

《姤》文是论述“婚姻家庭观念”,文中特别是已体现了“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的观念。

本篇的题目是“姤,女壮,勿用取女。”“姤”的意思是“相遇”。在本篇里是指“婚遇”、“婚配”。本篇立论是“婚配,妇女强壮,不可取为妻”。这是何逻辑呢?这正是儒者所认为的妇道观念。但这里只是认为“勿用”,即不可以娶,而并没有出现如何的后果。如“咎”,“凶”这些不好的判词。这说明只是自己掌握而已。在《周易》时期,表明对妇女已有了审美与道德观。西周时期对妇女的规范,有了一套妇道的价值观。即设定了礼教规矩。大抵女子“壮”了不合世俗规范。中国的妇德思想,早在西周时期已给妇女戴上各种禁锢的锁链。《周易》内容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尊女卑的意识观念。

“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踯躅。”

此句是本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是通过一家庭妇女的生活,并刻画其内心世界的情感,阐释了儒家“无后为大”的男尊女卑及生育观念。儒家并非孔子创立的,早在《周易》一书,以奠定了儒家思想。本段里的“柅”,即纺线的工具。“金柅”:金属(青铜)制成的锭子,即手工纺花车上的一个纺线积存线的锭子。一定量时,线可以从锭子上卸下来。“系”:挂,悬,栓等意。本段是描写一位纺线妇女,见景伤怀之事。纺线女看到了什么呢?她看到了羸弱的母猪在哺乳呵护幼崽时驻足不动。“羸”:瘦弱。“豕”:猪。“孚”:禽鸟孵卵的精心。这里出现的一个“孚”字,同样是指“爱”。是指母猪对其小猪崽的爱护。即母猪哺乳小猪时的那种天性的母爱。“孚”的本义是母亲般的爱。“蹢”(di):蹄子,又通踯躅,徘徊不进的样子。“躅”:足迹。“羸豕孚踯躅”:是指羸弱的母猪在驻足不动的哺乳护爱着小猪。这是纺线女所看到的情景,而引起的伤怀。纺线女是触景伤情,这里依然是隐喻。这里的“见凶”,是指见到伤心或不幸的事。“凶”:指不幸。纺线女是触景勾起了自己的伤心或不幸的事情。是什么事情使防线女子见景伤怀呢?我们一步一步向下看,就看到了防线女子伤怀的事情。

“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这里的“包”通“庖”,即厨房。本段意思是:“厨房里有鱼,平平安安。但这鱼不是招待客人所备的。”那么厨房放鱼是何意呢?这是一种风俗习惯。上古“鱼”是生殖的象征。厨房里放鱼,通过本文来看,显然是祈求怀孕生子有关。“鱼”是祈福怀孕的象征。这里也是运用隐喻。

“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本段还是运用比喻以寓事理。通过屁股没有了皮肤的保护,而行走就困难来比喻道理。但结果是“厉,无大咎也。”只是遭受点磨难,没有大的过错。这是寓意婚后女子没有怀孕,是要遭受指责,但也算不了什么大过错。

“包无鱼,起凶。”

本段与第二段表示的意思相反,这里的“凶”是当“风波”讲,不是什么凶险之事。这是对比“包有鱼,无咎”来讲的。这里是隐喻因女子没有身孕,家庭为此出现了风波。本篇题目是“姤”,指婚姤。结婚后是要生儿育女,这是认为天经地义的大事,是农耕时代的传统观念。西周已是这种观念了,若婚后不能怀孕生子,势必这个家庭为此要起风波。

“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本段依然是比喻,以“包瓜”与“杞树”来寓意所述事情的道理。“包瓜”指匏瓜,今称葫芦。“含”:心里怀着,含在口里。“章”:显,表白。“含章”:指包瓜彰显着成熟美丽的花纹,这是象征那位曾伤怀的纺线女子有了身孕。“有陨自天”,这是指包瓜成熟忽然从天而降,即包瓜从杞树上落下来。瓜熟蒂落,象征防线女子产下子女。

“姤其角,吝,无咎。”

最后还是用比喻,这里的内容与题目是前后呼应。“角”:公性动物。“吝”:不好的事情,或耻辱。本句意思是“婚配如雄性,虽会出现问题,但没有咎害。”这里只是讲明问题,自己掌握而已,这里并没有下“凶”的结论,只是“吝”,且又“无咎”,看来这是属于道德规范里的自我调整问题。这里所反映的是,女性要合乎妇德,柔顺为美,而“壮”与“角”就不符合妇德及审美观了。

本篇是讲述家庭妇女既要符合妇德,又不要太强盛。而本篇又是论述妇女的生育观,所反映了西周时期,对女性社会,地位,生育观的认识。特别是对女性已形成的道德观念,女性应柔与善,而不可“壮”与“角”。这些认为正是先儒的道德价值观,这正是农耕时代自然经济把男女分工定位到家庭内外,男主外,女主内的认识结果。这在《家人》篇里已有论述,而本篇所反映的主要是生育观。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特别是后封建社会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深入人心。婚后妇女若不能生育,既是莫大的耻辱和卑端,就更加没有社会地位,并受到家庭与社会的歧视。通过本篇反映了一个时代背景,种棉纺线,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看来是个普遍现象。本篇描述的防线女,应是一个家庭的主妇,既拥有纺线的车子,也蓄养着母猪。这种家庭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耕时代里千千万万个相同的家庭,而不是贵族家庭,是一个农业生产的家庭。《周易》的时代至上世纪前半叶,这近乎三千年的时代里,就是这样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处于自然经济的支配中。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大多数农村家庭有纺棉花的纺花车,也有少数的家庭有传统的手工织布机,多数的家庭会养上一头猪。本篇所描写坐在纺车前的女人,通过看见所养的母猪正在驻足不动的哺乳其小猪的情景而触景伤情,表明这位婚后的女子没有怀孕,才有所伤感。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叙事与描写,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农耕时代家庭主妇形象。并通过比喻与象征手法,而对那位主妇的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给读者美的精神享受,犹如美轮美奂的诗与画。用“包瓜”与“杞树”的比喻,以及“含章”与“有陨自天”的象征。表明曾触景伤怀的女子有了身孕并产下儿女,这对于那位纺线的伤感女子是多么的幸事与庆幸。而通过本篇也反映了,《周易》时代已经是成熟的封建地主生产关系,这里的女子应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耕种家庭成员。

总之,通过《姤》文来看,《姤》篇内容全用的是比喻象征手法。

“系于金柅”,这是借用生活里的纺线车纺线与緾线的锭子来隐喻妇道规范。

“见凶,羸豖孚踯蹢”,这句话虽然一样的是象征与暗示,暗示着篇中女主人公内心世界复杂的情怀。这表明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动察与描述。不过是借着象征的手法,而不是直接的心理描述。女主人见景伤情,暗示着女主人的心事。

“包有鱼,无咎,不利宾”,厨房里放上鱼,本身就是象征。鱼象征生殖。厨房里有鱼,象征女人有孕。

“臀无肤,其行次且”(屁股上没了皮肤,行动就艰难),这是比喻,即隐喻着出现了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婚姤的女人没有怀孕。

“包无鱼,起凶”,厨房里没有了鱼,起了风波。这是象征婚后的女人没有怀孕,家庭出现了风波。

“以杞包瓜,含章有殒自天”,这是隐喻着婚姤的女人有了身孕,十月怀胎,终于生下儿子。

“姤其角”,这是用雄性动物的角隐喻妇女不可过于强盛。

《姤》文如诗的句子:

系于金柅

有攸往

羸豕孚踯躅

包有鱼

不利宾

臀无肤

其行次且

包无鱼

起凶

以杞包瓜

含章

有陨自天

四十五、《周易》第四十五篇《萃》文,是为君子论述劳苦勤政,聚集贤能的道理

(原文)

“()萃:亨。

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大吉,无咎。萃在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赍咨涕泆,无咎。”

(译文)

“四十五、劳苦勤政,通达顺利。

君王凭借宗庙礼仪,利于贤德之人的会聚,亨通,有利于未来;即使用牛做祭品进行宗庙礼仪活动,是正当的,有利社会向前发展。若爱心不能坚持始终,将起纷乱和忧虑。若是发号施令一定遭受讥笑与耻辱。不要担忧,坚定爱民信念向前,就没有害咎。做好表率,没有咎害。有了爱,才有利于四时之祭。若只会忧虑叹息,能有什么利益可得呢?要有作为的向前,没有咎害,只有受到一些磨砺而已。迎得大的吉祥,是没有过失所得到的。在位能劳苦勤政,没有害咎;不失掉爱,自始至终应作为坚守正道为准则,灾祸就不会发生。忧虑叹息得落泪流涕,常存忧患意识,没有害咎。”

(解读)

“萃”:聚集。又通“悴”:劳苦。此篇里当劳苦讲,指在位者应劳苦勤政。

“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庙”:指宗庙;有才德人的处所;朝廷等意。本篇里应指宗庙,是王与诸侯祭祀祖先的庙堂。也是礼仪文化教化之地。”“大牲”:用牛做祭品。这是讲君王利用好宗庙祭祀这一礼俗文化活动,以此来教化和聚拢人心。但本篇的中心是讲在位者应忧思劳苦并以爱为行动准则。全篇并不是讲祭祀活动,这里是把宗庙礼仪作为教化和聚拢人心的一种文化活动,而不是如某些学者所说的是讲“祝占”的。本段意思是:“君王凭借宗庙礼仪活动,利于贤德之人的会聚,亨通,有利于未来;即使用牛做祭品进行宗庙礼仪活动,是正当的,有利社会向前发展。”

“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本段强调爱民若不能坚守始终(有孚不终),就要出现问题,就会带来纷乱和忧虑(乃乱乃萃),若发号施令(若号),一定会遭受讥笑(一握为笑)。不要担忧,坚定爱民信念向前,就没有害咎(勿恤,往,无咎)。这是讲爱民是否能够坚守的利害关系。

“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引”:带领,引导。“引吉,无咎”指在位者要带头做表率,就没有害咎。“禴”:四时之祭;或称薄祭。“孚乃利用禴”是说,有了爱民为根本,才利于四时之祭。这里表明在对宗庙祭祀礼仪活动的前提是爱民为根本,才能体现宗庙祭祀活动的意义。在古代祭祀宗庙是非常重要及重大的事情,更有其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作者强调的是君王要以爱民为根本,即百姓的事情做好了,利用宗庙祭祀活动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化作用。相反“有孚不终”,既不关心百姓,却一味的搞祭祀宗庙的活动,那自然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萃如嗟如”:忧虑叹息状。本段这是讲,要积极地去作为,去干事,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可一味的束手无策,不可一味的只有叹息忧虑。要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为君子讲述既要有忧患意识,又要有积极地作为行动。

“大吉,无咎。”

这是承上面内容的进一步的论述。“大吉无咎”这是说,大的作为与成功的事情,是建立在努力与正确行为基础之上。上段是强调积极地去作为,而本段就是通过积极地作为,就迎来事业的成功。

“萃在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萃在位”:在位置上应忧劳勤奋的工作。“匪”:非;不足。“匪孚”:不失掉爱。本段还是强调在位者(统治者)坚守爱民为本,有了爱民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才没有灾祸发生,悔恨就消失了。

“赍咨涕泆,无咎。”

“赍(ji)咨”:悲叹之声。“涕泆”:眼泪鼻涕。本句话意思是“忧思叹息得落泪流涕,就没有过失”。这寓意着时刻要有忧患意识,才不会出现过失。

本篇是讲述王者之道,王要勤劳忧思,既要勤政,又要把爱民作为根本,才不会有过失与灾祸。这无疑是先儒倡导的民本思想,再次说明儒学是《周易》作者创立的,而非是孔子创立。而本篇提到的“王假有庙”里的“庙”,反映了西周的宗庙文化。西周的宗庙祭祀,是最重要的礼仪。《仪礼》里有种种等级严格,程序繁琐的规定。宗庙祭祀非常隆重,场面盛大。周王主祭,诸侯助祭,济济多士分列,一切按部就班,响声沉重的镛钟,整齐舒缓的舞容,萧管编钟齐鸣,烟香缭绕烛光通明,人人肃穆无声。只有低沉凝练的歌声,祈祷祖先神明的福佑。《诗》里的“周颂”三十一篇,多数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如《清庙》、《维天之命》、《武》、《贲》、《我浆》等,都是祭祀文王的祭祷乐诗。我们知道了西周的宗庙礼仪,不难理解《周易》里说的“王假有庙”的道理了。让统治者凭借对宗庙祭祀礼仪的活动,来进行教化与聚拢人心,但更要体现在爱民这一宗旨与原则的基础上。而这里的宗庙活动,如同现在的国家,举行建国庆典那样,即使花费很多财力,目的是激励人民爱国与团结一心。

本篇里的“一握为笑”,“萃如嗟如”,“赍咨涕泆”是运用比喻。

《萃》文如诗的句子:

王假有庙

利见大人

有孚不终

乃乱乃萃

若号

一握为笑

萃如嗟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只想当一名游戏主播

仲轻云

斗罗:收徒比比东,万倍返还

小篆怎么读

暴富小子走天涯

东海小龙

全球觉醒,我为天门门主

卑微小程

穿越废书系统

荫虎

我被迫成为救世先知

小丑王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