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你就是这样考验叔叔的?
藏木于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九章你就是这样考验叔叔的?,臣等欲死战,陛下何故投降,藏木于林,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明初期的各项制度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分封制。
而分封制早在秦始皇时期,就已经摒弃了,改为郡县制。
朱元璋施行分封制,在很多人眼中,是倒行逆施之举。
特别是汉朝时期的七王之乱,以及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
但明初的情况,比较复杂。
外有随时可能死灰复燃的元朝人,内有匪患,朋党等一系列问题,不分封的话,可能会有藩镇割据。
所以老朱也表示很无奈。
古代皇帝起点最低的莫过于朱元璋。
他做过农民,当过和尚,甚至变成乞丐。因此他很能理解穷苦百姓的难处。
在他登基之后,严惩贪官污吏,轻徭役,减赋税,与民休息。
让明初的百姓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但与此同时,老朱身上的社会风气,给子孙后代也有一定影响。
特别是他对子孙的看重,可谓影响深远。
一般来说,看重自己的子孙后代,没什么大问题。
毕竟从古至今,华夏民族都很看重自己的血脉传承。
可老朱对这一点,看得比一般人都重。
大明开国以后,老朱想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遭到了群臣反对,因为历史的教训摆在眼前。
可老朱还是力排众议,强势决定了分封诸王。
他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压制那些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势力。
虽然老朱出身农民,但也不是真的农民,历史的教训,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所以为了防止重蹈历史覆辙,他在分封的时候,只给兵权,不给治权。
这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各地藩王只有当地军队的临时指挥权,而不能过问地方政事。
这个政策,其实很好的体现了老朱的真正意图,他就是让藩王们充当朝廷的耳目,监视地方,而非割据一方。
或许刚开始的时候,老朱的想法是好的,但世事难料,他最器重,也是最看好的太子朱标,死了。
这个对老朱的打击不是一般的大,因为老朱所有的安排,包括藩王体系,都是帮朱标设计的。
在老朱的设想中,那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顶多也就处置几个冒头的,剩下的交给朱标和其他藩王瓦解。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即将大功告成的计划,竟因朱标的死,发生了改变。
所以到后来,老朱不得不对兄弟们大开杀戒。
直到朱允炆上位,他的备用计划才彻底完善。
可人算不如天算,老朱绝对不会想到,再一次打破他计划的,还是他儿子。
靖难之役后,朱棣登位,所有藩王的兵权都被一网打尽,连王府的护卫,属官都被裁撤了。
尤其是以兵权最盛的宁王,都被朱棣夺走了兵权。
从此,大明走上了另一条路。
那就是藩王与藩王之间,不得相见,不得私自离开封地,即使出门扫墓,祭祀,也要向当地官员报备。
如果不报备,或者私自出城,地方官员不上奏,相关人员部重责。
还有,藩王除了过生日,不得邀请地方官员,王府内的较大事务,也要官员上奏朝廷,否则从重处罚。
甚至连士农工商,这四种职业都不能做了。另外,对藩王的人际交往也非常严格。
所以,相比明中后期的藩王,明初的藩王,简直不要太好。
朱冠文在这时候发言,其实也是有自己考量的。
游戏玩到现在,他对诸位藩王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虽然还不至于明目张胆的削藩,但试探试探诸位藩王对兵权的态度,有利于他日后推行新的政策。
他可不想跟朱棣一样,把这些藩王,以及藩王的子孙后代,当猪养一辈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