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槐树下愧 木续火朝德
向家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章 老槐树下愧 木续火朝德,大明:从煤山自尽开始,向家崽,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元1644年,即大明朝崇祯第十七年。
这一年,流寇起家的闯王李自成攻陷西安,并于西安称帝,国号“大顺”。
同年正月初八,李自成挥师东征,大顺军气势如虹,兵锋直指京师,山西境内所到之处官兵皆降。
每到一地,只杀宗室劫富户,号称追赃助饷,平头百姓则均田免赋,三年免征。
如此,自是受到穷苦农民百姓夹道欢迎顶礼膜拜,期间有童谣传唱: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股农民之怒如燎原烈火向京师方向席卷而去,定要将腐朽的朱明天下敲碎,焚尽。
三月十八日,大明朝已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此时的大明京师,城外是闯军大阵,城内是人心愁惨,空中骤雨冰电,迅雷交作,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尽失,充斥着浓浓死意。
崇祯手持长剑站立在昭仁殿外,方才他已将自己的亲女儿长平公主手刃于殿中,剑上的血还在缓缓向下滴着。
崇祯装作面无表情,摆手唤来远处一小太监,说道:“去告之懿安皇后,勿做侥幸,且与自己留些贞德颜面,尽忠罢。”小太监战战兢兢,听罢赶紧转身,正欲离开。
“慢着。”
崇祯将手中长剑递给小太监,道:“若是她不应,将她刺死,速去!”小太监听话捧剑快步向皇太妃寝宫跑去。
见他去了,崇祯似是记起某事,转身迈步往坤宁宫走去。
待崇祯行至坤宁宫,见皇后已于宫中自缢,气绝身亡,崇祯忍不住面露悲色,却轻轻颔首,说道:“死的好,死的好啊。”
说罢便不再看向皇后遗体,径直走入宫内寻一处坐下,拿起酒壶给自己倒起酒来。此时,宫外一身着大红蟒袍的中年太监手提包裹轻轻走了进来,跪在崇祯身旁,此人便是时任九门提督京城内外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崇祯最信任的体己人。
待崇祯饮完杯中酒,王承恩才开口道:“万岁爷交代给奴婢的事情,奴婢都已办妥了。”
崇祯听罢未做回应,刚放下的酒壶又拿起,倒了两杯酒,才说道:“承恩,起来吧,来,陪朕喝一杯。”
王承恩五体投地,身上颤抖着却并未起身,仿佛没听见似的。
崇祯侧眼瞅了瞅伏在地上的王承恩,也没责怪他“抗旨不从”,想来可笑,如今的自己又算哪门子皇上呢?这皇令出了这座紫禁城怕是如厕纸一般无用了,不听便不听罢!无奈的摇了摇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王承恩身上颤抖的频率越来越大,最终似是鼓起了足够的勇气,带着哭腔喊道“万,万岁爷,奴婢有话想,想说。”一边说一边哽咽抽搐着。
“想说便说,哭什么?!”
王承恩听话,语气顿了顿,极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待稍有平复才说道:“奴婢是万历年间进的宫,自万岁爷出生起便服侍身边,看着您从当年的信王成为如今的圣上。奴婢无能奴婢该死,可奴婢恨,奴婢想不通啊!”王承恩越说越语无伦次,情绪如松了闸门的洪水,一泄而出。
“陛下,万岁爷啊,您才而立之年,就已华发丛生啦!每每替爷梳头,奴婢都在忍着泪!万岁爷龙袍坏啦,都不舍得换!只让浣衣局缝缝补补便是了。自登基起,您便心忧国事,夙兴夜寐宵衣旰食!每日只睡两个时辰便罢了,可就连梦中呓语都是召对议论辽东之事啊!这一切,那些文武百官看不见,那些刁民逆贼看不见,可奴婢看的见!奴婢看着心里痛呀!”
说到此处,王承恩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捶胸顿足,好不难受。
“奴婢虽是残缺身,小人心,装不得整个天下苍生,但装得君父二字!知道谁是主谁是奴!那光时享狗贼该死啊,逼着万岁爷为他所谓的君臣之责去死!而奴婢刚从下人那里得知,闯贼方至城外时,他.他.他就已在谋划开城献降了!还有那曹...”
“够了!”
王承恩立刻跪倒在地,住嘴不再往下说。
崇祯听到光时享这三个字,感到一阵恶寒,早在正月初三李自成进入山西,兵锋可随时威胁京师时,左中允李明睿就再次向他提过南迁一事。
明朝自永乐朝迁都向北,应天府原有的皇宫、六部体系一直都保留着,也正是考虑到后人可能面临的问题,所以留存了一套足以应急的班子。且天下赋税半出江南,客观来看此时迁都南京的选择确实最为稳妥。
崇祯内心也是偏向于迁都的,然此事一经提出便困难重重,言官一闹腾,再加上前朝一些不好的经历,崇祯顾忌颜面,不得不以君王死社稷终结了这项提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