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0章 引狼入室,春风1991,遥远,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既然是来考察的,那就不会坐在会议室里开会。
第二天,刘知远召集商务考察团的人到会议室里安排考察内容,除了他们石化总公司要考察哈国的油田情况之外,其他部门的人都有各自的考察任务,所以要搜集大家的情况,然后报给哈国负责接待的人,由他们进行分配安排。
陈海要去哈国航空管理部门和他们谈开通航线的事情,涉及许多技术标准,涉及国防安全,驻哈大使馆派了武官和二等秘书和他一起,武官要随时评估安全这块的情况,二等秘书则充当翻译。
姚远没有话语权,最终刘知远让他给自己当翻译,这倒是姚远求之不得的,因为这是一个摸清楚石化总公司参与哈国油气资源开发的好机会。
他是举双手支持石化总公司击败其他国家获得哈国油气资源特许经营权的,但前提是春风集团必须是参与方之一。
全部拱手让给石化总公司他做不到,那是圣人该做的事情。
但是,对于石化总公司拿下特许经营权这个事情,姚远是持悲观态度的,国企的制约太多,而且拿不出足够吸引的条件来,要知道,纳扎尔耶夫要的可不仅仅是建设新首都的工人和物资。
哈萨克斯坦有什么靠什么吃饭
只有油气资源,而且是唯一的。俄罗斯不同,除了石油天然气,他们还有大量自然矿产资源可以卖,卖一百年也卖不完。
纳扎尔耶夫不公开招标,说明他所图很大。
不暴露身份继续在商务考察团里当翻译,应该是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信息的,甚至有机会知道戴老和纳扎尔耶夫谈了什么。
“小姚,你就跟着我给我当几天翻译。”刘知远走过来,指了指姚远说。
石化总公司当然能找到会俄语的人,刘知远本来就带了个翻译,但是姚远是经贸委专门从基层抽调过来的人才,刘知远不好把姚远晾起来。
姚远笑着答应下来,乐得清闲。
哈国石油部的副部长陪同刘知远视察,这一队考察人员也是规格最高、人数最多的,分乘几台轿车前往机场,此行他们前往哈国西部里海沿岸地区——阿特劳州。
那里有哈国目前正在生产的最大的油田马克谢油田。
阿特劳州距离阿拉木图200公里,乘坐一架安-2中型运输机过去,然后在机场那里换成ua吉普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马克谢油田,抵达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了。
哈国目前探明且开发了的油田没几个,马克谢油田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年产量超五百万吨,也是哈国外汇的主要来源。
在刘知远眼里,这个油田不小了,可是在国际上的大石油公司眼里,这个产量不足一提,就更引不起姚远的兴趣了。
色丹油田东方五号井单井年产量是5000万吨!
石油大鳄们对哈国的油气资源趋之若鹜,是因为该国的油气资源丰富且开采技术能力落后,说白了,哈国既没有资金大规模开发,也没有相关的技术能力。
马克谢油田的产能绝对不止这个数。
刘知远过来考察的目的就是实地了解情况,评估马克谢油田的潜力,需要投入多少资金、用什么技术才能提升产量,拿到详实的一手数据,为上面的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所幸这次是专门为华夏考察团专门安排的考察活动,若是和其他石油公司混在一起,姚远肯定会被人认出来,他这张脸虽然没在公众和媒体上出现过,但是那些石油巨头的总裁、副总裁们个个都认识他。
一路下来,姚远秉承多看多听少说话的原则跟着刘知远。哈方比较有诚意,很多关于油田储量和地质等情况的资料都拿了出来,这是很难得的资料。作为重要邻国之一,即便华夏现在还很穷,但在纳扎尔耶夫心里还是有相当地位的。
从他亲切接见戴老亲自陪同戴老参观视察便可以看得出来,当然不排除这是他向西方石油公司施压的一种手段——你们得加价了,否则就卖给华夏了!
刘知远的翻译水平很高,又是石油系统的,对技术资料的领悟很到位,全程根本不需要姚远这个外人介入翻译。
姚远乐得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那些地质材料。储量什么的也是根据地质报告分析出来的,地质材料是最基础的。
他只记得上一世华哈输油管道的起点和终点,其他情况一概不知,哈方提供的第一手地质材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马克谢油田的生产能力,都是苏联时期六十年代的设备和技术,不看也罢。
哈方提供了一间大会议室给华方考察人员看材料,并且派了几名工程师负责介绍。
刘知远坐在那里抱着胳膊听翻译的转述,翻译有不明白的地方,便会问身边的哈方工程师,而他的秘书在一旁记录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