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俍0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1章 华夏乃为礼仪也,盘龙族,北俍01,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少许,赵殿长领着二人穿过天门台,来到西边的石门。
赵殿长指着石门上的三个龙文解释道:“这三个龙文为‘盘盟殿’。”赵殿长看着二位不解的表情解释道:“盘盟殿是整个盘龙峒的藏书馆,珍藏着盘龙族几千年的书籍和文物。”说着,领着二位进入石门。
这道石阶要比对面天龙居深很多,台阶迂回两次约六十多级才到底部,底部西面矗立着一尊约一丈来高的石像;一位银发盘髻,长髯飘洒前胸的老人,右手握着一支极其粗糙的毛笔,左手好似在比划着什么的样子。一身着简朴、宽大的服装罩着老人健硕的身体,更奇特的是,老人竟然是双瞳眼,深邃的眼神好似能看穿你的内心。
赵殿长向梁、陈介绍:“这位先祖是史皇仓颉帝。”
“仓颉……”陈祚荣摸摸头,狐疑地问道:“是不是创造华夏文字的仓颉?”
赵殿长迟疑一会,还是点点头:“也算是吧!”说着,带着二人向石像深深一礼。
礼毕,赵殿长带着二位向左转走进南边的一道约两丈宽、一丈五高宽的石门,两扇厚重如城门般的木门敞开着,里面是一个巨大岩洞修建的厅堂,叫“盘盟厅”,中央摆放一张六尺宽、一丈长的桌子,四周摆满椅子。厅中有一老三少四个人正在整理书籍,看见赵殿长进来立即起身迎接:“见过赵殿长!”
赵殿长向几位招招手:“都来见过梁师长和陈师长!”
四位毕恭毕敬上前向梁、陈行礼:“见过二位师长!”
梁、陈也向四位还礼:“见过四位!”
“你们继续忙你们的吧!本殿长带二位师长随便看看。”赵殿长向四人摆摆手。
四人再次向赵殿长行礼,回身继续忙乎起来。
赵殿长带着二人朝大厅里面走去。
盘盟殿是根据一个天然的岩洞修建而成,除了大厅外还分成若干大小不一的藏书洞,洞中没有窗户,黑糊糊的,阴凉清爽,有利于保护书籍。赵殿长带着二人穿过一洞又一洞,到处都整齐地摆放一排排书架,书架很高,顶上的书籍要蹬着梯子才能够得着。走道灯光不是很亮,不是舍不得灯油,而是为了保存书籍有意把灯光调暗。盘盟殿没有多余的人,盘盟殿主要是收藏书籍的作用,大部分书籍极其珍贵,包罗华夏几千年的瑰宝,一般工具书都在龙礼司各个序堂的览书堂。
赵殿长话不多,每一句都很精练,边走边介绍,带着二人像走迷宫般转来转去,不知不觉一刻钟的光景已经过去,若是没有赵殿长领路,二人一定迷路。盘盟殿中的藏书很多,有竹片制作的简策、木片制作的版牍、兽皮制作的皮纸和麻布制作的麻纸等等,这些书籍大都居住在都庞岭后与各朝交换和搜集的书籍。盘龙族在开始迁徙时也携带大量的书籍,但因长途跋涉多重磨难,等安稳在都庞岭后就所剩无几了。
书籍分类很细,先是以年代分类再以类别分类,与朝廷的公文则特殊类别按年代保存。
赵殿长指着一排书架:“这些就是我盘龙族从开始迁徙时所携带的书籍。”
二人朝赵殿长手指方向看去,只见百来个木箱整齐摆在两排书架上。
赵殿长解释道:“里面有竹简、版牍、皮书、青铜书、兽骨书、陶书,收藏华夏最古老的文字,如隶书、小篆、大篆、金文、兽骨文、龙文、陶文。只因年代实在太久,只能保存在箱子里。”
二人甚是好奇,这可是几千年的书籍,怎能不让人吃惊!有很多文字从来没听说过。陈祚荣激动地问道:“什么金文、兽骨文、陶文?陈某闻所未闻,是不是我华夏最早的文字?陈某可以一饱眼福吗?”
梁宇辰也好奇上前:“是呀!可否让我等一睹为快。”
赵殿长慢条斯理地微笑着:“据我盘龙族几千年的传承和研究,陶文是最早形成的一种有规模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把内容写在陶土上再进行烧制,形成坚硬的陶器,容易保管和储藏。”说着赵殿长小心打开一个三尺见方的木箱,从箱子拿出几块陶器平整地放在桌上,赵殿长用毛刷轻轻一刷,云灯凑近,哇!一排排、一竖竖密密麻麻的婀娜柔软的文字出现在眼前。
“我的老天哟!这可是绝世之宝呀!”
“对对对!你看看那笔锋多柔软,更像一幅幅流水行云的山水画。”梁宇辰与陈祚荣激动得像小孩看见心仪的玩具一般啧啧称奇。
“这是华夏最早的文字吗?”陈祚荣激动地抓起赵殿长的胳膊。
赵殿长思索须臾:“应该是成规模的一种,别的文字也没有收集,陶文是迄今为止搜集最早的文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