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因为农民,至始至终都是农民
岁月如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2章 因为农民,至始至终都是农民,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岁月如梦,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第142章因为农民,至始至终都是农民
怪异!
非常非常的怪异。
张良坐下来四处打量着这个刚刚回暖就开工的村子。
这个村子并不大,只有一百多户人,也就三四里的地的范围,每一家都有篱笆木桩的院子。
如果按照他们一路所过见到的咸阳的情况,距离咸阳城一百多里地的骊邑,最起码是处于一种爹不亲娘不爱的状态。
再加上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消除了魏秦之间的阻隔,骊邑的地理位置也下降了很多。
因为在渭水南岸的缘故,有船运,这才让骊邑有了生气。
但这种生气,一眼望去全是贫穷。
是一处贫民与奴役罪囚居住的地方。
这也直接导致马台里根本不可能如咸阳城附近的乡里一样,在身份地位等方面都被视为内史的手中宝。
这是醒目可见的,这样的治理也是合理的。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乡里,现在却成了他见过的最富有的里。
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着怪异。
“此事说来长,也不长,也就是两个月前事情。”
叫马三的小伙子也跟着坐在长桌旁,乐呵呵的道:“这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砸在我们马台里的头上了,没办法,穷了一辈子,也该我们马台里的过个好日子了。”
张良捧哽的问道:“怎么说?”
马三笑了笑,道:“此事听说啊,还要从两个多月前,大律令和县令老爷去频阳找煤炭说起。”
“我也是听说的啊,听任事的官差流传,大律令给县令老爷讲什么经济之道。”
“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说是不能再以粮食为俸禄,更不能以粮食进行交易。”
“咱也不知道,这都是后来打听的。”
“但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啊,县令老爷就给我们马台里,一人发了五百钱,咱一家十七口人,你猜猜发了多少,足足八千五百钱!”
“真正十四金,半镒金,就那么扔给了我,让我……额,不对,是让我家拿去花。”
“不用偿还,送给我们。”
“不仅我们家,我们马台里一百一十二户,每个人,县令老爷都发了五百钱。”
“你大概还没有听明白,没错,只要户籍在我们咸阳骊邑乡东山亭马台里的人,无论老人小孩青壮男女,按人头算,县令老爷给我们一人送了五百钱。”
“并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这些钱,就是我们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你听明白了吗,没听明白咱再说一遍。”
马三撸着袖子非常豪爽豪饮一碗酒道:“一人五百钱,县令老爷给我们发的。”
“嘶!”
瞅着马三张狂的样子,听着马三豪爽的言语,一个桌子旁坐着的众多儒生们,一个个两眼直勾勾的盯着马三,盯着还在营造之中的马家里,盯着一个个忙的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里民。
麻了!
张良也麻了。
陆贾也麻了。
要不是马三撸着袖子重复说了几遍,他都以为他听错了。
在秦国一统天下,统一货币之后,天下货币以秦半两为准,然而因为是新币,处于一种严重不足的状态,这导致秦半两的质量出入不小,但这都不是重要的原因。
重要的是,三钱一斗粟米,十钱十梁木,一匹长八尺的布十一钱。
这个价格比起昔日齐国来说,物价是极低的。
而这也就意味着秦半两十分的珍贵,一钱可以购买很多的东西。
这就难以想象了。
一人发五百钱,对一个普通的农户之家,是三四年的用度。
更何况,还是按人头给钱。
“为什么啊?”张良忍不住的问道。
“是啊,为什么啊,县令为什么要给你们发钱?”陆贾也是忍着凉气问道。
“这平白无故的,官府给你们发钱,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一众儒生也是极其震惊的问道。
“具体原因嘛,咱就不知道了啊,不过我刚刚不是说嘛,大律令给县令老爷讲了什么经济之道,县令老爷就给我们发钱了,不过,管球子,你看看我们……”马三根本就不管的指着雄阔的营造地道:
“我们拿到这些钱之后,大家分出来了一部分,买了五头耕牛,这样不仅我们不用再向亭里借,还能给别的里租牛。”
“然后我们各家都把米缸粮缸填满了,又各家购买了铜头农具。”
“这花下来一看,各家的钱还有很多啊,实话跟你们说,我们也害怕县令把钱又给收回去,所以恨不得全部花完。”
“于是我们就全里一起逛了一趟咸阳城,买了很多的布料,可细细算下来,觉得还是多,就买了官人们穿的绫罗绸缎,再加上锅碗瓢盆这些。”
“可还是多啊,我们就寻思着,这村里的房子也盖了有二十多年了,风吹雨打的,不少房子的墙皮都掉了,有些还漏雨修修补补的,有钱了,盖新房子啊。”
“这不,木头是我们自己进山砍的,各家的砖是一百钱买来的,糯米咱寻思着就算了,就一个墙用什么糯米啊,就用了泥浆,劳力咱们自个儿也是一个顶两的人。”
马三说着,又豪饮了一碗,道:“谁曾想这么一干,尤其是最近那宣传大院,人山人海的样子,时不时的就有人跑来我们里问这问哪的,人也多,看起来还挺有钱的,嘿嘿,一个个还挺大方。”
“咱就寻思着这有钱人都是爱吃吃喝喝的,便买了这些肉啊,酒啊。”
“谁知道这有人吐槽咱们做的难吃,就在咸阳城寻了一个几个庖子,这一下子得到了改善,不少人就来咱这里吃饭喝酒,倒是赚了不少。”
“最近我们还寻思着骊邑的那些人,虽然没啥钱吧,但米粥什么的,也能偶尔赚几个。”
“要是能办个砖窑,以后就不用愁了,可这砖窑麻烦的很,县令老爷没有给我们批,咱也不敢乱建。”
“而这,附近那一个个眼红的,也想要县令老爷给他们发钱,谁知道县令老爷不仅没有给,还把闹事的全打了一顿,又闹着要加入我们马台里,县令老爷又给打了一顿,这一个个才老实了。”
“别的不说,这附近十里八乡的,放眼看看,咱马台里也算是把这球日子给过好了。”
马三真是个豪爽的人,大半壶酒一个人喝完了。
而听着马三絮絮叨叨的说完。
把事情给大体说清楚了。
张良和陆贾看着满桌子的羊杂,羊汤,羊肉泡馍,还有温热的米酒,连动快子的想法都没有。
两人的脑子在快速的转动。
“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官府行为,而且根据咸阳的状况,这更不像是内史冯世杰的作风。”
“此人在维持稳定方面,是一个不错的人才,能够将关系错综复杂的咸阳治理的井井有条,断然不会做这种直接打破乡里平衡之事。”
“而且,很明显的一点,内史只针对了马台里!”
陆贾忍不住的摇头,看不懂这样的操作,究竟有什么意图。
“会不会这是一种国策的实验,以此观察马台里的变化,从而看看这种国策是否可全面推行?”张良眉头紧皱的道。
“不会,因为这是一种非正常的刺激手段,一个马台里才多大,不过一百一十几户人而已,如果这是一种国策的试探,那么咸阳百万人,就算是按人头一人一百钱,也是一个足够头皮发麻数目。”陆贾摇了摇头道:
“而且,这不是官府会做的事情,用这样的方式来让百姓富足,即便是官府拥有足够的钱财,这就等同于直接扰乱稳定秩序了,就算是再愚蠢,也不会推行这样的国策。”
“那这背后的深意是什么,这绝不会只是想要让马台里富足生活。”张良这就更加的疑惑了,想不明白的道:“你想想,平白无故的发钱,在单独一个马台里推行,就定然是想要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证实什么,这是一定的。”
“可要证实什么呢?”陆贾摇头,不明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理由,来支持发如此大的一笔钱的道理。
五百钱,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看的出来,诸位都是大人物,在这讨论着,咱就不打扰了!”马三见无人再理会他,便告辞不想再打扰。
这样的讨论他遇到不少,听着不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