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赏赐之论
岁月如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7章 赏赐之论,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岁月如梦,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第一册。”
“第一目,走进农学!”
“第二目,农业之重!”
“第三目,弄鞥有的辨识!”
“第四目,农业中种植类。”
“第五目,农业中渔业类。”
“第六目,农业中林业类。”
“第七目,农业中畜牧类。”
“第八目,农业之农副业类。”
“第九目,田地的辨识。”
“第十目,危及农业的灾害常识。”
……
“第二册,第一目,系统农业耕作!”
“第二目,常用农业工具及用法。”
“第三目,辨识农田。”
……
“第三册,第一目,粮食的用途。”
“第二目,粮食的常见用途。”
……
“第四册,第一目,农业除害!”
……
安静。
整个大殿之内,似乎在此时变得无比的安静。
只剩下冯去疾一声声的惊讶声和快速翻书声。
哗啦啦!
一声又一声的纸张摩擦声响起。
此时的冯去疾眼中,似乎只剩下农学所编订书册。
“好东西,好东西,真的是好东西啊!”
“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
“虽然,这其中多数内容,参考自考工记和耕稻,农经等着作,而且多有抄录。”
“但是,这些书,却将整个农学从易到难,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算是老夫,在读阅其中内容的时候,也是有所增益。”
“老夫不敢保证别的,但是,只要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童,在学完这上面所有的内容之后,老夫敢保证,这个孩童,一定会成为一个耕作的好手。”
“这哪里是为教化司立农学课本,这简直就是在为了天下,立农业之书啊!”
冯去疾激动的捧着手中的课本。
对书册爱不释手。
眼眶之中甚至流露出一丝的热泪。
勐然间!
冯去疾突然转身,面向嬴城,深深的躬身,道:“老臣,这辈子所敬佩之人寥寥无几,但是,今日,老臣对监国,佩服的五体投地!”
“冯公不必多礼,这些都是教化司的功劳!”嬴城急忙搀扶,对冯去疾,他还是非常之尊敬的。
冯去疾却不拘泥,没有随嬴城的搀扶起身,反而再次深深一拜,道:
“若非监国,何来教化司?”
“若非监国,何来这农学之书。”
“不满监国,老臣一直以来,都想要整理农书,但,农业之事千头万绪,人人可下地种田,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但是,如今看到这农学之书,却茅塞顿开,幡然醒悟了过来,原来,这农业之书,竟是这般,还可以这样着作。”
“农业之书,二十二册,将农业之事,讲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浅至深,由外而内,层层递进,将农业之事,全部讲述了出来,堪称是这千古以来最完美的农书。”
“而此时,若非监国,恐怕无人能够想到,以此种方式立农业之书,这堪称是古今未来,最完整的一本农业之书。”
“请监国受老臣三拜。”
“这三拜,不为老臣。”
“只为这天下,拜监国之智慧,拜监国之远略,拜监国之公心。”
说着。
冯去疾再一次的对着嬴城深深的鞠礼。
这已经是除了跪拜之礼,天底下最大的礼仪了。
而冯去疾作为丞相,三公之一。
除了始皇帝,没有谁能够让冯去疾行跪拜之礼。
而现在。
冯去疾在以除了始皇帝之外,最贵重的礼仪拜嬴城,堪称是极其的罕见。
即便是以往嬴城成为监国,冯去疾也没有行此大礼。
嬴城微微一愣,伸出的双手又缩了过来,安静的接受着冯去疾的鞠礼。
直到冯去疾施礼完,嬴城这才起身,道:“这,乃是我份内之事,我等皆为大秦劳心勠力,望今后,共勉之!”
“大秦,传万世,万世不朽!”
闻言。
整个大殿之内的所有人,都身躯一震,仿佛心中生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暖流。
“我等谨遵监国之命,共勉之!”冯去疾,李斯,王贲,熊关纷纷对着嬴城深深的拜道。
“哈哈哈……”众人拜礼完毕,却是李斯大笑了起来,瞅了一眼冯去疾,面向嬴城之时,畅快道:“冯公可是将老臣所要说的话给说了去。”
“这教化司所编订的书册,堪称是万古之奇!”
“尤其是这法学二十二本课本,不仅将秦律切割的非常之合理,而且,其中条目内容,也是极其的合理。”
“老臣甚至已经想象到,二十年后,我大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天下。”
“甚至于,老臣对于讼师之职位,都感觉是多余的职业,因为到时候,必将是一个人人知法的时代,哪怕是乡间百姓,贩夫走卒,张口闭口,也懂得究竟什么是违法之事。”
“如此,天下无忧,天下真的无忧啊!”
李斯还是忍不住的称赞起来。
看了法学课本。
他觉得。
这是一本比大秦律法都要完整的秦律。
但是这本秦律,如冯去疾所说,条目层次有序,清晰明了,只要按照其中内容学习,一定能够理解律法。
而这。
才是法学真正永世天下之法。
一直以来,他都在苦思法学传道之事。
以往。
法学传道,均是老师带弟子之法,一个老师以终身授业的方式,教习法学弟子。
两百万法家弟子,历经一百五十年的沉淀,才有现在这等规模。
这个过程何其之长。
如果有人认为,法家弟子以十传百,百传万,万传十万,十万传百万,百万传千万的方式漫延,那就大错特错了。
十人传道,最终能够真正称之为法家弟子的人,或许只有一个,甚至连一个都没有。
这些年来。
他一直都在寻求法家的突破。
可始终未有建树。
但现在。
五门之一的法学教学,却让他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没有什么比现在这种方式传法家之道更为便捷和快速的方法了。
甚至于。
一旦教化司之事有成果,法家将牢不可破。
这个天下。
儒家有门第之见,道家也有,工家甚至也有不传外的规矩。
但唯独。
有两门学问,自始至终都没有门第之见。
一为法,二为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