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商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1章 四大谋士,吏治用人(求追订),三国:寒门崛起,苏商隐,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陆路如此,水道也是一样。

沔水,也就是汉水多有险滩暗礁,船行其道,一个不慎,就会被撞破船舱,随后就有倾覆的下场。

要是能够把沔水各处支流给贯通,保证载着粮秣辎重的船队顺畅通行,更加有利于汉中郡九县的治理。

魏石的基本想法,是先把汉中与巴蜀之间的金牛道、米仓道两处谷道给整修起来,不管刘璋、庞羲怎么想,他先把路修到交界处,然后再看军事上的进展而定。

至于说汉中至关中、陇右的几条谷道,倒是不用着急。

在汉中军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前,这些谷道险关,也是汉中得以自保的重要屏障,若是都给平整好了,那就相当于是自掘死路。

第三是吏治。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这一次难得的军政会议,魏石也准备好好的和诸葛亮、法正还有魏延、石韬、孟建等人说一说自己的施政想法。

汉时,官员选拔任用的方式,主要有察举、征辟两种,其他方式如军爵、世官等为辅助。

察举即选举,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也是汉时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

因为光武帝刘秀重孝廉,渐渐演变为门第族望出身,成为官员选拔的依据,汉末累世公卿的世家就是因察举而来。

征辟即征召。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通过这两种方式选拔人才,有其优越性,但在汉末大族门阀垄断朝堂的情况下,其弊端也越发的显现。

不要用普通的平民,就是寒门子弟,要想出仕,再凭实干能力获得晋升,也是难上加难。

也正因此,曹操以求贤令的方式,首次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其在求贤令中,更指出: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之人才,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也就是说,不管你有没有污名,不管有没有不适当的行为,不管你是否仁孝,只要有治国用兵的才能,都要提报上来,列入各郡、县选拔人才的名册。

这个大胆的用人取才方式,造就了曹操麾下人才济济的兴旺局面。

魏石对此也颇是认同。

历史上的建安年间,特别是曹操主政时期,聚集了当时大汉的诸多有识有才之士,这是东吴和蜀汉两家不能比拟的。

魏石现在小门小户,比不得曹操家大业大,也比不上孙权有江东好山好水,但比起刘表、刘备、刘璋来,魏石还是有优势的。

下一步,魏石有意依葫芦画瓢,也同样打出“唯才是举”的口号,加大吸引荆、益两州人才的力度。

正好,诸葛亮和法正,都有不少的知交故友,正好能引荐过来。

“明府,这曹操用唯才是举,招揽人才,吾等要是依样用之,怕是效果不彰,是否效齐国管子之言,加上任人唯贤的前提,如此选人用人,亮以为,更加的稳妥。”

诸葛亮听到魏石要照搬照抄曹操的政策,眉头不由得紧皱起来。

“府君,可否另用考试取士之法,以代替唯才是举之策,正以为,考试取士,乃用人之根本之策。”

法正随后,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诸葛亮要以德为先。

法正要考试取士。

魏石对此却是摇头。

“孔明,汝以为,唯贤的标准是什么?是有名望为贤,还是隐居为贤,还是举孝为贤,又或者懂得策论,学富五车为贤。”

“孝直提议考试取士,自是可行。但是在汉中,却是难以施行。试问,曹操取士唯才是举,而吾等却还要考试,一个远一个近,一个立马就能任用,一个还要备考答题,敢问,若是孝直你,会不会千里迢迢从中原来到汉中?”

听到魏石这么一说,诸葛亮和法正的脸色也不好看起来。

法正当年从关中前往蜀地,路上可是吃足了苦头,家族中死于路途的族人,也有十余位,更何况,汉中在诸多的汉人眼里,是蛮荒夷叟聚居之地。

就招揽人才而言,来了就用都不一定能招揽到人,更不用说,再加上德操的评定、策论的考试了。

见到诸葛亮、法正没有质疑之言,魏石把目光转向荀谌、魏延、石韬等人,继续说着自己对施政用人的理解。

“诸君,其实,举孝廉祭举、征辟之初衷,并无不妥,大汉两世之兴盛,就证明了制度之可行,但关键是到了党锢之祸时,取士的条件又增添了不少附加,比如家世、秩石、清白等等,这些条件看似是好的,但其实皆是恶政。”

“举例而言,孔明,若是他日,需选拔一人晋之,备选者中,有一年长者、有一年轻者,汝是取年长之人,还是取年轻之人?”

魏石一番长篇大论之后,忽然向诸葛亮提问起来。

诸葛亮一怔,稍一沉吟答道:“亮以为,若无其他不同条件,当取年轻之人,毕竟,年长已是穷尽弱,年轻尚有未来?”

“好,吾再加一条,年长者,埋首苦干数年,实有政绩,年轻者,为上使之弟子,关系亲近,孔明,又如何选士?”

魏石紧跟着又问了一句。

其实隐指诸葛亮在任蜀汉丞相时,重用杨仪等荆州士人、偏好弟子马谡,造成蜀汉人才选拔机制失衡的状况。

“亮愚钝,还请明府指教?”诸葛亮一怔,刚想脱口而出重用亲近弟子,这样更有把握,但转念一眼,又觉得似乎不妥。

魏石目光一一扫过诸葛亮、贾诩、荀谌等人,缓缓说道:

“诸君,取士的标准,在石看来,实不宜过多,而才干正是最重要的标准,有才干,方能为吏,方能兴郡,方能治国。”

“若是有德无才,即便有贤名,也是无用;若是无德有才,即便声名狼籍,又有何妨?”

“更重要的一点,在石看来,吏治之要,在就一,也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一种规则,要是叠加多加条件,最后就只能沦为当权者的工具。”

说到最后这一句话时,魏石特意加重了语气。

在前一世,他是真真实实感受到了多种标准选拔人才的弊端。

魏石对此是深恶痛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星海余烬

神游千里

关于我成了祖国人这档事

胖胖的荷包蛋

锦鲤福妃带崽经商后赢麻了

年之余

毕业考核,但要求是拯救世界

云外憧憬.

斗罗:只能在苦一苦小刚了

静谧启示录

被分手失业后,天灾来了

幻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