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3章 战后波澜(十九)日与朝,大明元辅,云无风,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723章 战后波澜(十九)日与朝</p>

阅兵誓师之后,丰臣秀吉回到自己的临时御所,大喇喇地派人传召德川家康,说要询问关东一揆的详情。</p>

德川家康当时正和众大名在一起商议出兵细则,收到传召之后面色颇为难看,苦着脸与众大名道别,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模样。众大名虽然很多人与德川家康并非同道,但毕竟都是大名,见了他这神情也不免感同身受,纷纷安慰他。</p>

德川家康看来非常感动,逐个谢过之后,向他们挥手告别,竟然有些依依不舍的样子,更是让不少人唏嘘不已。</p>

不过众大名都没有料到的是,等德川家康抵达丰臣秀吉的临时御所,神情立刻一变,整个人肃然清明起来,胖乎乎的脸上只有沉着刚毅之色。</p>

他一进殿中,丰臣秀吉竟然一改方才人前倨傲的模样,不仅马上起身相应,请家康就坐,口中还笑道:“方才真是委屈德川公了,秀吉深觉不安呐。”</p>

德川家康面色如常,微微躬身道:“人生在世,往往身不由己,人人头顶都有命运、宿命和天命三柄利剑。如今三命已定,太阁为天下人,家康惟效忠而已。”</p>

丰臣秀吉似乎没料到德川家康会如此正经作答,稍稍一怔,继而问道:“德川公能忘记小牧长久手之遗憾?”</p>

德川家康毫不迟疑地道:“时日就是最好的药,随着时光流逝,新的经历会掩盖旧的痕迹,不必刻意去遗忘。”</p>

“哈哈哈哈!”丰臣秀吉仰天大笑,然后道:“德川公果然是天下智者,秀吉一向喜欢与智者相交……那么,唐人的关东舰队和三崎、玉绳二城之事便有劳德川兄了。”他这番话一开始称呼家康为德川公,后来变成德川兄,显然不是口误,而家康也一定听得出来。</p>

然而,家康却回答道:“主公请放心,此事虽难,但家康定当全力以赴。”</p>

丰臣秀吉十分满意家康的态度,亲自将他扶好,颔首道:“小田原之战时,唐人曾与我军略有交手。那一次,唐军以寡敌众却取得大胜,此事虽然怪秀胜轻敌冒进,但也可看出唐军精悍……</p>

德川兄戎马半生,自然远非秀胜这等小儿辈可比,但此番既然是要对关东舰队与三崎城唐军动手,可也得当心着些,切莫出了差错。”</p>

德川家康沉声道:“家康明白。”</p>

丰臣秀吉本来以为德川家康至少会大致说一说他要怎么应对,却不料德川家康惜字如金,竟然提也没提。此事事关重大,这样的回答显然不能让秀吉满意,因此他沉吟着问道:“德川兄欲以何策平定三浦?”</p>

三浦就是指三浦半岛,也就是三崎城与玉绳城之所在。德川家康道:“玉绳城为成田氏长居城,氏长虽与京华之主有姻亲之系,然终为我日本之臣,家康当以大义责之、大利诱之,使其即便不肯降服,也会固守不出,不能为三崎之援。</p>

而三崎城僻处半岛,家康当以奇袭取之,唐人无备,或可夺矣。倘唐人有备,亦不足惧,半岛之地,围而困之即可。”</p>

丰臣秀吉皱眉道:“唐人关东舰队甚是强大,三崎城又在海边,德川兄如何围而困之?”</p>

这话问得很是一针见血,但德川家康却沉着地道:“唐人舰队虽强,要来我关东也是远涉重洋,一路所费何止巨万?假使我以三万精兵围而不攻,当此即将入秋之际,则此军可就食于当地,而唐军所食需海运补给,谁能久持,不问可知。”</p>

丰臣秀吉思索了一下,似乎也认为有道理,但却又问道:“可唐军舰队既强,即便不敌不支,亦可从容退走。若此,则如何是好?”</p>

“退走即可。”德川家康从容道:“他既远来,一旦失了据点,在何处落脚扰我?”</p>

这下丰臣秀吉却显然有些不满,拂袖道:“倘若退去岛津家的清水城则如何?”</p>

德川家康大笑:“那可就要恭喜太阁殿下了——名护屋即在九州,岛津家若敢收容敌军,他那六十万石岂能不易手太阁耶?”</p>

名护屋就在九州岛北端,离朝鲜最近之处,那是此次征讨大明的大军出发地,一旦南边的岛津氏“收容敌军”,自然可以立刻调集大军南下平叛。德川家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p>

丰臣秀吉总算露出笑容,自矜地拂须道:“不错,我大军在其北,岛津氏如头悬利剑,岂敢如此行事?德川兄看得明白呀。”</p>

“万事皆在太阁指掌之间,不过借臣之口道出罢了。”德川家康的话语极其谦逊,躬身道:“臣惟效命而已。”</p>

这是他今天第二次提效命,丰臣秀吉极其满意,决定给个甜枣——但只能先给一半,道:“此事若成,德川兄大功可平伐朝,本太阁自当上奏天皇,请敕德川兄为左府,以铭于史册。”</p>

德川家康居然也不推辞,只是俯首而拜道:“多谢太阁殿下。”</p>

大事既定,丰臣秀吉也就放下心来,想到自己此来还带着不少美姬,不免心中痒痒,轻咳一声道:“那好,此中之事就全权拜托德川兄了。”</p>

德川家康一看他这话没有下文,知道已有送客之意,当下起身告辞。丰臣秀吉假意挽留两句,也就由他去了。</p>

同一时刻,朝鲜的王宫之中却是另一番景致。这朝鲜王宫原是仿照大明国的紫禁城修建的,但其中的各种殿宇规格、规模却只敢相当于大明朝藩王府邸。然而,由于朝鲜又是与大明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藩国,在大明各大藩国中汉化最深,对明廷执礼最恭。故此,经大明成祖皇帝特别下诏批准:允许朝鲜国君在自己的金銮殿上配有一座雕饰五爪金龙的王椅,只是体积要比大明紫禁城中的龙椅小上许多。</p>

对成祖这一恩典,朝鲜历代国君自是感激不尽。他们平时便供着那龙椅不敢入座,只有每逢盛会大典之时才会登上金銮殿的龙椅,召集百僚、宣诏发令,以示本国作为“小中华”的赫赫威仪。</p>

而这一日,朝鲜王宫的金銮殿上却没了往日的静穆凝重,反而歌姬如云、酒筵铺陈,一派热闹非凡的喜庆气象。</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的相公是剑客

东方少卿

麻衣神算子

骑马钓鱼

大道之极

黄昏吟唱

九州道主

乱血的墨

诸天神国时代

零度燃烧

影视世界中的旅行者

星际大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