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42章 幸南京(九)合作无非分赃,大明元辅,云无风,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田义点了点头,道:“咱家明白了,高公子请继续。”</p>
高杞道:“家叔的意思是,您在南京守备太监的位置上已经十三年,根基深厚,若能更进一步,成为御马监掌印,那也是水到渠成之事。而且,御马监掌印在内廷之中地位尊崇,与东厂提督相比,其实权势也不遑多让,而且……”</p>
眼见得高杞故意停顿,田义只好配合着问道:“而且怎的?”</p>
高杞这才神秘一笑,道:“而且家叔说了,御马监的权力,要不了多久,还会继续有所扩大。”</p>
“哦,有这等事?”这倒是田义万万没想到的一句回答,不禁问道:“不知该是如何扩大?”</p>
其实对于御马监的权力大小,田义当然是很清楚的,可以说现在就已经很大了。田义之所以还是认为东厂提督要比御马监掌印更好一点,其实主要不是从权力大小考虑,而是单纯从地位来考虑,或者更直白一点说:东厂提督比御马监掌印更靠近皇帝一点。</p>
在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历来以司礼监和御马监最值得重视。司礼监代皇帝审批阁票,与内阁对柄机要,实为“内相”;御马监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实为内廷“枢府”。</p>
其实在此之外,御马监还要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是明廷,或者说是皇帝的“内管家”;而曾经两度设置的西厂,也是由御马监提督,当时都与司礼监提督的东厂分庭抗礼——当然,万历朝是没有西厂的。</p>
简单介绍一下御马监的两大权柄:兵权和财权。</p>
先说兵权。由于御马监职掌御马,自然有养马、驯马人员,由此产生了一支由御马监统领的禁兵――腾骧四卫及四卫、勇士营。</p>
弘治十年十月,兵部尚书马文升在一道奏疏中对明代禁兵的设置情况作了回顾,其中便提到了御马监所统领的这支禁兵:</p>
“我太祖高皇帝有天下,法古为治,制兵之法极其周悉。故置十六卫亲军指挥使司,不隶五府,为禁兵。……永乐中,复设亲军指挥使司十二卫,又选天下卫所官军年力精壮者及虏中走回男子,收作勇士,常数千人,俱属御马监,更番上直,委以心腹内外官统领,其盔甲器械俱异他军。”</p>
从这份奏疏可知:御马监由管辖养马人员进而统领禁兵始于永乐年间;这支禁兵最初的来源,是从各地卫所挑选的精壮之士,以及从蒙古地区逃回的青壮年男子;这支禁兵不属亲军指挥使司所辖的上十二卫(后为二十二卫),但地位显然高于上十二卫,是禁兵中的禁兵;这支禁兵的职责是“更番上直”,也就是担任宿卫。</p>
宣德六年(1431)时,这支禁兵有三千一百人,取了一个正规的名称:“羽林三千户所”。两年后,以此为基础,充实京军各卫养马军士及原神武前卫官军,组编成腾骧左、右卫,武骧左、右卫,统称“四卫”,又名“四卫军”。</p>
如按名义上的正规编制,大明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则四卫军应该有二万名以上的军士。景泰及成化时,京军三大营改编为团营制。腾骧四卫的勇士和精壮的旗军被抽调,另外组建勇士营和四卫营,在四卫指挥使中挑选坐营官。</p>
两营在弘治、正德时多达四万余人,后经多次整顿,最终定额为六千五百余人。在此期间,编制虽然屡有变化,却一直由御马监统领。</p>
虽然御马监统领禁兵从永乐、宣德就已开始,但其真正发挥作用并引起时人的关注,却是在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之后当时瓦刺骑兵直扑京师,北京保卫战在于谦的组织下进行了五天,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西直门和彰义门。</p>
由于明军主力京军三大营尽陷,守卫西直门的是御马监太监刘永诚的侄子右军都督刘聚,在彰义门主动出击瓦刺军的则是御马监提督的留守北京的四卫勇士、旗军。</p>
天顺元年(1457)二月,英宗复辟,诛杀御马监太监郝义,原因是郝义曾经策划调动四卫勇士擒杀支持英宗夺位的司礼监太监曹吉祥。而天顺五年(1461),当曹吉祥及其养子昭武伯曹钦在北京发动兵变时,平定兵变、击杀二曹的主要力量,却还是四卫勇士和旗军。</p>
到了正德九年(1514),武宗于京军十二团营中选拔精锐,编为前、后二营,与勇士营、四卫营同操练于西官厅,为“选锋”。由此可见,这是一支战斗力非常强的部队。</p>
对于御马监所统领的这支禁兵在整个京军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廷和外廷都看得非常清楚。内廷方面,弘治、正德间的御马监太监宁瑾曾宣称:“腾骧等四卫勇士旗军,乃祖宗设立禁兵,以备宿卫扈从,名为养马,实为防奸御侮也。”</p>
而正德时兵部尚书许进也认为:“勇士名虽养马,实为禁兵,防奸御侮,关系重大。”</p>
统领禁兵,使得御马监在内廷诸衙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宦官参与军政事务的基础,也使御马监本身逐渐具备多种军事职能,并被视为内廷中的武职衙门。</p>
既然已经被视为武职衙门,自然也有它专门负责的任务,这些任务归纳一下,大概有五个:</p>
一是扈从出征并掌兵符火牌。</p>
既然统领禁兵,御马监宦官自然有扈从出征的职责。自永乐始,明朝曾亲自领军出征的皇帝有四位,即成祖、宣宗、英宗、武宗。</p>
成祖五次征讨蒙古,御马监少监海寿至少两次随征,御马监太监刘永诚则三次随征。宣宗征讨汉王高煦,御马监太监刘顺扈从,并受命与阳武侯薛禄、清平伯吴成领兵二万为前锋。</p>
英宗抵御瓦刺,有御马监少监跛儿干从征。而武宗北巡宣大、南下淮扬,均由御马监太监张宗随行,提督军务。</p>
至于御马监掌兵符火牌,可从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成祖逝于榆木川时,御马监少监海寿与内阁杨荣驰告皇太子(仁宗)等事看出端倪。一年后仁宗去世,又是海寿“驰讣”在南京的皇太子(宣宗)。正德时,武宗每次调兵,均由御马监内使持符而行。</p>
二是提督京营及坐营、监枪。</p>
永乐时立京军三大营,其中,五军营有提督内臣一员,三千营有提督内臣二员,神机营则不但有提督内臣二员,其下属五军,每军均设坐营内臣一员、监枪内臣一员。</p>
彼时京军三大营中,常设提督内臣五员、坐营内臣六员、监枪内臣二十员,共三十一员,均为地位较高的太监、少监或监丞。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王彦、王安、张泰、赵俊等。张泰、赵俊所在衙门不明,王彦、王安则为御马监宦官。</p>
景泰三年十二月始立团营,由兵部尚书于谦、武清侯石亨及太监刘永诚、曹吉祥节制。曹吉祥当时是内官监太监,内官监列衔在御马监之前,而曹吉祥排名却在御马监太监刘永诚之后,这既因为刘永诚成名已久、资历更深,也是因为御马监在营务中的地位特殊。</p>
天顺八年四月重立团营,由会昌侯孙继宗和太监刘永诚“总管提督”。这是御马监太监单独与勋臣提督京营的开始。此后,汪直、傅恭、李良、苗逵、古大用、张忠等人均以御马监太监提督或监督京营。虽然在这期间,御用监张永等也曾提督京营,但提督京营及坐营、监枪一般由御马监内臣充任已成惯例。</p>
御马监在京营地位下降还得看高务实改革京营军制之后。高务实前后两次改革京营,结果是京营野战主力变成了禁卫军,而禁卫军由武将充当统帅(司令等职),由文官充当监军(即“宣政”等职,算是个阉割版的政委)。</p>
结果这么一来,武将、文官的地位各有提高,只有宦官受伤的世界达成了。不过高务实也没把路走死,他留了一个后门:禁卫军战时调派,由皇帝临时派遣内官监军随行。</p>
他当时给出的理由是:一军主官太多,战力必受影响,故平时不设内官监军,有文官宣政即可。但战时出兵则不能只听一面之词的汇报,需要武将、文官、内官三条线分别向朝廷和皇上汇报战况,如此对比照应,庶几可免瞒报、乱报之忧。</p>
三是出镇诸边及各省。</p>
成祖即位后,命镇远侯顾成及都督韩观、刘真、何福出镇贵州、广西、辽东、宁夏诸边,又命宦官中有谋略者同行,赐公侯服,位在诸将之上。此后,云南、大同、甘肃、宣府永平及其他边镇、布政司均有宦官出镇,称“镇守中官”或“镇守内臣”。</p>
成化、弘治以后,除南京等处守备太监为司礼监“外差”,其余镇守及监枪诸内臣则多出自御马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