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 端午(上),汉末区星,氧化铝,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也就是将采来的艾草扎成人形,挂在门户之上,这是利用艾草的“纯阳之性”镇煞阴气,驱鬼禳毒。
事实上,艾草的特殊香气可以驱赶蚊虫。而蚊虫少了,由它们传播的病菌也就少了。这样做,确实有用。
五月初五,家中门户悬挂朱索、桃印和艾草驱凶辟邪,那在外奔波的旅人又该怎么办呢?
方法是在手臂上系五彩丝。
《风俗通义》云:“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应劭还对五彩丝进行了详细记载:“一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一名朱索。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
在家有固定的法器(朱索、桃印和艾草),在外有随身的护身符(五彩丝),为了对抗凶恶,先人们武装到了牙齿。
然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到了汉末三国时期,端午的民俗开始出现较大的变化。
东汉末年,密集发生的天灾人祸,使人们的生活经历和心灵体验受到空前震撼,社会文化产生了剧烈的转变。
这种文化转变,在精英阶层表现为玄学兴起,热衷于谈论“空”、“无”等终极性、本源性的玄学命题,最终催生演变成了所谓的魏晋风骨。
在民众阶层,则表现为视人生为苦旅,认为祭拜鬼神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不如及时行乐、游戏人间。
积极点看,这叫人民群众苦中作乐;消极点看,这叫普遍性的摆烂躺平,爱咋咋地吧。
此外,东汉末年,正是传统医学群星闪耀之时。张仲景、华佗、皇甫谧、王叔和、葛洪等名医竞相涌现,中医药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医学的进步,降低了人们在五月生病、死亡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一季节肃杀、悲伤的气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是五月初五这种凶日,人们也一扫过去的肃穆、沉重,发明了许多轻松热闹的娱乐活动。
端午节里娱神、驱鬼的仪式,逐渐演变成了娱人、自娱的娱乐活动。
魏晋时期,描写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乐府诗《五日望采拾诗》:
“长丝表良节,金缕应嘉辰。
结芦同楚客,采艾异诗人。
折花竞鲜彩,拭露染芳津。
含娇起斜眄,敛笑动微嚬。
献珰依洛浦,怀佩似江滨。”
在这首诗中,五月初五不再是穷凶极恶之日,而是被称作“良节”、“嘉辰”。人们“含娇”、“敛笑”、“斜眄”、“微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喜庆中。
可以看到,经历了汉末三国时期的演化,端午的民俗已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区家冲,这些年来,经过穿越者区星的不懈努力,移风易俗,端午民俗的演化进程得以大大加快。
旧时端午的恐怖气息逐渐消散,节日氛围则愈发热烈,民俗活动也愈加丰富多彩。
“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礼记·月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