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轻风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9章 要讲法律!,大明话事人,随轻风去,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林大官人当晚住在了郡城公馆内,甚至把整个公馆都包下了,不然安置不下身边如此多家丁。</p>
次日清晨,林大官人推开床上的美人,起身去院中练大枪。</p>
才打开屋门,就见外面跪着一个人影。</p>
这让林大官人吓了一跳,谁大清早的在这里刷存在感?</p>
再细看,这还算年轻的士子不是别人,正是松江府文坛后起之秀陈继儒。</p>
这时冯时可走进了院子,对陈继儒问道:“仲醇你为何在这里?”</p>
陈继儒对林大官人叩首道:“九元仙人在上!我也想装啊不,扬名!”</p>
冯时可又对林泰来苦笑道:“他从我这听说了你给顾家设计的扬名方案,人就疯魔了。”</p>
林泰来看向陈继儒,问道:“你为什么想扬名?我要听实话!”</p>
陈继儒痛苦的说:“昔年我与唐文献、董其昌并称为云间三英,可是万历十三年,唐文献、董其昌都乡试中举。</p>
万历十四年会试唐文献又中状元,万历十七年会试董其昌二甲第一传胪选为庶吉士。</p>
唯独我连续乡试不中,至今蹉跎于学校,内心委实煎熬!”</p>
林泰来相信这是大实话,这种对比确实让人难受。</p>
又试探说:“他们两人,一个状元一个传胪,你科举之路怎么也不能比他们更好了。”</p>
陈继儒还是以实话答道:“故而在下想要成名于文坛,聊以自慰平生,也算对自己心境有個交待!”</p>
于是林大官人说:“看在你还算实诚的份上,又有冯兄的屡次举荐,我就指点一下你。</p>
你可以选个时间,在府学那里当众焚烧儒衣儒冠!</p>
宣示彻底绝意科举仕进之路,抛弃功名利禄之心,然后退居山林,以后就走山人名士路线。”</p>
这本来就是历史上陈继儒曾经干过的事,林大官人只是信息的搬运工。</p>
不知情的陈继儒大为震撼,想象了一下当众焚烧儒衣儒冠的场景,感觉确实挺酷炫的。</p>
无论自己以后发展如何,起码眼前的风头已经搏到了。</p>
近些年来文坛风气朝着往狂怪的路子走,很多文人为了出名想尽创意博关注,典型代表就是林.反正例子很多。</p>
今天第一副盟主、九元仙人的对他陈继儒的指点,起码能让他少走十年弯路。</p>
对林大官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笔长期投资。</p>
历史上陈继儒这个人还是非常善于“经营”的,这笔投资应该亏不了。</p>
送走了千恩万谢的陈继儒后,林泰来就准备继续对松江府进行友好访问。</p>
按照之前行程规划,还有两个项目,一是会见在地方社会事务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老乡宦林景旸,二是访问地方事务议论中心松江府学。</p>
林泰来考虑片刻后,决定调整一下次序,先去访问松江府学,然后再去会见林太公。</p>
因为府学就在城里,距离下榻公馆也不远,而那位林太公则居住在城外,所以就先近后远。</p>
不过在去府学的路上,又经过了府衙,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林大官人便又先进府衙转了转。</p>
知府徐贞明详细禀报了施工资料,“已经采取分段施工的办法,共计十七个号段。</p>
工期预计从今年秋冬到明年秋冬,预备用木一万根,用石四万块”</p>
林大官人挥了挥手说:“技术上的事情你自己做主就好,不必事无巨细都向我说,我只要结果!</p>
我今次来此,就是想当面问问伱,可还有什么公开反对的士绅么?”</p>
徐贞明答道:“原南京太仆寺卿林景旸近日递了呈文,请求再议工程之事。”</p>
“果然有这老匹夫。”林泰来嘀咕了一声,又问:“你怎么看?”</p>
徐贞明叹道:“这样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肯定具备捣乱的能力。”</p>
林泰来与知府简单聊过了后,就起身离开府衙,继续前往府学。</p>
天下学校和衙门一样,建筑格局大同小异,林大官人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松江府学,但也是熟门熟路。</p>
一行人远远的就能望见,在明伦堂前已经有百十个文士聚集了,不知是为了什么。</p>
走得再近点,就能看清有个素色冠服的六旬老者,正中气知足的站在月台上讲话。</p>
陪同林泰来一起过来的冯时可惊讶的说:“林太公怎得也在此处?”</p>
然后又对林泰来介绍说:“月台上这位老丈,就是计划稍后出城拜访的林景旸林太公。</p>
不想碰巧林太公今日进城,也来到了府学。”</p>
作为一个有点受迫害妄想的人,林大官人不太相信巧合,冷笑道:</p>
“冯兄宅心仁厚,不以恶意揣度他人难道真的是碰巧么?</p>
我昨天入城的消息,只怕各大家族都已经知道了吧?</p>
冯时可有点为难的说:“先听听林太公说什么吧。”</p>
此时林太公正在说:“我认为,我们松江府向朝廷借贷的二十万金,应当优先用以重修海塘!</p>
郡城东南距离大海不过七十里,自古以来海潮凶猛,又兼本府地势低洼,时有海水倒灌之危!</p>
如今海塘已经有些年头了,故而当务之急是重修海塘,而不是疏浚吴淞江故道!</p>
我等乡人应当向府衙请愿,将银子用在海塘上!”</p>
听到这里,林大官人心头直接“卧槽尼玛”,杀人的心思都有了。</p>
自己动用人脉上下勾连,才从朝廷骗来二十万两银子!</p>
这个糟老头子轻飘飘的几句话,就想把自己辛辛苦苦骗来的银子挪用?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p>
冯时可看了眼林泰来,无奈的上前道:“林太公!国库借出这二十万金,乃是专门用在疏浚吴淞江工程的,岂能擅自更改用途?”</p>
林太公振振有词的答道:“这二十万金最终还是要靠松江府本地的田亩来偿还,所以到底如何使用,就该多听取本地公论!</p>
冯老弟你应当也知道,今年夏季就发生了海水倒灌的灾害,漂没人口牲畜无算,难道还不能说明轻重缓急么?”</p>
经过了反对增征助役银、反对改金山卫为金山州这两次成功案例,林景旸这个老乡官还是很有威望的,说完之后就引发了一小波欢呼声。</p>
冯时可并不善于急辩,面对强词夺理,一时间找不到话应对。</p>
林大官人环顾四周不屑的说:“请了几个托儿就敢自以为是了?”</p>
冯时可低声解释道:“也不是托儿,林太公曾为府学捐田六百亩,自然有声望。”</p>
林大官人说着话时,双手在袖子里活动了几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