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羡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9章 杨慎口吐莲花,大明1521,临渊羡龙,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慎立刻领会,起身笑着抬手一指。
“杜叔叔,各位叔叔,既然如此慷慨陈词,何不自己上疏劝谏?大明如长木,转急则易折,这房上之梁可够长?谁可将之转折?”
几人悻悻的坐了回去,不敢直视杨慎的目光。
这大明第一才子,怼人怎么也这么厉害呢?好歹是个尚书,说话就不能委婉一些?
没想到,杨慎更狠的还在后面呢。
“此梁之木,由杨府下人时时扫视之,当然可支房屋不塌,可我前些日子,去了一样南直隶,途经一座寺庙,庙中已无僧侣,神佛满脸尘埃。”
几人以为杨慎开始讲故事,纷纷又抬起了头来,故事人人爱听,故事之后的道理却不是人人能听懂的。
杨慎即然讲这个故事,就不怕他们听不懂。
“那寺庙之顶梁,比这厅上的还要粗长倍余,看似无法可以通过急转而折了,然当天夜里风不急雨不骤,可那怀抱粗的顶梁咔嚓一声就折了,诸位可知为何?”
“为何?”有人忍不住问道。
杨慎就怕他们听不懂,开始给他们讲讲故事背后的道理。
“只因那巨梁,早已被虫蠹钻咬一空,当然经不起风吹雨打,更何况急转之力,而当今之大明,便如这屋顶之梁,而诸位包括杨阁老,就是那木中之虫也!”
杨慎就是这么猛,狠起来连自己的爹都骂。
“今日你啃一口,明日我钻一洞,长此以往才是国之将亡!”
杨慎这一通暗讽加明嘲,真是一点颜面也不留,整的所有人的脸上都有点挂不住,还得是和泥的高手杨廷和,赶紧起来找补找补。
“慎儿,岂可如此无礼?今日来的几位可都是清廉有为之士,不过俸禄十数石,冬夏两身衣,怎么就能将朝廷啃食一空了呢!”
众人老脸微微一红,既兴奋,又害臊,兴奋的是被阁老这么夸,要传出去是多好听啊,害臊的是他们还真担不起这清廉之名,今天能来找杨廷和,那就是因为他们也搞了不少官田,所以才着急啊。
杨廷和见杨慎今日的表现,越发觉得自己老了,这些家族里乱七八糟的事,是该交给家里这新成长起来的顶梁柱了,自己也落得个清闲自在。
“你不是要跟我们说说你南行见闻么,就只说见闻便是。”
“父亲大人,我刚才所说,便是其一。”
杨慎啪的一声打开折扇,上书四个大字:心系苍生。
一边慢慢扇着,一边开始唠了起来:“各位叔叔见多识广,可见过有普通百姓卖余粮?”
“见过,我小时候家里就卖余粮!”
“葛叔叔家中原有良田百亩,可能算是普通百姓?”
“那你要说佃户,那定然是没有的!”
杨慎微微一笑,就像猎人看到兔子钻进了套。
“现在的江南,真值得大家去看上一看啊,江南现在几乎家家有田,出佃者已是罕见,我这次去见的老友,屡试不第在家耕读,如今忙时则耕,闲时则去大明轻工集团赚点银子,赚的那些银子,就足以交给朝廷税赋劳役,今年朝廷免了田税,反而有了余钱余粮!”
“不可能!”
“慎儿,你那好友只是个例,又岂能代表全貌?”
“父亲大人,诸位叔伯,其他省州我不敢说,但南直隶确实如此面貌。大明虽如长木,然强则不可折也。”
杨慎说完,众人陷入了沉思中,若这种情况传遍全国,到时候的民心所向会在哪边?真正被孤立的会是他们啊。
自古以来的民变,所打的口号不就是耕者有其田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