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85 想通了,战国:开局一块地,衣见,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根据目前测算出来的杀敌数量……在不长的时间内,秦军的死伤人数已经超过了五千人了。</p>
如果情报无误——秦军的援军,总共也只有三万人而已,伤亡五千之众,已经是近六分之一的战损了。</p>
而秦军如今仍然能保持相当强悍的进攻势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p>
就算秦军再怎么凶悍、秦法再怎么严厉……但组成这一支庞大军队的,到底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p>
只要是人,就会恐惧。</p>
在战国之世,各国普遍都采用戍卒制,也就是战前临时征召农夫成为军队……在当世,一支普通军队的伤亡只要超过百分之五,基本就没什么战斗力了。</p>
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活着的人都会心生畏惧,然后各自逃命……另一方则会乘胜追击,反而创造出远比‘百分之五’辉煌得多的战果。</p>
秦军算是当世强兵——在‘杀敌有功’的刺激、以及秦法对于逃兵的凶残政策驱使下,秦军往往在伤亡超过百分之十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战斗力。</p>
于是乎,我们在秦军战史上往往能看到惊人的交换比——刨除了找当地老乡借人头的影响因素之外,其实就是秦军比山东六国的军队能多扛那么一丁点儿。</p>
可别小看了这一丁点儿。</p>
就差这么一丁点儿——每当六国的军队扛不住了要溃逃的时候,秦军却还保留了相当充足的组织度!</p>
于是六国的兵卒顾头不顾腚地逃窜,而秦军则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总能在这个阶段杀敌甚多,从而造就了秦军与敌军惊人的战损比。</p>
相反,如果山东六国的军队抵抗得十分激烈、在战损相当巨大的时候仍坚持着不溃逃,那么秦军也不是超人——这时战损比就显得很正常了。</p>
譬如第一次丹阳大战,因为楚军当时出动的都是精锐,所以秦楚两军的战损比基本保持在还算合理的水平。</p>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赵国赵奢‘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成名之战,和秦军的伤亡比基本保持在一比一,甚至赵军的死伤相较秦军还少一些。</p>
回归正题——</p>
不管秦军再怎么凶猛,也绝不会在伤亡超过六分之一的时候,仍能保持如此凶悍的攻势!</p>
曲阳新军或许能扛得住这样的伤亡,但这是因为曲阳新军和其他军队有本质的不同——曲阳新军不是戍卒,而是职业军队,同时又是熊午良本人的家乡子弟兵,凝聚力更强,而且死伤军士的待遇超好以致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p>
熊午良微微眯眼,望着挂起来的舆图,若有所思……</p>
众将则再次安静下来,恭谨地盯着面前这位小君侯。</p>
熊午良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面前的长案——答案很简单!</p>
秦军增兵了!而且增援来的人数绝对不少!</p>
但……哪来的这么多秦兵?</p>
……</p>
秦国这几年真可谓‘流年不利’,第二次丹阳大战的惨败,损失了数万最精锐的兵力,又让秦国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协约……然后就是司马错联军伐楚之战,前期轰轰烈烈红红火火,后期惨惨淡淡全军覆没……</p>
单是这两次失利,就足以让一个‘A+’级别的超级强国沦落到‘B’了。</p>
更别提赵国趁势打劫……着实将秦国广袤的北部地区打成了一团浆糊,军民死伤不计其数。</p>
好在秦国以法家治国、民风尚武、且基层组织力度确实强大,到底扛住了赵国‘趁你病要你命’的攻势,而且凭借着秦法的顽强生命力,至今还能有个‘B+’的水平。</p>
但不管怎么说——秦国近些年的死伤确实不少。</p>
按照常理来说,剩下的秦军的兵力又要防备赵国、又要防备西域戎狄……该捉襟见肘才对。</p>
哪还有这么多可以用在南线作战的军队?</p>
熊午良皱眉思忖良久……思绪不禁有些飘忽。</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