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9章 文要降,武要战,1850再造中华,左茂行,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有龄亲自送胡雪岩出城。敌军压境,苏州早已是风声鹤唳,戒备森严。胡雪岩出城,只能坐在吊篮里,从城头缒城而下。
看着胡雪岩的身影越来越远,王有龄只得叹一口气,走下城门,坐轿来到巡抚衙门。
门口听差见到王有龄,连忙迎了上来,说道:“王大人,您来得正好。抚台着急开会,刚派人到各司衙门送信。”
王有龄知道情势已急,自己一家性命、官途前程,或许就系于今天的开会。想想胡雪岩的叮嘱,王有龄心里有了计较,从轿厅下轿,由听差引着面见徐有壬。
徐有壬身边只有几个心腹幕僚,其他官员尚未到场。王有龄心想,自己第一个来,不妨先与抚台通个声气,先定个宗旨出来。
苏州城内的文官,徐有壬为首,王有龄排第二。只要他们两个主意一致了,其他文官不敢不从。武将里面,张国梁有勇无谋,不难摆布。
计议已定,王有龄向徐有壬行礼已毕,略一寒暄,说道:“抚台,学生刚从常州听说一则大新闻,嗯……”
明清时,下级文官在上司面前,常常自称学生,暗指自己乃上司的学生。古代官场很看重师生关系,下官自称学生,很给上司面子。有时候,有些高级文官为了表示自谦,亦以学生自称。
王有龄顾忌其他幕僚在场,不愿让他们与闻。
徐有壬明知王有龄的意思,却故意说道:“哦莫不是何桂清弃城逃跑,顺便枪杀了几十个常州士绅”
王有龄一听徐有壬的语气,心感不妙。他是何桂清的亲信,平时极力敷衍徐有壬,仍然不受徐有壬待见。这次何桂清晕了头,徐有壬非要落井下石不可。
王有龄假装不知,说道:“啊竟有这种事怕是谣言吧”
徐有壬知道王有龄与何桂清关系密切,只是冷笑不语。
王有龄却低声说道:“学生听说,常州守不住了,城内文官武将都……”
说到紧要处,王有龄故意打住。徐有壬见状,把王有龄引入签押房,屏退听差,问道:“雪轩,你说常州的文官武将,怎么了”
王有龄信口胡诌,说道:“何大帅出城后,常州文官武将争相效仿。常州士绅集议,决定献城投降。革命军一下常州,往南就是无锡,再往南就是苏州了。
“张殿臣的捷勇,屡战屡败,士气低落,完全靠不住。咱们指望捷勇守城,还得防备趁机他们抢劫。抚台,事急矣,咱们可得早作打算了!”
常州方面的败局,并不出徐有壬的意外。他叹口气,恨恨地说道:“何桂清擅自弃城,枪杀无辜士绅,此中罪行,罄竹难书,我非要上书严参他不可。”
王有龄心里好笑,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参劾政敌。况且,江南马上就要改朝换代了,不知徐有壬参劾何桂清,是向北京参劾,还是向南京参劾
他并不愿落井下石,说道:“抚台,何桂清之事,日后自有公论。眼下最要紧的,是如何应付苏州的危局。”
徐有壬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随即恢复了镇定,便问道:“雪轩,你一向多谋善断,依你高见,咱们该如何应对”
王有龄略一沉吟,觉得事态已急,没必要再绕弯子,便坦诚地说道:“学生以为,战不如降,晚降不如早降。
“第一,苏州人向来文弱,不喜兵事。阖城士绅,十之愿降不愿战。
“第二,我们没有可战之兵。捷勇不中用,绿营兵更是一触即溃,团练只能维持市面秩序,未曾临阵。
“第三,胜败之势已明,革命军必胜,官军必败。我们何必再作无谓之挣扎
“第四,杨氏志在振兴中华,百姓安乐。我们饱读圣贤之书,无非是想为国为民谋求福利,归顺杨氏后还能继续报效国家。
“……”
王有龄口才很好,说得头头是道。他虽读过书,却是个捐班出身,名节观念不重。
徐有壬倒是颇有顾忌,老家又在北京,害怕千秋之后有人说他的闲话。
正在徐有壬沉吟之际,帮办团练大臣冯桂芬、按察使薛焕同时来到巡抚衙门,被请入签押房。
江南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冯桂芬与薛焕,都极富才干,也是晚清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
冯桂芬是苏州吴县人,道光二十年进士,是林则除的学生。当年,冯桂芬在籍守制,与曾国藩等在籍官员一起,在家乡办理团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