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羊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7章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虎,黄羊儿,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什长!诶。老杨!没事吧你?”刘邦从赵子虎身旁探出头来,故作关切的说。
卓冲刘邦瞪了眼,低头问:“杨什长这么着急着,要从东门出去,是准备干啥呀?”
“啥?我没、我没想干嘛呀。”
司马欣见矢口否认、挣扎着爬起来的杨,也好像惊讶极了:“你不是才来跟我汇报……”
“卓放进来这么一群古怪的人吗?那这节骨眼的。你要出东门去,就很可疑了!”
“不!长官。你听我解释啊……”
司马欣可不听,恨恨逼视着这人:“如此说来,你是项家的门客喽?”
杨慌得直摇头。
这表现,就让人更肯定了,司马欣猛地一脚,便把杨踹倒在地。
“还不承认,那你慌什么?别以为,我们真的不知道你和项家那点事儿……”
李轨也随之点点头,看了眼卓:“铁鹰锐士怀疑过的人,就没有出错的。”
“什、什么?铁、铁鹰锐士!”杨被踹倒在地,却不敢动弹了,更愕然地看着卓。
紧接着,他看了看赵子虎,又瞧了瞧嬴政,喃喃道:“那、那这些所谓的,卓的世交挚友岂非是……”
“好叫你明白,我乃铁鹰锐士最高长官,赵大都尉是也!”赵子虎亮出了腰牌,冷笑连连。
死死盯着这腰牌半天,杨方才醒悟,满头直冒冷汗,喉咙不住地吞咽着口水。他此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想辙啊!否则真的要死定了。
一口气提了上来,他翻身而起,便爬到赵子虎跟前,捧着双手“噔噔噔”磕起头来,涕泗横流道:“饶命!饶命啊长官!我、我,我愿意戴罪立功……”
赵子虎没有说话,他已经收回腰牌了,嘿然一笑看向亲爹。
坐于书案后的嬴政,正在无聊的整理着袖子,见这场闹剧已近收尾,他玩味地笑道:“行啊!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项家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还在广招门客啊?你带我们进项家庄看看,帮我们引荐引荐吧。”
杨闻言,愈发直眨眼,那叫一个六神无主了。出卖项家啊?要是让项家人知道了,他也是个死。
可事到如今,他有得选吗?
“行!行行!什么时候?”他忙不迭点头。
“就今天下午吧。”
嬴政这话,却叫杨又直摇头。
“太急了!你们起码也得容我通报通报啊……”
嬴政当即表示:“也对!不过,我得安排个人跟着你。”
赵佗站出来道:“就我吧。家主!”
杨还能怎么样,只得满口答应。
毕竟在他想来,彭城里的大小官儿士卒,项家人几乎都认识,还是生面孔靠谱点。
随后,杨就被赵佗拉扯着,离开了这间客房,先去与项家人接头。
嬴政与在场的其他人又进行一番商议,便也都散了。
赵子虎同吕雉走进了相隔两间偏狭小的客房中,他们此际是名义上的夫妻,为了不使人生疑,必须共处一室才对。
而在同一时间,占地开阔,感觉比郡城官署还大的项家庄庄园内。
十三岁的项羽,皮肤如赤铜,长得虎背熊腰,比一般十七、八岁的少年还要高大,甚至膂力都超过普通成年人。
“我是楚国人,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
他正在用竹笔于沙盘上反复写着这样一段话。
这是他日常最重要的功课,每天开始学习之前,都必须写满二十遍才行。
随后,项羽又闭上眼睛自问自答。
“亡国之恨忘了吗?项羽不敢忘呀!杀父逼祖之深仇忘了吗?项羽亦不敢忘矣!”
这段话,则是他每天做功课前后、起床、睡觉和用餐之前,都必须默念的。
项梁要他记在心田上,自幼埋下仇秦的种子。
项羽已十三岁了,照祖制需接受嗣子教育,除了基本的礼、乐、书、射、御、数之外,还要练剑锻身,学习天文、地理、刑名,这都是未来统军必须用到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研习兵法,这是用兵作战的基础……
在下相原封地的将军府,此类典籍可谓汗牛充栋,查考阅读甚为方便,当年由于父兄皆在外领军,通常是聘请学有专精的诸位先生来府授业的。
国破家亡后,下相府第均遭没收,改为下相县官署,虽秦老将王翦优待叔父项梁,曾一度视为上宾。
但秦法严苛,旧时王侯将相家族皆籍入通缉之列,若有轻微犯法,捕拿到了,就是送往各地服苦役、修驰道、长城……
因此,项梁根本不敢承认自己是楚国名将项家之后,只是有意无意的让人传出风声,招募门客护卫产业、提防水匪。
他是因避祸举家迁到彭城来的,虽两个月前已听从范增建议,将多半族人迁往江东,但也是从来未敢为项羽公开征求名师。
同时,彭城这种江南地区,一向重文轻武,时人皆爱好黄老之学,清静无为,大而化之什么的……
再不然就是,屈原大夫的《离骚》《九歌》,名士大家都喜欢聚在客店、食肆发发牢骚,评议时政,何曾见过兵法书简。
好在项梁自幼兵法了然于胸,这一个月以来,又得获范增,这等无论太公兵法、尉缭子的用兵布阵,乃至范蠡的飞石机及劲弩制造,莫不了然于胸的奇人,也算解决了一大烦忧。
尽管范增并不愿意亲自传授年幼的项羽,但也奈不住项梁的软磨硬泡,一番所谓的互相探讨下来,项梁便成了血燕,将自己消化过的食物,和着口涎、血水吐出来,重哺幼燕。
看着项羽远比寻常少年成熟坚毅的面庞,项梁坚信,尽管楚国不复存在了,项家更随之灰飞烟灭,但父亲临死的遗言,亦必是旧楚有志之士的共同信念。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