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们的光辉记忆
李礼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祖辈们的光辉记忆,民国暖色:合肥四姐妹,李礼安,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成功,从来没有纯粹运气,也从不轻易与人。张树声的功成名就,在日与夜的心血后,天赋和运气,如此微不足道。他把时间都用在处理公事上,除了睡眠,人们时常看到他伏案挥笔,神色专注。南方夏季湿热缠绵,蚊虫横行。方孝孺在《蚊对》中恨得咬牙切齿:“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张树声身在广东,顶着乌压压的蚊虫,然操心公务之事却从未停歇。他经常一面批改公文,一面拍打蚊子,手心常是血色斑驳。这份专心刻苦是出了名的,据说,他吃粽子爱蘸糖,有时时间匆忙,顾不上吃饭,就一面吃粽子,一面修改公文,一不小心就把粽子蘸错了地方,常常吃了满脸墨迹。
张树声为人虽严肃,却实实在在愿意为国家做几件实事。生在国乱之际,临危受命于朝廷危急之时,内有农民起义不断,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张树声很早就看到祖国和西方的差距,在于知识,在于教育。所以,他力主在广东建立一所西式学校。他显然是位实干家,一年后,学校竣工。这是一所前后四进的建筑,宿舍有二十二间,另外配有浴室、厨房、厕所等公共设施,甚至包括一间茶房和一座更楼。他在给皇帝的奏疏中写道:
“现在学校章程亦已斟酌核定,并在闽省学堂及各处选调精通外国语言文字算学者派充教习,俟学生学有进境,再延西师接教。”
西学之实施,刻不容缓。张树声基于对中西学的了解,得出此结论。他洞悉中学西学之间的差距:格物致知,中国求诸理,西人求诸事。考工利用,中国委诸匠,西人委诸儒。求诸理者形而上,而坐论易涉空言。委诸匠者得其粗,而士夫罕明制作。
在清朝历史上,比起同时期的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张树声显得低调而平淡,他没有华丽的一鸣惊人,也没有经受过大起大落的人生,他只是专注地完成每一件事,孜孜不倦地想要为家为国奉献牺牲。他身上有中国知识分子独有的“忠君卫国”思想,只是并不是当时所有臣子,都用平生践定着这四个沉重的字眼。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爆发时,中方几乎全军覆没,福州船厂被摧毁,清廷要求沿海省份进行支援,一向老谋深算的李鸿章手握重兵,此刻却沉默是金。相反的是张树声,他连续上奏,派出广东舰队进行增援。也就是那一年,他病重逝世,直至最后一天,他心心念念的还是国家有难。
这种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勇敢,同样体现在他的妻子身上。当太平天国攻占城镇时,每个男丁都不会被放过,但他们不杀妇人。在太平天国进入合肥之前,张树声带着全家人逃入山林,最小的弟弟只有五岁,他把这个孩子托付给了妻子。她把他藏在院子里的隐蔽处,告诫他不论如何都不能发出声音。当太平军闯入,并搜遍了整座房子时,张氏镇定自若地与之周旋。太平军离开后,孩子安然无恙,只有脖子上留下了一处伤痕。当时血流如注,那孩子却一声不吭。
很多很多年后,一个叫作充和的孩子被她的叔祖母从上海抱回来,在这个院落里成长。她生性活泼,爬过假山上的每一块山石,喝过芭蕉叶上的每一滴露水,也曾躲在张树声的牌位后面,藏住自己的小小身体,等待小伙伴心有灵犀间的忽然寻至。她还意识不到,在她的身上,心里,都隐藏着一种来自祖先的勇气,乱世里,浮光掠影,勇者心自安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