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关于父亲的温暖回忆,民国暖色:合肥四姐妹,李礼安,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关于父亲的温暖回忆张家孩子几乎都写过他们的的父亲张武龄,允和写过《亲爱的父亲》,宇和写过《父亲轶事》,寰和写过《回忆爸爸二三事》,文笔文风不一,唯一相同的是在他们笔下,张武龄都是那样一位温和又儒雅的父亲,可能不算精明,也或许不够敏锐,但对孩子们而言,他已是最好的父亲。

允和总记得父亲给她讲故事,其中有一个是笑话,说一个人到了地狱后,因为积恶重重,阎王爷罚他当狗,他大叫着要当母狗,众人不解,他说:“孟子有云:临难毋苟免,临财毋苟得。”他把毋苟念成了母狗。这笑点大概不够高,允和却记得分明,自己当了祖母后给小孙女讲,还心心念念要给混血重孙讲。

大约张武龄也不知道自己的故事可以远渡重洋,飘得那么遥远。不过允和记得更深的是父亲爱看书,她说:“我是急性子,说话快,走路快,做什么事都快。我看书一目十行,父亲更快,一目十二行。我做过实验,和父亲同看书,我还有几行没看完他已经翻页了。父亲爱看书不但影响了我们,连家里的用人、保姆做得时间长了都染上书卷气。”当真是书香传家,与众不同。允和能同父亲比赛看书,这让小弟寰和很是羡慕忌妒,他说自己没有这样的福分,只记得一年在九如巷里,张武龄教他念过一首诗:“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如人去尽,春来犹发旧时花。”岑参的《山房春事二首》。多年后,寰和同三哥以及表兄造访寿宁弄旧居,看到玉兰犹在,亭台依稀,只是园中人早已零落天涯,幼时父亲所授的诗句忽然若潮水涌来,那样严丝缝合的贴切,好比那时传授,不过为了此时相忆。

张武龄一生清白,虽无从出仕,却实实在在为世人为国人做过实事。只创办乐益女中一事,就可以得知,他并非是学林逋归隐山林,生在乱世的簪缨世家,他依旧有着报国的一腔诚挚热血。他创办了学校,也并不是就此撒手不管,只管账面往来,不理学校师生。其实乐益女中的师生对张武龄都有很深的感情。匡亚明年轻时候在乐益教国文,不过他古文基础不太好,是张武龄时常亲自去他宿舍教他古文,讲讲有关的课文,也说说历史上的名人逸事,匡亚明始终觉得自己获益匪浅。后来他避难离开苏州,张武龄还送他路费。乐益的老师里因政治避难的不少,张武龄大多都给予过经济资助。他们提起来,也是很感念的。

侯绍裘是张武龄亲自请来的,张闻天等人都受到过张武龄的帮助。张武龄自己虽然不涉足政治,却并不反对同事、学生甚至是孩子们参加政治活动。五卅运动时,他听取了侯绍裘等激进派的建议,乐益女中停课三天,师生们纷纷走上街头,为运动演讲、游行、募捐和表演。张家孩子里允和最为积极,她也最对那段时光念念难忘。

学生们当然也非常拥护张武龄这位和蔼的校主。抗战前一位叫作王莲话的女生,多年后得知张武龄的儿子寰和要编写乐益校史,还专程把自己的毕业册送来给他当作资料。这已经是六十多年前的旧物了,而王莲话也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她却还记得当年张武龄鼓励她去参加童子军,特批她去镇江参加集训,这些,都是令她激动和记忆了半生的宝贵记忆。当然,乐益的学生们中,记得张武龄的并不只有王莲话。还有许多因为家贫不能升学的孩子,张武龄都给予了无私的资助。譬如免除学费,同时设立许多减免名额。

因此,作为校主的张武龄,不论是在师生心中,还是在家长眼里看来,都是一位热心且厚道的人。他其实时常出现在众人视线里,尽管他自己并不上课,这却并不妨碍他参加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包括游园会、远足、运动会等。无形之间,他和师生们的距离就悄然拉近了,无须惊天动地,只需润物细无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职场青春期

真真水无香

误入婚途:冷情老公求放过

猫眼

我这无处安放的魅力

妞妞蜜

老公是高岭之花

小二园

亿万甜妻花样多

心月如初

重生九零小俏媳

顾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