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天子门生
肥皂有点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7章 天子门生,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肥皂有点滑,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们的激动或许无人懂,但他们自知,这是怎样的一条新法。
今天的告示特别长,因为上面还罗列了科举制度。
前面的读书人在激动地解说新法。
“朝廷为了引寒门入仕,设置了科举制度。”
“在各地设置了县试,郡试,洲试,以及京试。”
“通过了县试后,方可进行郡试,从下往上进行。”
“每三年为一个循环。”
其实,看似繁杂的筛选制度,但若是时间抓紧,一年内就能完成整个过程。
比如,三月参加县试,六月参加郡试,九月参加洲试,十二月赴京赶考。
只是因为路途的原因,这个安排就非常的吃紧了。
“凡北凉读书人,皆可参加报名,一切以考试成绩为准。”
嘶!
凡北凉读书人皆可参加!
不分寒门贵族,没有阶级之别。
看上去仅仅几个字,但却是这次变法最大改变的体现。
朝廷为寒门开了一个入仕的口子。
激动得难以言喻。
告示上还有一些内容。
“通过县试者,可免人头税赋。”
这是在激励寒门子弟读书了。
北凉的税赋中,除了土地税,还有人头税。
不过人头税,占比并不多。
“通过郡试者,可完全免税。”
这些好处,或许在贵族看来一文不值。
但对寒门的激励是无法想象的。
也算是读书人的一种荣耀。
“通过洲试者,可见官不跪。”
“通过京试者,可自称……天子门生。”
嗡!
如同惊雷,在众人脑海中炸开。
天……天子门生?
圣人的学生?
这是何等的荣耀。
这一条是莫少珩专门提出的,为了这一条,莫少珩和人争得可是面红耳赤。
前面的那些好处,贵族可以视而不见,对他们来说,屁都不是。
但……天子门生的称号,哪怕是贵族,他们也眼红啊。
他们贵族也想要这个称号啊,想一想,以后对人说,我是圣人的学生,这得多光宗耀祖。
就……就这么给了寒门?
他们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答应。
莫少珩给他们说,“科举,凡北凉读书人皆可参与,你们想要,也可以参与嘛。”
贵族:“……”
不是说好的,科举是专门给寒门立的制度吗?
莫少珩当时也是心惊胆战的。
专门给寒门的制度?
他也就说说而已。
他的目的是……全民科举啊,只有真正的用真本事当上了北凉的官,北凉才会有一个转折性的发展。
当然因为形式不允许,他就折中了一下,说成是科举只是针对寒门。
双规制度,科举制和贵族推举制双法并行。
但……谁会成为主流,还犹未可知,就像历朝历代,除了科举,也有恩科,所谓恩科,其实就是贵族推举制度的一种变种,只是当不当得成官的话语权,完全落在了圣人手上。
而在历朝历代中,从来都是以科举为重呢,反倒是恩科,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莫少珩提出“天子门生”的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贵族也参与到科举中来。
若没有这个称号,贵族有推举制度,他们才不会管科举。
不得不说,莫少珩挖的这个坑,实在有点深。
他自己也是走得心惊胆战。
或许贵族没有看出他最终的目的,但将“天子门生”的称谓放出来,他们也是不愿意的,让他们去和寒门争?
他们是贵族,他们放不下这个脸。
最后还是莫少珩去找了圣人。
圣人的立场是北凉,他会在贵族和寒门之间端平一碗水。
只要是对北凉好的,最能说服的对象,反而是圣人,而不是贵族。
莫少珩讲了一番大道理。
也透露了一些,朝廷之上,要是大部分都是圣人的学生,也是对皇权的巩固。
综合起来,圣人最终才独断,许下了这一条。
此时,不仅寒门,连贵族世家皆是震惊的。
天子门生?
他们都以为自己看错了,但这四个字,就是这个意思啊。
沸腾。
无论是科举制度的完善,还是寒门即将入仕,都比不过这四个字来得震撼人心。
相信,除了凉京,各地也同样会处在无法言语的震惊之中。
这才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吧。
这也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开始。
这句话其实是有些贬义的。
就像说是读书不是为自己而读一样。
但现实就是这样,大部分读书人从学校走出来,一身本事不也是卖给了资本家?
都是为了生活生存,也莫看不起古人,也莫说别人志短或者甘愿被奴役。
或许被帝王奴役,比被资本奴役还要高尚一些呢。
随着告示的解读。
也开始有人传开,说这科举制度是莫少珩提出来的。
三公变法,莫少珩为寒门提出了科举选仕。
寒门子弟,其实对莫少珩是有一些好感的,为何?
因为图书馆。
现在凉京的寒门子弟,手上的书,多数都是他们自己去图书馆抄写的。
以前买不起的书,他们有了,以前被收藏在贵族之中的书,他们也能看到了。
莫少珩的图书馆现在可不是一开始的样子了,只有他镇北王府的书籍。
现在,收录的书籍已经十分的广阔和充分了,真正有了图书馆的意义。
现在莫少珩又为寒门找到了科举制度的出路。
莫少珩在寒门中的名声,倒是开始崛起了。
此时,莫少珩正好路过告示处,他这是去勤政殿。
科举制度是完善了,但圣人不是想早点看到效果嘛。
所以,今年三月,就要开始北凉第一届的县试了,六月郡试……
若是不出意外,十二月的时候,就是各地学子赴京赶考的时候,也是第一批寒门仕子出现的时候。
其实,这个时间并不好,因为冬天赴京赶考更加不易,天冷。
所以历史上一般都设置在春天或者秋天,即春闱秋试。
但现在除了圣人,各贵族也在翘首以盼,等不得了。
等这第一届后,再调整也不迟。
既然今年就要经历县试郡试洲试京试,那得有考题啊。
在这么赶的时间内,出合适的考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莫少珩还有一个身份,临江仙,北凉第一才子。
所以,他这是被圣人抓了壮丁,去出题的。
他还得在勤政殿待着,当然不用像拟定科举制度时,和不同人争得面红耳赤了,轻松很多。
首先要弄出来的就是,北凉全国统一的,县试题。
莫少珩的马车路过告示的时候,围在那里的人正在解读,“今年三月十五,北凉各县,正式县试,各地学子请抓紧时间报名,做好准备工作。”
县试,自然是在各县进行。
凉京的读书人其实是最幸福的,无论县试还是后面的考试,都是在凉京进行。作为第一次新制度的实施,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各县官员就得配合,得安排考场,监考之类。
这些东西,包括入场学子搜身,监考的官员,莫少珩都写在了制度之中。
这一个月他可不是白忙活的。
这么完善的制度,也亏得莫少珩是穿越者,不然真从头费脑子想?呵,能想出来那真是神仙。
朝廷也已经派人去各地指导工作。
都是第一次,哪怕制度完善,但执行起来,多少还都是瞎子摸象。
所以这第一年的制度试行,尤为重要。
莫少珩的马车路过,直接被认了出来,被堵得水泄不通。
寒门子弟看向莫少珩的目光,就特别不同了。
莫少珩:“……”
这马车,它走不动了啊。
他还得去勤政殿,和一群大人,给全国各地的学子出县试题。
也不好让一群胡子花白的老官儿等着。
莫少珩干脆掀开车帘,站在了马车驾驶的位置上。
今日的莫少珩,依旧一身的锦袍,怀中古琴常伴。
琴是他的武器,古人刀剑不离身,因为……可不比现代太平,随时都有可能有意外。
所以,他这古琴也是一样,能不离身自然是要带在身上的。
一出马车,顾盼生辉。
寒门中的读书人,竟然朝莫少珩抱拳,恭敬地行了一礼。
此行为,由衷而发,由心而起。
作为寒门读书人,他们也是知事明理的,莫少珩所作,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也是清清楚楚。
有了这个科举制度,他们才有了鱼跃大海,鸟翔天空的可能。
莫少珩看着不由得一愣。
然后嘴角向上扬起,伸手指向皇宫的位置,“诸位,莫少珩将在此间,等着诸位的到来。”
“希望诸位,不要让我久等才是。”
众人一愣,看向莫少珩手指的方向。
那是金殿的位置。
心都哆嗦了一下,莫少珩在对他们说,在那里等着他们,让他们不要让人久等。
有什么,比这样的一句话,更激励人,更让人激动的。
身体都在哆嗦,此时,他们才相信,告示上的内容是真实的。
有人在等着他们入仕呢。
莫少珩继续道,“希望以后,诸位鱼跃此间,仕途无阻。”
“不过现在嘛,还请劳烦诸位让出一条路来,我还得去勤政殿出这次的县试题,要是耽搁了,罪过就大了。”
众人也是一愣,这才发现,密密麻麻的人,将路都给堵住了,行了一礼,答道,“借君吉言。”
这才让出了一条道。
莫少珩离开,只留下绝代的风华,让人乐此不疲的讨论着。
莫少珩来到勤政殿。
灵石公抬头一笑,“世子当真是风姿卓绝,时刻都在激励寒门学子。”
莫少珩一愣,消息这么快就传到了勤政殿?
答道,“也就随便说了两句。”
灵石公摇了摇头,你这随便两句,倒是让那些学子激动得不成样子了。
然后道,“无论什么原因,来得晚了些,顽石公可没有我这么好说话,快些入座吧。”
莫少珩点点头,因为路上堵,的确晚了些。
这次出题,是为科举的第一试,县试出题,相对于后面的题目,应该是最简单的题目。
还算轻松。
虽然以前没有过这样的情况,但这里的人出个题还是没有问题的。
科举出题的规则,莫少珩也写在了制度之中。
因为是全国统一卷,题目泄露的话,影响就太大了。
所以,出题分成了好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就是众人出题,比如诗词,每人各出一题。
第二个环节,抽题。
最终使用哪个考题,需要抽题人从他们的题中抽取,也就是说,连出题人都不知道会考哪一题。
第一届的抽题人,自然是圣人。
第三个环节,封题。将抽出来的各个题目,组成完整的试卷,这就是学子们需要答的题目了。
这一个环节就是将试卷封起来。
当然,其中得用到莫少珩的活字印刷,大量的印刷出来一模一样的试卷,然后用牛皮纸做成的密封的袋子,将试卷封起来。
第三个环节,就是将封起来的考题,在合适的时间,送往各地了。
送题的官员,亦是监考官,他们要在考试当天,和当地官员当着所有人考生的面一同验证,密封袋是否提前被打开过。
并需送题的监考官和当地官员一同签字确认。
如果出了问题,自然知道找谁了。
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问题,但尽量规避了问题。
莫少珩他们每人是要出一套完整的题的,然后让圣人在他们出的题中来进行挑选。
比如明经题,说不定一人里面选一题,总共的题数不变,但题的内容来源不定。
试卷分成了几个大部分。
第一部分,明经。
其实就是考,学子对先贤的诗经子集的熟悉程度,有些像莫少珩的飞花令游戏,只是搬到了纸上。
这一题是最好出的。
因为是县考,不能太难,出的基本都是名诗名句。
结果,等各种的初版考题收上来,一看。
众人出的题也差不多。
但……
看向莫少珩的出题。
众人:“……”
题还是那些题,但莫少珩的题全是让答出的诗句的上一句。
众人:“……”
这不是为难人嘛,故意的吧。
抽到莫少珩出的题,那估计是倒了八辈子霉,这才是县试而已。
莫少珩说道,“虽然是县试,但总得有点难题,才能拉开距离。”
“在说明经部分,圣人也不可能全抽中我的题。”
众人:“……”
好吧,你说什么都有理。
也是,得多倒霉才全抽中莫少珩出的题。
第一天,主要就是明经题。
他们先要相互看一遍,将其中一些不适合,或者有问题的题目剔除出去。
试卷的第二部分,是常识题。
和明经题有些类似,但又不同。
因为考的不是诗词歌赋,而是一些生活常识,北凉常识。
对于这一部分的考题,一开始各位大人是颇为疑惑的。
莫少珩的解释是,“我们要选的是北凉的官员,如果连常识都不懂,连北凉最基本的情况都不知道,如何为官?”
众人:“……”
他们开始发现一些不对劲的苗头了。
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怕是有点厉害啊。
但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又数十年如一日的在朝廷为官,也明白了一点,光读书还真治理不好地方。
那些平时啥都不懂的贵族,被派出去当官,可没少闹笑话。
其实莫少珩也很无奈,若是在现代,自然不用考什么常识,因为读书后从事的工作太多了,不懂一些甚至都无所谓。
但现在,选的是官员啊。
众人:“……”
好吧,他们以前也没有用过这种方式选拔过官员,莫少珩说得好像也有道理,常识题安排上。
莫少珩出的题又让人有些无语了。
什么北凉一共有多少个洲,多少条河流,北凉主要的粮食有哪些,甚至还有不少算术题……
他们觉得,要是连这些都能答上来,真算得上是人才了。
只是,县试后面还有好几关才道京试呢,后面的题还不得难上天。
莫少珩的解释是,“我北凉遍地尽是人才,放心出题,难不住他们。”
其实,这也是因为是第一次县试,基本包括了所有的寒门读书人,还没有被筛选出来层次。
当然也有人担心,“要是题太难,到京试的时候人都没有几个,你让我北凉的脸往哪里搁?圣人怕……”
怕都要面上无光。
那时候可就要尴尬死人了。
莫少珩你现在出题玩得这么大,到时候真丢了人,你也跑不掉。
莫少珩:“……没事,我们矮子中间找高个,反正……反正我会将数量凑足。”
想让他丢人,没门。
众人:“……”
好吧,反正圣人抽题也不可能全抽莫少珩的。
继续出题。
第三部分,是八股制艺。
第四部分是,贴题诗,就是出个题目,让人写诗。
第五部分是,策论。
有些人说,古人答题死板得很,呵呵,那是只看到了古人八股文的死板,而没有看别人的论策部分。
说实话,比现代的小作文,可要有意义得多了。
当然现代不是以培养官员为目的,古代读书,基本就是为了入仕,所以策论才会遍地开花,必考之一。
最后第六部分是一个附加题。
是莫少珩提议的,考的是北凉律法。
为什么要考?
当官的不懂法,那还得了,至少也得有一个概念才行。
众人:“……”
他们觉得,就算他们现在各地的官员,都未必看得懂最后这一个附加题。
莫少珩:“……我们是选人才不是?”
“所谓人才,自然……自然是要比其他人厉害才行。”
再说,这也不是童考。
再说,北凉律法其实也就一本书,还没有现代那么复杂。
只是,等圣人拿着题的时候,听说都倒抽了一口凉气。
愣是派人去勤政殿问了问,是不是拿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