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门小书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8章 朕的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求订阅),朕非汉废帝,凌波门小书童,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刘贺当然信任赵充国,但是他并不打算让昌邑郎跟随赵充国出征。
在大汉帝国,对于职业军人来说,出征并不是一件被迫的事情。
恰恰相反,大多数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只要表现出色,就可以崭露头角,立下战功,进而加官进爵。
尤其是朝中重臣的子侄辈和天子身边的郎官,随军出征就是累积军功和资历的过程——没有危险,加官进爵有名正言顺。
就像度辽将军范明友,不就是因为是霍光的女婿,而获得了率军出征乌桓的机会,进而“捡”到了一个军功,然后登堂入室的吗?
只要没有打败仗,那就是小胜,因此随军出征在大汉简直就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事情。
赵充国让天子将昌邑郎放在自己的麾下,不就是在暗示天子要给昌邑郎立功的机会吗?
到时候,危险的事情昌邑郎们就往后,立功的事情昌邑郎就往前,纵使不能明目张胆,但至少也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但是,刘贺没有记错的话,赵充国这一路军队,虽然立的战功最多,但是和耗费的钱粮比起来,也仍然是九牛一毛,一点都不划算。
让昌邑郎跟着他,不会有什么立功的好机会的。
所以当下,刘贺对于赵充国的提议不予置评。
过了片刻之后,刘贺才慢慢地说道:“在上一次朝议上,朕听说除了大汉的军队之外,还要派使节去联络乌孙国,让他们提前整军,策应我汉军对匈奴的攻势,可有此事?”
“陛下没有记错。”
“派出去的使节是何人?”刘贺明知故问道。
“校尉常惠。”赵充国答道。
刘贺暗喜,与自己知道的一样,被派去与乌孙国沟通联络的,果然是此人。
常惠不简单,虽然官职只是校尉,距离将军一步之遥,但是他的经历却非常耀眼。
在苏武出使西域的时候,常惠正是苏武的副使,他和苏武一起,被匈奴强行滞留在北海十九年,但是始终不改其志。
简而言之,常惠和苏武一样,都是硬骨头,
可令人寒心的是,常惠归汉之后,恰逢大汉在西域采取了收缩政策,因此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担任的仅仅是光禄大夫这一“闲职”。
如今,大军即将出征,他却又被安到了一个最危险的任务。
霍家子侄加官进爵,苏武常惠坐冷板凳,就算不是私心,也是私心了。
“他去了乌孙,会如何作为?”
“乌孙国王在信中写得清楚明白,会派五万胜兵与我汉军来一个东西夹击。”
“常惠此去,会带多少人?”
“长安到乌孙,距离最远,不宜人多,以免被匈奴细作发现,所以最多几十人。”
刘贺在心中盘算片刻之后,做出了最终的决定,他说道:“既然如此,朕就派二十个昌邑郎,跟随常惠前往乌孙国,路上可以护送常惠,到了乌孙国则可以直接参战。”
天子的这个决定让赵充国始料未及,他怎么都想不到天子会做昌邑郎跟着常惠。
西去联络乌孙国,不只路途最为遥远,前途也最为不明朗,自然也最危险。
说不定就会撞上匈奴和车师的联军。
到时候别说是建功立业,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陛下,要不要再考虑考虑,西去乌孙,前途不明朗……”赵充国迟疑着问道。
“老将军,朕知道你是想让昌邑郎有所斩获,但是朕想和你打个赌,你可愿意?”刘贺笑着问道。
天子的话激起了赵充国的好奇心,他居然接下了天子的这个话题。
“陛下请说。”
“此役是在乌孙国附近打的,乌孙国占尽地利和人和,朕觉得他们所立之功,将会远超我汉军。”
“我汉军五路进发,恐怕最终也是无功而返。”
天子言之凿凿,赵充国虽然觉得有几分道理,但是却仍然有不服。
“陛下,以何为赌注?”赵充国问道。
“如果朕不幸言重了,那么希望赵老将军替朕做一件事情?”
“何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