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名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39章 内蒙古3,不明不清,第十个名字,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自己不光有幸成为了见证者,还成为了执行者。若干年后当人们提起内蒙古时,大概率会想起有个叫方从哲的内阁大学士是内蒙古的第一任总督。至于说会如何评价,那就要看自己的能力了。</p>
皇帝没打诳语,确确实实给了自己一个能超越内阁首辅的机会,同时也赢得了一名臣子的忠心。有生之年时日无多,自己不求高官厚禄,只求能在任上做出些成绩,不要辜负了第一任的名头,也不枉此生。</p>
“杜将军,这些牧民是要去往何处?”在天苍苍野茫茫的高原上向西行走了好几日,眼看就要抵达归化城了,方从哲却愈发不安。</p>
从天不亮开始,时不时会看到一队队牧人路过营地向东而去,随行的驮马之上不光有全套甲胄,还有一捆捆的箭矢。</p>
这又向西行走了两个多时辰,沿途遇到的马队更多了,几乎都是一人三马,同样携带着兵甲利器,就算没怎么出过边塞的人一样能看出蹊跷。</p>
“八卦城……这些应该是土默特部骑兵,凌晨看到的是喀喇沁部骑兵,加起来差不多有三万多。”杜松当然也看到了这些行色匆匆的牧人,只是眼神里闪现的光芒与方从哲不同,更多的是希冀。</p>
“八卦城?难不成他们要撕毁约定,你也要反叛大明!”听闻此言方从哲大惊失色,指着杜松满脸的不可置信。</p>
“方总督休要急,末将跟随陛下征战多年,一家老小都沐浴圣恩,为何要反叛?谁又能比陛下更知军?”</p>
杜松让方从哲的反应吓了一跳,也有点好笑。一个刚刚接受了委任,甚至称不上被完全信任的文官,居然要指责自己不忠君,从何说起啊。</p>
“那……那这些牧人去八卦城意欲何为?”让杜松这么一解释,方从哲也冷静了下来。</p>
没错,杜家应该是军队改革中收益最多的,如果没有景阳皇帝重用,他们家在大明勋贵武将里根本排不上号。可这并不能解释土默特和喀喇沁两部的异常举动,还有知情不报的嫌疑。</p>
“这是陛下的安排,土默特、喀喇沁、科尔沁三部出兵五万,朝鲜出兵两万,配合陆军从西、南、北三面围攻赫图阿拉。</p>
女真人见到大明陆军从锦州南下,一路上依靠坚城推进,定会把主力摆在西边,准备依靠群山和树林缠斗。但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现朝鲜军从南边深入群山一路北上,只好再抽调兵力前去堵截。</p>
只可惜陆军和朝鲜军都是虚招,真正的杀招儿来自北边。科尔沁部和大金国是姻亲,皇太极做梦也想不到会有那么多蒙古骑兵从岳父的领地突然南下。</p>
其安置在赫图阿拉的族人、粮草、辎重、城池全都保不住了,消息传到前线势必引发骚乱。届时即便能及时弹压,也将无处可去。</p>
陛下真乃军神也,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与之相比,即便那李成梁也难以望其项背。可惜杜某年岁已高,无力再率兵征战。若是能亲眼见到建虏的都城被破,此生无憾啊!”</p>
这些日子杜松也挺憋闷的,明明知道要有大战即将打响,身为将领却不能参与,还要装作若无其事。此时被问起,终于能一吐为快了。</p>
“……这、这……原来如此……看来朝堂之内尸位素餐者比比皆是,方某也位列其中!”这个消息对方从哲来讲更具爆炸性,如果不是从杜松口中得知,换个品级比较低的军将,说了也不会信。</p>
但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作战,而是设计者的手段。合算早在多年前皇帝就开始布局了,可满朝文武愣是没有一个能看出端倪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