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得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4章 误判,扶明录,浪得虚名,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京城无雪,寒夜风劲,承天门外少见的停留几辆马车,几人在车旁低声说着什么,不时缩着脖子跺着脚。
这时一辆马车从正东驶来,车在承天门东侧停下,一个老叟颤巍巍的在车夫的搀扶下了车,原本候着的几人赶紧向前施礼“阁老来了”
这老头不是别人,七十岁的内阁首辅李邦华,此时身边几人来头也不小,东宫李明睿,京营总督王家彦,户部尚书倪元璐,都御史施邦昭,驸马巩永固。
崇祯勤政,遇大事急事夜召重臣入宫商议也非偶然,不过一下召这么多人可就少见了。
几个太监在前掌灯带路,李邦华等快步急往乾清门行去,从府上来时他已经从传旨小太监打听点了消息,说是皇上收到一封从北边传来的密信后,立刻坐立不安令人召他入宫。
北边,那绝对是清军入关的事了,一提这事李邦华心理也是七上八下不踏实,此时南边闯贼闹的正凶,而清军却趁机企图入关,无疑是火上浇油。
明廷应对闯贼已是力不足,现在清军大军集结更是让群臣措手不及加上无计可施,无兵无粮无钱无将如何去挡。
然则总不能就让清军这么大摇大摆的吃了宁远城,破了山海关入中原吧。
于是乎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原本对东厂那个小太监诸多叱骂的朝臣竟然集体住嘴,力举荐让他督军宁远。
李邦华对常宇这人不甚了解,没有实际接触,但因太子和巩永固以及得意门生李明睿都对其一向赞誉有加,且这小太监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恶迹,反而在太原力挫闯贼一战成名让他另眼相加,是朝臣中少有的对常宇持客观态度的大臣之一。
有勇有谋,空手套白狼,在太原集了大军,凑齐了粮饷,这份本事整个朝堂也没人敢拍胸脯说自己能做到。
而此时边关吃紧,情况和太原情形差不多,人马钱粮皆不足,最佳人选非小太监莫属了,反正本也无人可派!
小太监既有这通天彻地之能,那也许又给个大惊喜呢,所以当崇祯提出让他去督军的时候,内阁竟然少有一致赞同,就连朝堂上也无人反对!
原因都很简单!有人认同常宇的能力觉得唯有他可以一试,有的人知道那是死地,死了最好!
可如今那边传来密信,皇帝坐立不安,那显然是小太监搞砸了,毕竟他不是神,只是这才几天啊,清军此时竟已到了宁远城下又或者已攻下宁远了?还是吴三桂投降了?
李邦华几人心中惶恐不安,胡思乱想直入了乾清门。
崇祯还在来回踱步,双手不停的搓来搓去,脸上表情也是反复变幻,一会凝重,一会苦笑,一会茫然若失,一会挑眉叹气,王承恩在旁边说了好几次“皇爷您别急啊,别急啊,先歇会,几位大人一会就到……”他都置若罔闻。
李邦华几人刚进殿,崇祯就急急的迎向前,不待几人施礼便道:“阁老,出大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