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月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章 钱小花的苦难童年,打工者手记,紫月亮,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刚学烧饭时没有少挨打,第一次把由于不会放水,结果将米饭煮得半生不熟,第二次炒菜因为盐放多了,又不得不加水,结果水放得太多,硬是将清炒地瓜变成了水煮地瓜,第三次放入土灶里燃烧的棉梗掉到灶外,将外面放着的柴火点燃,如果不是发现得及时,估计她家那低矮的三间草房早已化成灰烬,或许她钱小花早就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
为了此事,钱小花的母亲刘氏拿着小泥块将钱小花撵着在草屋外面跑了四五圈,直到两人都跑不动了。
刘氏将钱小花拖到草屋内关上门,用鞋底拼命地抽打她,而这一次是钱小花挨打挨得最厉害的一次,瘦小的身上找不出一块好肉来,而那一年她才七岁呀!
这次的打骂像烙印一样深深地烙在了钱小花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每次想起便想流泪,每次想起都会怨恨自己的母亲,因为那次挨打,钱小花整整在破草席上躺了一个星期,那的疼痛早已转化为灵魂的疼痛,根本就无以抹去。
正因如此,钱小花对读书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佩。
眼前的钱小花再过二个月就是四十周岁了,女人到了这个年龄就如同残花败柳般再难引起男人的兴趣,除了那些胚子不错,又有钱又会打扮的女人能将自己的实际年龄向前推个七八年或是十几年外。那些普通人只能任由岁月的手术刀将皱纹一点点地刻在她们的脸上。
钱小花上下打量了一下王为民笑道:“老乡,你是奶油做得吗怎么比我家金桂还白呀”
王为民不好意思道:“婶,我只是在学校读书很少晒太阳而已。”
张金桂道:“婶,他可是大学生呢,我们七里乡好几年都没有出大学生呢。”
钱小花一愣道:“大学生,难道你就是七里乡庙湾王老头家的孩子,听说王老头一生俭朴吝啬,他儿子考上了大学他还破天荒地连放三天电影呢。”
王为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是呀,他王为民是庙湾近一百年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在族长眼里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秀才。而他们庙湾百十户人口何曾出现过一个秀才,那不是祖坟冒青烟了还能是什么,就是放在研子乡也是稀有动物呀。
在族长的掇弄下,王为民的父亲王二狗也感到眼上罩了一个大大的灯笼,走路不再低头,反而开始昂首挺胸起来。
这个连炒菜都嫌盐放得多,逼着王为民将桌上的饭粒一颗一颗地拾起来装进豆子,逼着他将稻田里的散落的稻穗捡得一个不剩的人,竟然将自己养了二年的大母猪也给卖了,到县电影院里请来放映组在庙湾的露天草场上连放三天电影。
在山村,有的人到死都不知道电影这个玩意,更别说能搬着小板凳在家门口看了。那三天简直比过年还热闹,把庙湾附近村庄里的人都吸引了过来,八十年代的一个大学生是多么难得了。
自此王二狗的名头比他那在读书的儿子还响,只要是有人问起,他都会如喝蜂蜜一样甜到心里,他感到一家人省吃俭用供王为民读书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事情,他甚至觉得自己很伟大,为庙湾和研子乡都挣了光,乡长可是亲自上门送上了锦旗,而这面红色烫金的锦旗被他恭恭敬敬地挂在中堂上面。
他不像湾里的人目光短浅,只知道让自己的孩子生长的牛背上,土灶上,稻田里,棉地里,茶树里或是在渔塘里,河沟里。插秧割谷,捞鱼摸虾,种田种地这些从小就与山石,泥土打交道的人还是过着和他一样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可怜的面包而年复一年地重复这样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没有悬念,也没有激情,如同古井散不出一丝波纹。
只有他的儿子王为民从小便啃着书本,才能脱离这片祖祖辈辈都走不出去的窄小天空。
他觉得那面锦旗像一道光将他从枯燥无味的生活中牵引出来,他终于能站在光中成为庙湾的英雄。
王为民不好意思地对钱小花道:“婶,求你件事,能不能不把我在这里扛水泥包的事情告诉乡民。”
王为民知道,自己上大学的钱还是庙湾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几只鸡蛋,一只鸡,一只鸭,一头小猪崽换来的,如果让他们心目中的骄傲如今沦落到这里扛水泥一定会伤心的。
有时候真相比谎言更可怕,它足以击垮一个人的精神,甚至夺走他的性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