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二章 界桥战情,三国志之大白天下,何子易,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何白看了战报之后,对此时的袁绍军势力不由暗自警惕。每一个势力在其发展之初,都是紧密团结,奋发向上,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而袁绍军在此时正是发展之初,其中人才济济,文有田丰、沮授、许攸、荀湛、陈琳、郭图、逢纪、审配、辛评、辛毗等,武有麴义、颜良、文丑、张颌、高览、朱灵等,可谓文武皆优。如果他们不产生内哄,而袁绍又不昏聩的话,还真不是此时的自已可以轻易击败的。
原本打算与公孙瓒联合一起,先期击败袁绍的方案只怕行不通。袁绍此时并不比已军势弱,而公孙瓒在政治上更是猪队友一个。向来刚愎自用的他,自持已能,加上又是妻兄,更不会听自已的劝告。
看来唯有避开初期强势的袁绍,先拿相对弱势的兖州刘岱开刀。没了兖州,豫州又在孙坚手里。尚未独立的曹操一部也将无立业之基,亦会不战自败也。
至于袁绍所部,只要在关键时刻救援公孙瓒数次,公孙瓒至少可以拖他七、八年时间。有这七、八年时间,这天下大势也差不多鼎定了。
车马粼粼,烽烟四起,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正向东而行。
袁绍的为人喜欢摆排场,但此次出兵,是他掌控冀州的重要一战,所以他并没有搞什么噱头。不过自界桥一战轻松大胜后,袁绍停留在甘陵,暂不亲征。毕竟界桥之战赵云的突阵令他心悸不已,直到此时还没有从惊恐中回过神来。
一来他自己将留守后方,不是亲征,没必要注重场面;更重要的是,两军早就进入交战状态了,互相出兵攻伐本是常有的事,也没必要搞那么多花哨;最后是袁绍还要领兵对平原的何白进行警戒。
若是有可能,袁绍和冀州众将巴不得大军无声无息出现在平原城下,打何白一个措手不及呢。不过,那是不可能的,一个公孙瓒就令袁绍谋画了半年之久,再加一个何白就更加头痛了。
而且公孙瓒虽然遭受到重创,退守到龙凑城去,但其麾下的幽州轻骑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兵,此时正散开于路阻击、游击袁军的进军,想要转道突袭青州军,堪称难比登天。还是先击败公孙瓒再说。
当然,何白若是离开平原,与公孙瓒联合一战也是不错的,到时就无需分兵对峙,可聚大军一战破之。
所以,在得到袁绍将令之后,作为界桥之战的大功臣,此番龙凑之战的主将麹义,也不打算玩什么花样,中规中矩的展开全军推进。前中后三军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每前进二十里,便设下一个营寨,作为策应,同时起到保护粮道的作用。
这样稳扎稳打的策略,看起来不怎么样,但却相当克制来去如风的轻骑战法,从东武城到绎幕的路上,前前后后有十几支轻骑在大军周围游荡,有的试图中途骚扰,有的试图截断后路,可除了往返报信的之外,都没能得逞。
不过,麹义的做法,却惹得他的副将崔巨业,以及随军参军们大是腹诽。
“在主公面前自夸勇武,独掌一军却是这般的光景。从甘陵到龙凑,统共二百余里的路程,这叫他生生走了快十日,就算是爬也爬到了吧!”
麹义乃平原麴氏一族,因避难西平多年,晓习羌斗,英勇善战,在数年前被调来冀州平叛。因西凉人的个性与冀州人格格不入,因此不被河北人所喜。在韩馥麾下任司马时,就举兵叛乱。冀州牧韩馥竟对区区千人的麹义军不能征讨,可见麹义用兵之能了。
后袁绍遣使说通收买了麹义,内以麹义的逼凌,外有公孙瓒的压迫,韩馥这才不得不召来袁绍共掌冀州军政。不料袁绍夺得冀州兵权兵,立即阴使韩馥的仇人围攻其府邸,迫得韩馥出逃,这才诈取了冀州。
只是袁绍对麹义也并不喜爱,诸如麹义恶劣的性格,卑贱的出身,糟糕的人际关系等等。不过麹义确实太有军略了,只看在界桥之战轻松击败令袁绍惊惧的白马义从,就可想而知了。
此时的袁绍还不到放纵自已之时,因此不得不捏着鼻子容忍这不和谐的存在。此番还要任命其为主将,率领大军再接再励,一举将龙凑的公孙瓒彻底击败,赶出冀州去。
只是袁绍对麹义的真实态度多少令麾下文武有所察觉,而这些人妒忌袁绍对麹义的重视。更妒忌麹义只是一战,就从区区司马跃升为数万大军的统帅。虽不敢明着顶撞麹义,但满腔的不满还是化作满肚子的牢骚,在行军之中发泄出来。(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