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一七八章 意料之外的赞同,权倾南北,然籇,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是旁边的宗元饶的脸上露出些许难色。
这九比一的比例本身就是各大世家、包括地方上的世家对于朝廷的妥协了,甚至还是看在徐陵的面子上。他宗元饶能不知道徐陵门下出来的都会是什么样的人才,若是真的让他选择的话,他宁肯把成都书院这些人全部都任用了。
但是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把世家们都得罪到底了,毕竟在这些弟子之中,固然也有世家子弟,但是也有不小数量的寒门,世家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寒门如此光明正大崛起的。
斟酌一下,宗元饶还是艰难说道:“成都书院毕竟成立时日尚短,培养出来的人才恐怕也会参差不齐······”
李荩忱眉毛一挑,明显露出来不悦的神色,而旁边的姚察急忙说道:“陛下,今年也只是在成都书院的学生之中择优取之,而成都书院之中按照原定的计划,每个人至少都要经过一年以上的学习,现在能够选取其中只学习了一年的人,已经是破例为之,臣以为继续增加名额实际上有所不妥。”
姚察这等于耍花腔把这个问题给回避过去了,至少是拖到了明年,但是实际上按照他这么说也等于把明年增加名额变成了定论。作为成都书院的创始人,姚察当然不介意偏向自己的学生。
在场的其余人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巴蜀世家本身就有不少子弟在成都书院之中,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这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坏事,要真的说选贤举能、考核才能,他们这些商贾世家出来的子弟是肯定没有办法和东南士族的子弟相比的。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关陇集团,杨素早就在之前便意识到了学院的重要性,所以很干脆的让李渊以及其余的一些家族的年轻子弟都进入书院之中,未来大汉的选贤举能肯定会越来越偏向于在这些书院之中做出选择,更大程度上选择真正具有治国理政才能的人才。
那么剩下的就是东南士族了,一道道目光都集中在刑部尚书沈君高的身上。
朝堂上的东南士族出身的官员也并不在少数,比如户部尚书骆牙和礼部尚书孔范,而要说最德高望重的,除了身为宰辅的顾野王之外,肯定是历经三朝而不倒的沈公沈君高。
现在陛下还只是把问题落在尚书们身上,自然还轮不到顾野王开口,再看看闭目养神一般的顾野王,便知道这个已经坐在宰辅的高位上的老人也并不怎么愿意为了世家而做出头鸟。
历史上的沈君高前往岭南之后因水土不服而得病,最后英年早逝。不过显然在这个时空之中,沈君高的命运也被改变,他在岭南停留的时间并不久,很快就随南陈归降,入大汉为刑部尚书,主掌刑罚,也是六部之中在东南士族里地位最高的。
沈家不管怎么说也是一方豪门,有陈一代,荣宠不断,而沈君高继承其兄长沈君理的位置执掌整个沈家,话语权也是毋庸多言。
不过沈君高这个时候似乎也在思考什么问题,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投在他身上的目光。
沈君高不说话,其余的几个人,骆牙的出身也不是非常好,其父祖辈不过是担当了小小的王府参军,只能算寒门出身,而孔范更不用说了,作为一个南陈佞臣,能够留住性命也是因为他“弃暗投明”的比较早,当然不会傻乎乎的引火上身。
一时间御书房中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沉默和安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