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60章 宋国密谍,权宋天下,老大河,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是赤果果的抢钱啊,而且竟然还有官府正式的律令作背书。
临安,几乎炸了。
不过,炸的主要是少数的商贾与百姓。
临安的官员们虽然心里不忿,其损失还不足以将他们压垮。更多的人,则存在着观望的心态。
这种事,最好就是有人先去试探下官府的底线。一旦闹事,会不会有人立时被抓,会不会有人被事后清算,
大家在临安城中,都是家有老小,哪怕不惜自己的性命,也得为家人考虑。这跟怕不怕死,一点关系也没有。跟有没有骨气,更是扯不上边。
就像赵宋皇室降元时,不也是这般考虑吗?
而且,所谓朝令夕改,说不定官府过两天想明白,就会把这些不合理的律令撤销。
近百万的临安市民,只有近十万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愤怒,聚众围堵临安各个官府衙门。这些人虽然不足全部市民的一成,却引发了相当大的动静。
明面上站在前头的,是太学的学生;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临安城中居无定所、食不裹腹的流民;公然支持的,是直接罢市的商贾。
再加上各个衙门之中,以各种借口处于半怠工状态的城守、巡捕与小吏。几万人的动乱,开始有向全城铺开的趋势。
然而,当一万元军士兵进驻临安,并当街棒杀数百人之后,临安顿时一片寂然。
一夜之间,弥漫在临安城中的愤怒,不见了踪影。
元国皇帝忽必烈下诏,公开斥责中书省为政者不知体查民情、不懂为民谋福,却只知道用最粗暴的手段,来达成自己的某些目的。
诏书之中提及,虽然国家现在处于动荡之中,虽然陛下希望与全体国民一起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日,但是他希望中枢官员应当“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上要为国、下得为民。只有这样,才得取得对敌的最终胜利。
不过,朝令夕改无助于维护一个国家的正常管理与形象。因此,忽必烈作出承诺,中书省关于税、捐的调整政策暂时试行半年时间,半年之后若是民怨依然极大,一定会做出适合民意的调整,并将退回这半年以来所超收的税款。
同时,忽必烈在诏书之中,严厉地警告了潜入临安的权国奸细,正是这些人在背后的主导与怂恿,才引发了临安的动荡。为了保护临安百姓的安全,元国军队将暂时接管临安所有的城防,并负责搜查隐藏于临安各个角落中的敌国密谍。
但凡有与这些密谍勾结者,一律以叛国罪处置!
临安城,一时风声鹤唳。不少曾经参与动乱的学生与百姓,被如凶神恶煞般的元军士卒直接捉往御街斩杀。
临安皇宫之前,那条曾经喧闹无比的御街之上,如今只余战战兢兢的行人,路牙上鲜血汩汩而流,数日不散。
临安府外余杭县。
一座平平无奇宅院之内,十几个服饰各异的男子,正拥坐在一个中年胖子周边。有些人的脸上显出焦虑之色,有些人则是满脸担忧,有些人却闪着兴奋的目光。
“人员折损如何?”坐在中间的陈耀问道。
“还好,大多数撤出临安了,留下了十来个人,目前暂时无忧。”
“告诉你们的手下,取消所有的行动计划,首先要保证每一个密谍的人身安全。”陈耀说道。
“安全是可以保障,可是取消行动,那我们这么长时间的筹谋,岂不打了水漂?”
“而且,难道真的看着临安的百姓,继续被元国压榨吗?”
“我倒觉得,这是个机会,民心可用。咱们再烧把火,绝大多数的临安百姓,应当都会跟着响应吧?”
陈耀摆了摆说道:“咱们要厘清楚,在临安搞事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临安百姓,自下而上、带着自主意识去反抗元国的暴政。而不是咱们带着这些百姓去与元军进行武装的对抗。”
“咱们的兵力,已经分散于宋国各地,不可能调集过多的军队来支持临安的任何形动,更不能直接发动攻打临安的战争。若是临安百姓始终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希望别人牺牲在前,自己享受在后,那大权国哪怕调来十万的兵力,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那,就不管临安受苦的百姓吗?”有人依然提出了质疑。
“我觉得,陈部长说的有道理。我们觉得临安百姓在受苦,可是大多数人却未必这样觉得。所以,哪怕咱们投入再多的力量,这些人也未必会心生感激,反而会觉得大权国必有图谋。”
“是啊,我们在说服许多官员时,碰到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问题。这些人倒不是不愿意支持权国,却一个个待价而沽,觉得大权国若是没有他们的支持,不可能取得与元国战争的胜利。更可恶的是,很多投降元国的宋国旧臣,包括皇室宗亲在内,都想脚踏两只船。一方面不肯现在就举旗反元,另一方面还想尽可能的从咱们这捞到更多的好处。”
“临安的百姓也是如此,大多数人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思。大概被压榨习惯了,而且也没到最后的绝路,谁都会抱着侥幸的心里。”
“百万的市民啊,竟然被一万入城的元军,吓得一动不敢动!我现在能理解,为什么宋国会败在元军手中,临安的赵宋皇帝为什么会主动投降。都是一群没卵子的货色!”
“我倒觉得未必,临安百姓中,还是有不少人不甘屈辱,愿意博命一击。”
“你说的是那些学子?我算是知道了什么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了!堵着官府衙门骂人,他们确实极为擅长,可是元军一进城,跑得最快的就是这些人了。当街杀了几人之后,这些学子现在连骂人都不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