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九十章 认识你自己,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洪山诗人,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看你是高手还是低手了。或者说,你前世今生的功德和基础如何。你愿意听吗?”
“请先生赐教。”
我郑重地向他鞠躬,他合什还礼,并示意我坐下。
“如果是大功德者来世,当他遇到自己的机缘,只需要一个偶然的触发,便会让自己的真心打开。这就好比灵感。一个深具慧根的人,当他通过各种方法寻求人生真理时,总会觉得处处的路都是绝路,处处的思想都不究竟。当所有路被证明断绝之后,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自心中佛,当看到自心中佛时,他就明白那是不二法门,自然走上佛道了。”
这是排除法,像现代医院各种体检,考察各种指标,然后再确定你的病症。但这种排除法,也需要经验和知识,也需要穷尽一切思路。如果不是一个极为智慧的人,穷尽人生道理万分之一的思路都不可能。我相信,自己根本没那能力,在人生真理上使用排除法。
智力上不允许,脑力上没容量。也许,那些高手,前许多世,已经排除了人生思路的大部分了。最后几个障碍点去掉,唯一正确的路径就会在今世显示出来。
“我承认,先生,我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想都不敢想。”
“你是个诚实的人,小伙子,仅凭这种不自欺的态度,我相信,你会有收获的。那我就说中智之人的做法。中智之人,受情感支配。在情感的过山车经历了起伏后,你会发现,你依然会落在平地。你仍然摆脱不了地心吸引力,对不对?”
这个比喻高啊。过山车,亏这老先生比喻得出来。当过山车开动时,巨大的心理冲击,因为身体的状态,让你体验巅峰和坠落,有某种超脱的兴奋和坠落的恐惧,在极度的情感体操中,你似乎得到了某种超越现实的体验。但终究,你无法离开现实,因为你还是要回到地面。
“你观察自己的情感,首先把情感放到不同的极限位置去对比。比如,发现自己最讨厌什么最喜欢什么最害怕什么最享受什么,在对比中,找到自己情感的边界。你会发现,要突破这些边界是很难的。其实,真正要突破边界,是认识到情感的虚幻性,不是要你压抑它,而是要你认识它,它是空的,它是不可靠不恒定的,它不是单独属于你的,你从来没真正拥有过它。你会发现,情感定义不了你时,你会产生茫然的感觉。”
没有选择,那我该怎么办呢?随风飘摇?
“此时,你需要善知识的引导,让你认清自己的情感。不管是情感还是本质还是身体还是所见所闻,仅从一点深入,真正认识到任何一个东西的空性,你就得到了所有空性。一门深入的办法,是过来人才会有的。况且,你更适宜于深入哪一门,也得有相适合的师傅引导,就看你有没有缘分了。”
“先生,假如此生我没有缘分遇到这师傅,该怎么办呢?”
“不用着急,小伙子,一个真正求法的人,发誓要用无数生死的时间来追求,这辈子没到下辈子嘛。何况,菩萨不放弃任何一个求法的众生,他们发了誓言,他们就做得到。”
这又比较玄乎了,我有点不太明白。
既然不明白,那我就问:“我认为,我是下愚之人,并不指望天降神仙来引导我,只是打基础,一点点地前进,该怎么办呢?”
“从步骤上来讲,总体上有闻思修三个阶段,当然这所谓的三个阶段,有时是混在一起进行的。我们暂且把它当成三个方面的内容。闻,当然是闻正法。但是,你不知道正法在哪里,谁给你的法是正法,怎么办?这一是看缘分,你有向道心,自有引道人。二是看态度,向道为众生,就是菩萨道。三是看戒律,凡是得道者,戒律必森严。向他们请教或学习,其中有可能有你的善知识。”
“要说思,不是指你习惯的推理逻辑或者类比,也不是数学的计算和哲学的名实。这种思是反闻闻自性的意思,是在禅定中的直觉,是内心光明的自然显现。当然,如果你连定境都没有,大乐都没尝试过,你无法真理解。”
“要说修,可以暂时分为前行、加行和修行之区别。前行是准备工作,比如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态平和身体安泰精神良好思想端正,这类似的基础。为达此基础,所作的所有努力,都是前行。加行是功德之行,是对修行的加强,是倍增器,是啦啦队,是补给站,是催化剂。当前行加行足够,你就会很快达到真修实练的境地,那就是修行了。修行是用全部身心,进入涅槃智慧海,是进入心一境性,是六度万行。”
我对其中的专有名词不太理解,他说得多,而我接收得少。我不得不找出我最疑惑的问题,来提问了。
“先生,你就说,按我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做呢?”
“小伙子,你该怎么做取决于你想怎么做,你想好了,做法也就有了。当然,我没能力传法,因为自己并没得法。但是以一个经历者,我大概可以告诉你一些经验。”
我正是要他这种经验。
“对善知识,如果你们真有缘分,你见到他所产生的感情,是不同的。要么敬畏要么喜欢要么崇拜,总是一种正能量,就像磁场的S极、N极”。
一般我们说磁场,说南北极或者正负极,他说S、N极,估计是与他长期的专业工作有关。
“找到你的善知识,这是一个线索。判断他,就用我前面所说的三种标准。况且只要你找,很可能找得到,因为菩萨有百千万化身,众生遍满,菩萨也遍满,包括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小伙子,要有信心。”
他看着我,仿佛看透了我的心。“小伙子,你在犹豫徘徊和漂泊,但菩萨估计也在看你。只要你下定决心向道。菩萨尽早都会感应,来到你的眼前。”
当他说到犹豫徘徊时,已经把我的心理状态说准了。当他说漂泊这个词时,已经准确地说出了我现在的真实状态。
“小伙子,你是有慧根的。你很可能有不一般的经历,与普通人不同。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绩,你自己要追求的却不是那些东西。所以,你是追求真理的一个人,这世间满足不了你,所以你要求道。或者,有某种暗示,让你趋向佛道,对不对?”
这完全是相面大师了,把我的心路历程,说得清清楚楚。这样一个刚认识的老头,在异乡,仅凭一些对话,就完全掌握了我的心理。这还是他自己说,他不够资格当法师,他自己没悟道的情况下。
世上如果真有得道人,那该是多么神奇?
“小伙子,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好了再走。走着走着,路不就有了吗?何况,本师说,八万四千法门,总有一条路适合你。你不走,怎么知道呢?你放心去找,去试,去求,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正法的。”
“真的吗?”我有点怀疑,如果按试错法和排除法,我这一生怎么有机会穷尽呢?
“当然,你不要怀疑。因为我知道你与佛法有缘,有缘的人,菩萨迟早会出现。如同母子相见,总有神奇的力量,把你们拉近的。大胆去试,像邓总说的,大胆去闯,摸着石头过河。只要你真想过河,河水就淹不死你。你怕什么,大不了死了再来,对不对?”
这话激起了我的勇气,我如果活得没价值,那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谢谢先生,你让我有了勇气。但是,我要问,假如有一天,我的法师站在我面前,我拿什么确定呢?假如有人说他已经悟透正法,我该如何判断呢?”
“用理判断,有三法印。”
“哪三法印?”
他慢慢站了起来,走到书架最里层,给我抽了一本书,递给我,说到:“拿去吧,算我送你的。这是基础知识,你暂时只需要看这本书就够了,就知道个大概方向了。具体的、真实的东西,只有在你的心中,才能最终体现。”
我接过书对他想鞠躬,但转念一想,还是合什好,给他一个合什礼,他也还了礼。
我正要看这本书的封面,他又开口说话了。我放下书,看着他。
“彻底悟道者,当明三世因果。”
他把我放在椅子边的书又双手捧上递到我手中,继续说到:“道是走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当然,这是基础知识,也不妨作入门读物。”
我低头仔细看了看书名,也是弘学的著作。名字很正规:《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
我问到:“先生,我往哪里走呢?”
“依从内心向导,你有慧根和缘分,总能够找到的。小伙子,你把这本书和《证道歌》读了后,也可以读或者背诵简短的经书,你就可以上路了。”
我知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老先生总在这样提醒我,肯定有他的道理。
与他告别时,他没有回应我的挥手,笑容慈祥且淡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