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诗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六十章 优越感之四,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洪山诗人,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没有这个能力用论证这个词,但我们可以讨论。用有限的能力,来猜测无限的世界,虽然不准确,但也可能得到一些真理的影子,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是的,我们都习惯于这种空谈的快乐,好像古代的竹林七贤,比较小众,给自我一种高端感觉,这也是一种优越感。这种讨论给我们的优越感,刺激着我们展开更多的讨论。我们在这种循环自证中,得到心理上的好处。
“你记不记得,观音菩萨在愣严经中所说,他成道后的感受?”
“当然记得。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是这句话吧?”
“对,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他成道后,具备了与佛一样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定义为慈力,是带有感情的力量。第二,他成道后,有一种悲悯,就是对众生。这显然,是一种优越感的体现。众生如此之苦,我有如此大的力量,为什么不去拯救他们呢?”
这段话给我的初始印象也是如此。观音菩萨被称为大慈大悲,这是充满感情的一句话,也是他的特点。慈悲,从本质上,就是一种感情。
“所以,他用百千万化身,来实践他的诺言。有念诵他句号的众生,不管在哪里,有任何痛苦,他都要前来解救。这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强大自信,更是对众生无比悲悯的感情,对不对?”
我点点头,表示认可。我还想到,那些发出伟大誓愿的菩萨们。比如药师佛的誓愿,当医治世界一切痛苦,满足一切众生的所有心理的身体的物质的需求,这是一种何等的能力与感情?比如地藏王菩萨,发誓度尽地狱恶鬼,这是何等的勇气与胆量?
“我们要思考的是,这种能力与悲悯的感情,从哪里来的?从历史来?他们都曾经是众生?从未来来?他们相信这些众生,终究是佛?如果没有共同点,哪里来的共情?他们是已经超越的人,为什么还要来到这个世界?没有感情吗?”
“无情未必真豪杰,我承认,菩萨们,是有感情的,字面意义是:慈悲。但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我还没思考过。”
“其实,从佛陀悟道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就知道答案了。”万师兄好像在自说自话,并没有看着我,只是盯着天花板,仿佛世界,只有他一个清醒的人。
这个家伙,不知是装,还是他的习惯。反正,自己有一个貌似很高的观点时,就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清高感觉。
或许,他仅仅是在自我思考,是我误会了。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佛与众生,是平等的。正因为在终极意义上的平等,才让佛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可以统一所有众生与世界,排除任何众生的理论,都无法达到终极的目标。所以,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最终成佛的达成,是要所有众生都成就佛道,这才是所有佛菩萨的终极成就之道。”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观点,感觉非常新鲜,不太敢相信,但也不愿意置疑,且让他继续说下去。
“你再想想,大师们总在重复一句话。无佛无众生。所谓的佛,是相对众生存在的。如果众生没有成佛,那么自已的成佛是不完美的。以此而言,悲悯众生,是他们为自己为他人的统一,是事实,是本能,是佛的基本特征。”
这话太大了,我想都不敢这么想。但既然他提出来,我也无法反驳,不如按这思路想下去,或许还有些新发现。比如,许多大菩萨,总在说那句话。“众生不度,誓不成佛。”这难道只是因为感情吗?或许,众生得度,正是他们成佛的条件呢?
当洪水到来时,没有一朵浪花是无辜的。世界是整体的,是相互影响的。以此为路,很自然地可以想象,佛的世界之所以能够将整个自然人心与世界统一,不也正是它的圆满的条件吗?当世界的一切都变得美好时,自己才可能真正地、绝对地美好。
难道,他们成为佛菩萨,只是相对于我们众生来说的某种超越?这种相对的超越,让他们被称为佛菩萨。在绝对意义上,所有众生都成为佛菩萨,他们才会最终成为最圆满最终极意义上的佛?
我想到这里,突然脑袋一空,又有那种发呆的感觉了。好像时间不长,等我回过神来,发现,万师兄正看着我。我笑了笑,突然说到:“或许,我们理解错了,或许,我们都已经成佛了,只是我们还没意识到?”
等我自己把这话说完,回过神来思考时,把自己也吓了一跳。万师兄那瞪大的双眼说明了一切,这个结论,太离谱了,都不敢想象。
“你何以得出这种结论呢?”
“我也不是想出来的,我只是脑袋发愣,突然蹦出来这句话的。”
万师兄用右手食指敲了敲他的脑袋,以恍然大悟的姿态说到:“怪不得我那么吃惊。不是你的观点吓人让我吃惊。是因为,我在云居山,跟一个老僧人闲聊时,他也曾经说过这个观点。当时,我把这个观点当成笑话来听。你今天说出这句话,对象、层次、时间、环境都不一样,但如此相似,让我吓了一跳。某一刻,我还以为那个老和尚,在你发呆时,给你托梦了呢。”
我俩都笑了起来。
反正,我自己不敢相信自己所说的话。
“也许,你刚才无心所说,真有道理。我们以此为目标,也可以探讨一下。”万师兄转移了话题:“按佛经理论上来说,当佛陀成佛之时,世界就已经圆满了。所以佛菩萨刚开悟之时,也体验到圆满的实相,经典是这么说的吧?”
“是的,所有世出世间,一切圆满,这是菩萨所说。不用说那些书上的话,就是近代其名的人物,弘一法师,也说过类似的话。”
“我知道,他好像是一首诗,也是一句偈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对,这句话太美了,凡是对弘一法师感兴趣的人,没有一个,不为这句话的意境,激动赞叹。弘一法师的弟子还在,他修行的踪迹可寻,他的书法他的文字他的语言,仍然在流传。这么真实的人,说的这句话,一定是他真实的悟境吧?
“我们假定,这句话反映了法师开悟后所看到的实相,那说明,从他开悟的那一瞬间,看到这个真实的世界,本身就圆满的。或许可以这样说,从佛陀出世的那一刻,世界就统一于他的圆满了,是不是这样?”
“有这个可能性。”我承认自己刚才的话,自己都不太相信,但又不得不承认。
“所以,圆满的世界中,不可能有不圆满的众生。佛陀出世以来,我们所有众生本质上是圆满。只是,我们认识不了这个圆满,所以,在误以为的五浊恶世痛苦着。其实根本没必要痛苦,我们只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我突然发现一个矛盾。我们说了这半天,我们讨论出的结论,好像是相反的。最开始,我们试图证明,佛菩萨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处于优势的地位,有优越的条件。甚至还要证明,他们对众生而言,有不容置疑的伟大的优越感。
但后来,我们说人人都是圆满的,从本质上来说,这种优越性是不存在的。平等,就说明了一切。
从论证不平等开始,到最后得出平等的结论。这种完全相反的矛盾,都在我俩的讨论中产生,我们这种讨论有意义吗?
究竟是论证方法不靠谱,还是论据本身不靠谱呢?我们却无法找出原因。我跟万师兄互相看了看,相视一笑,有一种无赖和自嘲:我们尴尬了。
“不可思议”我俩几乎同时说出了这个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