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门十一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042章 无一不是相(18),落难情缘,洪门十一少,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无所在,也无所不在。</p>
同样的,文字也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p>
比如为一封信,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当写成白纸黑字了,这文字是你吗?</p>
不是你,那是文字,同你不相干。</p>
你说不相干,我读了你的信,你的感情你的思想就在纸上,不能说没有你。</p>
但是文字与你当下即空,信写完了,虽然有文字痕迹,你的念已空了,是不是?</p>
所以,舍利弗,你不要落入一边,认为说话就错了。</p>
说话就是解脱,言语本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p>
这一句话说了当下就没有了,不要你去空它的。</p>
你要去空它,就是妄想了。</p>
所以者何?</p>
一切诸法,是解脱相。</p>
什么理由?</p>
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它当下本是解脱的,你想做功夫求解脱,就着相了,就不算解脱。</p>
上面这一段讲解脱,非常重要,是一切精要所在,自己用功不论修密宗还是显教,你记住,一切诸法是解脱相。</p>
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p>
出家的同学们要更加注意了,佛涅盘后,佛弟子以戒为师。</p>
戒有好几种,例如弟子、弟子尼戒是规规矩矩的,称为“别解脱戒”。</p>
那么中国佛教用的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又有什么差别?</p>
这是佛的弟子们后来分了宗派,各个对戒律的不同见解。</p>
当代的律宗,确定了中国的弟子弟子尼戒是依四分律。至于菩萨戒,中国用的是《梵网经》的菩萨戒,在西藏的菩萨戒,是依《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的传承为本。</p>
这些学问研究起来很大,但是所有弟子戒的第一条是戒淫,菩萨戒第一条戒杀,中间差别意义大得很。</p>
大家知道鸠摩罗什法师的故事,中国为了请他来,灭了两个国家,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从来没发生过的。</p>
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时,已三十二岁,中国已经改朝换代,前秦亡了,姚兴立了后秦。</p>
当时曾有西域一位大阿罗汉,对鸠摩罗什法师的妈妈预言,鸠摩罗什法师有佛的相好,如果到三十六岁仍不婚,可即生成佛,若结了婚,也是佛门龙相。</p>
姚兴迎到了鸠摩罗什法师,就有了那种希特勒式的优生学想法,非要他留个种子下来不可,就硬派了十二个宫女陪侍他。</p>
鸠摩罗什法师究竟有没有成婚,我们不知道,但是当时跟着他的和尚,有些也想有样学样,被鸠摩罗什法师看在眼里。</p>
一日,鸠摩罗什法师就请所有的和尚来吃面,但是面碗里盛的是针,没人敢吃,只有法师把碗端起来把针吃下去了。</p>
他显示要有这样的本事,才可以另当别论。这是有名的“罗什吞针”故事。</p>
天女讲,一切诸法都是解脱相,舍利弗觉得诧异,就问:难到修行不用离开淫、怒、痴也可以得道解脱吗?</p>
换句话说,不用出家也能成佛吗?</p>
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p>
这里很严重了,尤其年轻人,千万不要曲解经典原意!不要拿这句话作招牌就去放肆,你没有吞针的本事的。</p>
贪嗔痴慢疑是我们生来就有的业习种性,贪嗔痴你们都了解,慢是我慢。</p>
现在都讲人要有自尊心,这是漂亮的名词,实际上就是我慢。</p>
不要说人,连动物都有我慢的,“螳臂挡车”讲的就是。自尊心的反面是自卑感,但是天下没有人有真正的自卑感,所谓自卑感是傲慢的反面心理。</p>
你们懂这个心理吗?因为很傲慢,格老子,我还怕你吗?暂时让让你罢了。</p>
看起来内向的人都是傲慢的,都有自卑感的。</p>
有自卑感的人都是很傲慢的,这逻辑就是这样。</p>
脾气大的人往往自卑感重,特别怕被人*****气就如此。</p>
我慢是众生的通病,我疑也是众生的通病。</p>
如果没有我疑的习气,一读《维摩诘经》就成佛了。</p>
凭“一切诸法是解脱相”这一句就成佛了。</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